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3年11月29日星期五

★最新2014年1月開課課程:林本利 x 陳肇賢「每月投資理財講座」 (課程編號:AF-14 或 AF-1 5或 AF-17)★


多謝各界人仕支持!
AF-14, 15, 17 每月投資理財講座經已額滿。
將會在稍後時間安排加開新班,敬請留意!


由  林本利 及  陳肇賢 透過已講解的財經概念,分析每月的市場走勢、最新的投資市場狀況、及上市公司表現。

 **這講座適合已完成「理財有道」財富管理課程學員報讀。




詳情請參閱本中心網站 http://www.livingword.edu.hk
或致電本中心熱線:2512-0699
 
以作留位、報名及查詢之用。
謝謝!

★最新2014年1月開課課程:林本利 x 陳肇賢 x 黃元山 -「理財有道」財富管理課程 (課程編號:AF-20)★

多謝各界人仕支持!
AF-20 「理財有道」財富管理課程經已額滿。
將會在稍後時間安排加開新班,敬請留意!


詳情請參閱本中心網站 http://www.livingword.edu.hk
或致電本中心熱線:2512-0699
 
以作留位、報名及查詢之用。
謝謝!

蘋論: 貪曾治下三高官 同日不同遭遇

不知道為何這麼巧合,前特首曾蔭權委任的三名高官,包括許仕仁和唐英年兩位政務司司長,以及廉政專員湯顯明,在前日(11月27日)都成為新聞人物,在法院和立法會面對不同遭遇。

首先要談的是遭立法會帳委會痛斥的湯顯明。湯在現任行政會成員葉劉淑儀的賞識下極速上位,1999年出任保安局副局長,2002年出任署理保安局常任秘書長,2003年出任海關關長。2007年獲曾蔭權委任,出任廉政專員。

湯顯明喜愛杯中物,不時花費公帑宴請友好(包括女友),在官場中已不是秘密,據聞海關總部還存留不少供他飲用的酒精飲品。以湯顯明如此表現,仍可以獲得政府高層,甚至特首賞識,顯示整個政府管治架構已崩壞,一些貪威識食、浪費公帑外訪、終日無所事事的人竟然可獲委以重任。湯顯明被痛斥後,竟然還厚顏無恥地問帳委會他違了哪些規,又怪罪各部門首長沒有質疑他的做法,如此囂張的態度更令人氣憤。

湯顯明被帳委會痛斥當日,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因欠債被高院頒令破產;另一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的大宅因違規僭建,其妻郭妤淺一力承擔刑責,被裁判官罰款11萬元。

許仕仁在1971年開始出任政務主任,到九七回歸後出任財經事務局局長,負責制訂政府財政及金融政策,可算位高權重。2000年離開政府出任由自己成立的強積金管理局行政總監,直至2003年。之後加入新鴻基地產旗下公司工作,到2005年又重返政府出任政務司司長。

許仕仁長期擔任政府重要職位,在官場和商界兩邊走,與富商巨賈份屬老友,居住豪宅,識飲識食,熱愛養馬和聽古典音樂,「品味」確實很高。現在被東亞銀行追債及申請破產,才知道許仕仁不過是「空心老倌」,倚靠貸款去過奢華生活的人,估計欠債連利息達一億元。雖然許仕仁退休前年薪數百萬元,退休後每月領8萬元長俸,但始終收入有限,為何多間銀行願意貸出巨額款項給他花費,金額是每月長俸的1,000倍,有關方面實應深入調查,好向市民及銀行股東交代。

唐英年在競選特首期間被揭發其大宅僭建2,000多呎地庫,梁振英以此大舉攻擊,成功當上特首。唐英年的大宅市值數以億元計,唐太卻還不滿足要僭建2,000多呎,供唐生享用多年。若非唐英年參選特首,相信這個地庫至今仍可以免地價和免租給唐英年享用。即使現在被裁判官罰款11萬元,不過是兩個月左右的租金,可說除笨有精。如此輕判,只會鼓勵市民有樣學樣。

上述與三名前高官有關的事件,都發生在曾蔭權出任特首期間。然而,梁振英當上特首後情況並沒有多大改善。梁振英自己未上任已被揭發山頂大宅同樣存在多個僭建物,他上任後不久發展局局長麥齊光被揭發20多年前騙取租金津貼。今年五月,行會成員張震遠創辦的商交所停業,之後商交所及張震遠本人被追討巨額欠款,金額接近一億元。梁振英競選時的另一支持者劉夢熊亦惹上官非,被廉署拘控。

特區政府的高官,位高權重,每年薪酬動輒數百萬元,兼且享有長俸,但依然不感到滿足。一些人要透過僭建、巨額貸款、濫用公帑,甚至收受賄賂去得到更多消費享受,與富商巨賈平起平坐。現在建制派因特首競選出現大撕裂,互揭對方瘡疤,才把特區政府十多年來的管治醜聞一一暴露出來,令過去意氣風發的高官聲名狼藉。相信這些貪腐事件,只屬冰山一角,日後仍會陸續有來。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3-11-29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

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壹週刊:中電大而無當仍須依賴香港

政府和兩間電力公司剛完成管制計劃中期檢討,一如所料兩電堅決拒絕將9.99%的准許回報下調,只願意投放一億元資助用戶進行節能工程。這一億元其實來自節能的額外回報,故此不會損害兩電9.99%的准許回報。

政府向外公布中期檢討結果前,中電率先發出新聞稿和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與南方電網公司共同收購埃克森美孚所持有的青山發電有限公司(青電)60%股權,各自收購一半權益。中電收購青電30%股權的作價為現金120億港元。收購後,中電佔青電的股權由40%增加至70%,餘下30%由南方電網擁有。

中電與埃克森美孚的合作關係始於1964年。當時港英政府有意將兩電變成「國企」,中電於是急忙尋找應對方法,最終找到埃克森(仍未與美孚合併)注資2.2億元用作興建新電廠,佔60%股權,並建議政府透過利潤管制計劃限制公司的回報率。政府最後採納中電的建議,決定放棄收購兩電。

埃克森入股中電在香港的電廠,可算是一項十分成功的投資。現在以120億元出售30%股權給中電,若以此推算,即表示60%股權值240億元。當年投資2.2億元,49年後可以取回240億元,升值超過100倍,每年複式回報剛好10%。再加上過去每年可以賺取9.99%至15%的准許回報,每年平均回報超過20%。

若以今次交易作價計算,青電的30%股權值120億元,整間青電的市值便是400億元。去年青電的稅後溢利約31億元,股東投資回報約7.8%(31/400=7.8%),市盈率約12.9倍(400/31=12.9)。去年電能旗下的港燈稅後溢利約46億元,若根據今次中電的交易作價推算,電能若分拆港燈,以12.9倍市盈率作價,估價接近600億元。雖然青電和港燈都受到利潤管制計劃保障,但兩間公司的增長不一樣,今次的交易作價只能作為參考。今次交易,亦顯示9.99%的准許回報率有下調空間。

中電和埃克森美孚的商談已有一段時間,現在才達成交易協議,對雙方都有好處。中電投放120億元,回報率約7.8%,即每年可以額外得到9億多元的溢利。即使要向銀行貸款或者在市場舉債,利率不過4%左右,依然有利可圖。另外,引入南方電網作為合作伙伴,可以增加日後的議價能力,特區政府不會隨便損害內地國企的利益。至於埃克森美孚出售股權套現後,可以將資金投放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能源項目,回報率可能不止7.8%。

過去十多年,中電明知香港電力市場的發展空間有限,故此積極向外大舉投資。公司憑藉管制計劃取得巨額現金,再加上利潤穩定,較容易在市場融資。經過十多年的海外收購,去年中電在香港以外的總資產達到1,173億元,已經超越香港1,115億元的數目。雖然海外資產龐大,但投資回報卻低得十分可憐,去年千多億資產只能賺取16億元,資產回報率只得1.4%,真可說大而無當。16億元的利潤中,有13億來自內地(包括大亞灣核電廠),在澳洲和印度的業務錄得巨額減值和虧損。

反觀在香港,中電千多億元資產(當中約700億元是固定資產)便可以賺到67億元,資產回報率是6%,股本回報率更高達21.6%,難怪公司要收購青電股權去製造較佳的業績,與電能計劃拆售港燈的做法剛好相反。中電董事和管理層如此差劣的海外投資表現,不知應如何向股東交代?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11-28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

蘋論:四叔捐地安老 房協發長者財

醞釀多時,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終於落實捐地計劃。恒地宣佈捐出屯門藍地一幅價值約一億元,面積10萬平方呎土地,給予博愛醫院興建全港最大型安老院,可提供2,000個長者宿位。相信恒地捐地善舉,還陸續有來。

還記得今年年初,人稱四叔的李兆基建議政府讓地產商免補地價,將新界農地用作興建每個約300呎,樓價約100萬元的住宅單位,以協助年輕人置業。當時不少人(包括筆者)對建議有所保留,擔心會否出現地產商捐出小量土地,換取政府大規模更改新界土地用途和提供基建設施的好處。

市民對捐地產生疑慮,絕非空穴來風。在董建華出任特首期間,便試過以發展創新科技為由,把數碼港土地批給李澤楷興建豪宅貝沙灣。又試過免地價批出大量額外樓面,供各地產商興建所謂「環保設施」,實質破壞環境。之後又以退出樓市為藉口,賤賣居屋紅灣半島,讓地產商改建成豪宅海濱南岸出售,不到幾年政府又要復建居屋。過去恒地樓盤嘉亨灣涉及政府多批樓面,旗下仁安醫院用地改作興建豪宅名家匯。

恒地和李兆基面對各方質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捐地計劃;一方面積極回應各方面的指控,另一方面從善如流,盡可能釋除別人的疑慮。今年七月,政府婉拒恒地捐地計劃,恒地便改為與房協接洽,捐出一塊在元朗的土地,經補地價後用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銷售對象不再局限於年輕人。由於該塊土地鄰近已有住宅,主要道路和基建設施已經完成,故此毋須政府投入大量金錢,已可建屋。此外,土地遠離新界新發展區,亦可避免被人指為捐地的目的是想影響政府規劃。

今次恒地捐出屯門的土地,雖然李兆基持有恒地65%股權,大可以自作主張,但為了避免小股東受損,他私下捐出一億元以市值向恒地購入土地,再捐給博愛醫院。這種具創意而又不損害小股東權益的捐獻方法,實在值得其他富豪學習。

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數萬名長者要長期輪候入住受資助的安老院,不少輪候期間已離世,未能安享晚年。由於推行富戶政策,公屋富戶為了逃避繳交倍半、雙倍,甚至市值租金,情願讓收入較高的子女刪除戶籍,留下年老父母住在公屋,缺乏適當照顧。若然政府及慈善組織能夠提供更多長者宿位,長者入住後將公屋單位交回房委會,再編配給有需要的家庭入住,這有助舒緩近年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恒地屬上市公司,公司主席李兆基亦可以透過具創意的方法去興建老人院,回饋社會,讓過去為香港經濟作出貢獻的長者能夠安享晚年。反觀本身屬非牟利機構的房協,近年卻以協助長者安居為由牟利,興建長者富貴屋,要長者一筆過繳付數百萬元才可以入住。到近日推出位於筲箕灣首個住宅連長者屋項目樂融軒,呎價超過萬五元,最貴單位賣超過一千萬元,月租要18,300元,真不知有多少長者可以負擔。

房協早於1948年成立,目標是為香港市民提供可負擔的房屋及相關服務,致力解決市民住屋問題。房協坐擁300億元盈餘,實有能力向夾心階層提供可負擔的出租或出售單位,幫助舒緩市民的住屋壓力。現在房協卻以創新為由,興建富貴長者屋,並以市價出售和出租,完全背離機構原先目標,與私營地產商又有何分別?

房協乃非牟利機構,卻興建長者屋牟利,這相對於恒地作為上市公司,依然可以捐地興建安老院和資助房屋,回饋社會,豈不十分諷刺和令人搖頭嘆息?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3-11-22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

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壹週刊:電能分拆港燈估值600億元

今年9月27日電能實業發出公告,建議以信託形式將港燈分拆上市。分拆後電能擁有不超過49.9%但不少於30%的權益,港燈不再是附屬公司,而分拆公司集團(即重組後的港燈及其附屬公司)將會被分類為聯營公司,並將會按權益會計法在電能的財務報表內處理。

根據公告,分拆公司集團擬重整其資產負債表內的資本,以符合業內水平和優化其資金成本。分拆公司集團在分拆上市完成後擁有介乎約400至500億元的債務,較電能去年386億元總負債(包括銀行及其他貸款)還要多。由於分拆公司集團被分類為聯營公司,只須在電能的財務狀況表上披露權益(即資產減負債),不用把這400至500億元債務入賬。

電能分拆港燈,確實是一個聰明的財務手法。港燈在1890年展開業務,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翻閱去年港燈(不是電能)的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為493億元,連同其他資產(主要是流動資產)總資產合共533億元,而總負債則為388億元,兩者相減是股東總權益145億元。這145億元的總權益中,只有24億元是股本,餘下是擬派給股東的32億元股息和借入資本88億元。

去年港燈在利潤管制計劃下賺取准許利潤約46億元,派了32億元股息,派息比率約70%。假設未來港燈每年維持派息32億元,以5%回報率作折現率,港燈估值640億元(32÷5%=640),市盈率約14倍(640÷46=13.9)。換言之,透過將港燈分拆,港燈信託總市值可以超過600億元,遠遠高於24億元的賬面值,這兩者的差額會以「信譽」入賬,成為新公司的資產一部分。然而,未來港燈的准許利潤可能被調低,加上負債和利息支出上升,未必可以維持每年派息32億元。

電能分拆資產獨立上市早有前科。電能(前身港燈)與同系的長建,在2000年1月至2002年8月間聯手在澳洲收購三項電網業務,包括南澳洲的ETSA,以及維多利亞省的Powercor和CitiPower,兩間公司各佔50%權益。及至2005年11月,長建先將49%電網權益售予一個名為Spark Infrastructure的基金,只餘下1%權益。

長建之後認購該基金9.9%(相當於電網權益4.85%),又向港燈購入三個電網22.07%權益,完成上市及交易後長建及港燈各佔電網權益27.92%。長建及港燈透過分拆及出售澳洲電網股權,再加上澳元升值,當年為兩間公司合共帶來50多億港元的利潤。但今年9月澳洲聯邦法院裁定兩間公司欠稅,連同利息及罰款50多億港元。

2005年12月Spark Infrastructure以信託基金形式上市,發行價為1.8澳元。掛牌首日,股價升上2澳元,之後無以為繼,翌日便大幅回落40%,跌至1.2澳元。2009年更一度跌至只得0.84澳元,現在回升至大約1.62澳元,仍較當日的發行價低一成。

同系和黃在2011年3月,在新加坡分拆港深兩地港口業務上市,套現400多億元。當日和記港口信託的發行價是1.01美元,之後便持續下跌三成多,現時市價不足0.7美元,投資者收到的股息不夠抵銷基金跌價的損失。

2011年11月,李澤楷控制的電盈成功將香港電訊信託在港交所分拆上市,集資約100億元。分拆後,香港電訊信託的市值大升,現在較電盈市值還要高。今次李嘉誠效法兒子分拆港燈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後是龍是蛇,日後自有分曉。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11-21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蘋論:立法會議員 淪為扯線公仔

即使八成市民支持立法會引用特權法調查港視死因,支持修正議案的議員較反對的多,但因為功能組別欠三票才過半數,議案最終遭到否決。這次立法會投票結果,除了反映現行分組點票制度的荒謬和不公外,還暴露出個別議員甘願放棄個人意志,聽任中聯辦指揮,淪為它們的扯線公仔。

田北俊及自由黨五名議員,一早表態支持政府發出三個牌照,自己卻在內務委員會投票中因要看醫生而缺席會議,其餘四名黨友竟然投了反對票,令議案在內會被否決。倘若自由黨五票全部投贊成票,結果剛好逆轉。田北俊辯稱是與黨友溝通不足,之後在大會中五票全投贊成票。真希望他不是經過細心估算,知道議案在大會的分組點票中會不獲半數通過,才會有此表現。

田北俊的弟弟田北辰的表現也不遑多讓,對港視未獲發牌表現得着緊,要追查死因,內會開會前表明沒有理由反對議案。到投票時則說議案經修訂後不能索閱商業資料,故此沒有投票。田北辰之後獲特首梁振英親自接見,提供獨家(相信包括商業)資料,待政府發放六頁新聞公報後,就說明白港視的死因,是財力無法和大財團相比,故此在表決時不支持議案。田北辰接納特首的解釋,以電視台是否有大財團支持為發牌準則,恐怕把他過往為民請命,努力爭取改善基層市民生活的形象一掃而空。他的表現,僅勝於事後以「收皮」二字來看低和嘲笑王維基財力不足的鍾樹根。

另一所謂獨立議員謝偉俊的表現更不堪入目。身為律師理應爭取公義,加上過去曾遭到打壓,本應對港視及其員工的遭遇感同身受。可是他在內會表決時失蹤,說身體不適,還信誓旦旦表示在大會表決時會投支持票。結果承諾一再落空,經中聯辦接觸後決定投棄權票,與反對票等同。

事實上,立法會直選界別已有足夠票數通過議案,田北辰和謝偉俊的兩票絕非關鍵,但仍然表現得如此不濟,身不由己,真令人搖頭嘆息。至於功能組別的議員,除了林大輝、泛民和自由黨的議員外,餘下就只得梁家騮一人憑良心做事,即使有中聯辦官員接觸,仍決定真實反映醫學界的意見,寧願延遲出外旅遊也要投票支持議案。

最令人唾罵的自然是代表演藝界的馬逢國,竟然投棄權票,還說按照個人意願會投反對票。之後辯稱即使十多個演藝團體要求追查港視死因,也要考慮電視台及其他人的意見,這種對業界從業員的訴求置若罔聞的態度,根本連出任功能組別議員的資格也沒有。

經民聯七名議員明知市民不滿電視質素和發牌決定不公,損害香港經濟和電視業的發展,卻依然投反對票。經民聯全名「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實應改名為「破壞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另外,代表保險界、勞工界和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的三名議員,原本起着關鍵作用,最後全部投棄權票,明顯與業界的意見相違。全港八成市民支持議案,惟獨這些功能組別的選民例外?

在立法會辯論時,不支持議案的議員都不敢認同特首會同行會的發牌決定,只能跟從梁振英的說法,要透過司法覆核去尋找死因。但正如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所述,一些現在主張透過司法覆核解決政治問題的人,過去認為太多司法覆核,實在很諷刺。更諷刺的是梁振英在競選論壇曾說,有些司法覆核是不得人心的,甚麼是合理、不合理,公道自在人心。

市民看見特首、一眾行會成員及立法會議員為求私利,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的表現,對人性的墮落肯定感到悲哀。這相對於中大學生鄧敏琳在青協的頒獎禮上,能夠在梁振英面前直接指出發牌決定明顯不公義,與民意對立,實在令那些為吃政治飯而埋沒良知的成年人感到汗顏(如果還有羞恥的心)。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3-11-15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

2013年11月14日星期四

壹週刊:四間電視台財政能力比併

立法會議員動議引用《權力及特權法》,索取免費電視發牌相關文件,政府在表決前發放新聞公報,進一步闡釋行會就免費電視牌照申請的決定,當中包括要考慮各申請者的財政能力。

通訊事務管理局主席何沛謙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三個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公司都符合牌照要求,批出三個牌照,由市場決定最終能夠承受多少個經營者,是最符合公眾利益的做法。

可是以梁振英為首的行會為了某些人的政治或經濟利益,竟然以公眾利益為由,說擔心市場出現過度、惡性和割喉式競爭,不能可持續和穩健發展,故此要循序漸進引入競爭。若然要循序漸進,為何不只增發一個牌照?若要「三揀二」,為何要「叮走」港視?

相信王維基知道有人要「謀殺」港視,並要找藉口掩飾罪行,故此他早有部署。他在2009年底率先申請牌照,之後便在將軍澳工業邨申請土地興建製作中心,並且招兵買馬,製作大量劇集和資訊節目,以免被人找到藉口拒絕發牌。行會考慮的四大準則包括財政能力、節目投資、節目策略和製作能力,以及技術水平,港視只餘下財政能力一項可能吃虧。

政府遲遲不發牌,影響港視的部署,只有支出而沒有收入,現金流自然下降。去年三月梁振英當上特首後不久,王維基便決定以48億元出售香港寬頻網絡,扣除向股東派息20億元及相關交易開支後,仍有26億元現金和銀行存款,足夠應付多年的營運支出。

港視的財政能力,其實不遜於其他兩個申請者。有線奇妙電視的母公司有線寬頻已虧損多年,現金及存款只得3億元,遠遠低於港視的26億元。有線寬頻賬面資產總值20億元,低於港視35億元;總負債7億元,遠高於港視不足1億元的水平。港視的股東權益(資產減負債)達到35億元,差不多是有線寬頻的三倍。

至於香港電視娛樂的母公司電訊盈科,去年媒體業務收益28億元,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的溢利(EBITDA)不過5億元,若扣除上述支出,恐怕又是虧本。兩個申請者經營收費電視的財務表現一般,很難以此為由「叮走」港視。行會於是加上其相關控股公司的市值及盈利、收入、現金流、資產負債比率及申請者將會得到的財政支持,企圖以此作為港視的死因。

電盈的現金及存款共45億元,雖然較港視多,但公司總負債高達415億元,負債比率(相對總資產)高達83%。現時電盈市值250多億元,但其持有63%香港電訊信託的市值已達280多億元,即表示電盈的其他業務(包括媒體)其實是負資產,市值是負30億元。至於有線寬頻的大股東九倉(佔73%),雖然市值高達2,000億元,但《廣播條例》規定電視台必須獨立運作,不能成為附屬公司。九倉的財務狀況根本與有線奇妙電視互不相干,九倉股東不一定願意支持奇妙電視。

現時只得兩間免費電視台,亞視虧蝕多年,無綫一台獨大。無綫去年業務收益54億,當中32億元來自香港,稅後溢利17億元,邊際利潤三成多。政府開放免費電視市場,正是要透過競爭去打破壟斷,避免再出現無綫濫用市場權勢去剝削員工的情況。現在有人竟然刻意違反正常審批程序,阻礙市場公平競爭,明顯損害公眾利益。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11-14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蘋論:行會顛覆政府 破壞市場規律

立法會議員提出引用《權力及特權法》索取免費電視發牌相關文件,即使有八成市民支持,過半數直選議員投票贊成,最終因在功能組別未有足夠票數而遭到否決。由於不少人曾經接觸過顧問報告及相關文件,相信內容遲早會公諸於世,市民不必太過失望。

政府在立法會開會表決前發放新聞公報,進一步闡釋行會就免費電視牌照申請的決定。這幾頁紙給人的印象是特首會同行會是先有決定,然後再堆砌藉口去支持他們的決定。

政府重申開放電視市場政策,不為發牌數目設立上限,發牌與否必須先由通訊局(前身廣管局)作出建議,再經由行會考慮所有相關因素作出決定。從已披露的資料顯示,通訊局早已決定發出三個牌照,但因行會有人決意「叮走」港視,便額外提出一些所謂「相關因素」,包括整體免費電視市場的持續經營環境。

法律界人士和大學學者已經指出,行會突然改變遊戲規則,違反既定程序,卻沒有發還給通訊局作出審批和建議,已經失去程序公義。政府一面說要維持行會保密制度,不能透露商業秘密資料,自己則把三份申請書及顧問報告內容向三個申請者披露,讓各公司知道對方的投資策略,顯然已洩露商業秘密,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規律。

最離譜的是行會考慮的所謂四大準則,在財政能力方面竟然包括三個申請者或相關控股公司的市值及盈利收入、現金流、資產負債比率及申請者將會得到的財政支持。上述考慮因素明顯違反《廣播條例》中,關於公司如屬某法團的附屬公司不得獲批給或持有牌照的條款。若以四大準則審視無綫及亞視未來一年的續牌申請,亞視肯定無法續牌。

事實上,政府為免費電視發牌訂下規管架構,主要目的就是要防止大財團透過操控媒體,影響新聞、言論和創作自由。政府規定電視台必須獨立運作,持牌人、股權和控制權絕不能含糊,就是要避免大財團透過成立附屬公司和關連人士,干預電視台的正常運作。

去年梁振英攻擊唐英年僭建,在最後階段當選特首,不少市民對他持觀望態度,期望他能改變過去十多年董建華及曾蔭權那種依附權貴,偏袒大財團的施政方針。當選後他硬銷發展新界東北,明益囤地的大財團,今次又以避免出現惡性和割喉式競爭為由,保護既得利益者和大財團旗下的免費電視公司,手法的拙劣較董和曾更不堪。

雖然立法會的議案遭到否決,但整個發牌過程暴露梁振英、個別行會成員和立法會議員的醜態,為求政治利益而埋沒良知。以梁為首的行會,罔顧政府過去一直重視的程序公義,企圖以人治方式扭曲制度,破壞整個審批牌照制度的公平性。相信大部份商經局和通訊局的政府官員都不會認同梁振英和行會的做法,亦不排除有人故意在新聞公報中「露出馬腳」,為王維基的司法覆核提供更多彈藥。

梁振英會同行會顛覆政府既定的發牌機制,把開放電視市場政策改為限制進入市場政策,破壞市場規律,以政治特權取代自由市場公平競爭,兼且浪費納稅人及王維基的金錢打官司。行會無理限制港視透過香港寬頻的網絡傳送免費電視節目,亦有侵犯私有產權之嫌。

今次立法會否決動議,暴露現行政制的歪曲悖謬,為港人爭取真普選及和平佔中增添理據,確實亦有其積極意義。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3-11-08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

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

壹週刊:房委會製造房屋問題

《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建議每年興建4.7萬個住宅單位,當中60%屬公屋及居屋,40%屬私人住宅。政府希望透過房委會增加建屋量,去解決香港的房屋供應不足問題。

過去幾年,私人住宅供應不足,平均每年落成量不到1萬個單位,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樓價大幅颷升。然而,當仔細查看近年房屋供求的情況,便發覺到樓價颷升除了因為私樓供應不足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委會的公屋政策製造更多房屋問題,推動樓價進一步上升。

2006年底,房委會的出租公屋單位接近68萬個,到今年6月底增加至約73萬個,六年半出租公屋存量增加5萬多個(已扣除出售公屋單位),但同期公屋單位認可居民人數只由近200萬人上升至203萬,增加不過3萬多人。這六年半,房委會花費400億元興建公屋,新落成公屋單位數量達到9萬個,卻只能解決3萬多人的住屋問題,即安置多一個居民要百多萬元,成效之低實在令人震驚。

2006年底,全港人口691萬,到今年6月底,人口上升至約718萬,六年半增加約27萬人。同期全港住戶數目由222萬上升至240萬,增加18萬戶。人口增加27萬,住戶增加18萬戶,但房委會的公屋編配只能解決5萬多戶,合計3萬多人的住屋問題,結果壓力自然落在私樓(包括村屋)和居屋市場。

過去六年半,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接近6萬個,另外約有2萬個村屋單位落成,再加上房委會重售大約1萬個居屋單位,總數合共9萬個單位,與同期公屋落成量相若。但由於房委會只能照顧5萬多個住戶和3萬多人,其餘新增近13萬個住戶和24萬人口的住屋需求,便由私樓(包括村屋)和居屋去承擔,結果令樓價在2007年中以後大幅颷升,至今上升超過一倍。在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市民只好租住劏房和工廈。

房委會興建9萬個單位,當中部分是用作安置受公屋重建影響的家庭,故此實際可以編配給其他公屋申請者只得5萬多個單位。即使如此,亦不應出現公屋單位存量增加5萬多個,但認可居民人數只增加3萬多人的荒謬現象。

這個情況相信與富戶政策有關,一些公屋住戶為了避免繳交倍半、雙倍或市值租金,決定取消子女的戶籍,避免整個家庭的收入和資產超出上限。結果不少公屋戶主的子女要在私人市場另覓居所,推高樓價和租金,而不少公屋戶只剩下年紀老邁的戶主及其配偶,長者缺乏照顧,帶來不少家庭及社會問題。公屋租戶離婚、喪偶或分居,亦會減慢居住人口的增幅。

今年6月,全港240萬個住戶中,約70萬戶住在房委會的出租單位,3萬戶住在房協的出租單位,37萬戶住在受資助出售單位(包括居屋、夾屋和租置單位),其餘130萬戶住在私人永久房屋(包括村屋)和臨時房屋。私人房屋住戶平均每戶2.9人,受資助出售單位則為3.1人,而出租公屋單位跌至只得2.8人。過去五年,公屋寬敞戶(一人住戶佔用多於323平方呎實用面積)急升54%,總數多達54,500戶。房委會與其強制寬敞戶調遷,何不考慮檢討富戶政策,鼓勵子女照顧家中長者,以及多建細單位,或者將大單位一分為二?

政府若不正視房委會過去六年半建屋9萬個,卻只能幫助3萬多人解決住屋問題的情況,日後即使委以重任,每年負責興建2萬多個,甚至3萬多個公屋單位,恐怕亦難以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11-07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

蘋論:梁振英財務狀況也要保密?

立法會議員、港視員工和市民要求特首梁振英解釋港視的「死因」,梁以行會保密制和有人正尋求司法覆核為「擋箭牌」,堅決拒絕作出交代。梁更稱行會的性質,就像其他國家的政府內閣,指世界各地的內閣會議都是保密的,與會者發言和傾向也是保密的,這種保密原則是全球皆然。

自從梁振英參選特首時被揭發在西九發展的設計比賽中沒有清楚作出利益申報,當選後被揭發大宅內有大量僭建物,公眾都清楚看見他怎樣理直氣壯,藉語言「偽」術去掩飾過失,試圖把事件淡化。今次電視發牌事件自然也不例外,竟然還把行會與其他國家的內閣相提並論,更令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怒!

眾所周知,梁振英是由689名選委選出,當中大部份是缺乏個人意志,聽任中央指揮的人。有些人原本提名唐英年,之後轉投票給梁振英,才令梁當選。西方先進國家的總統或總理,是透過普選選出,當選後組成內閣,制訂符合民意和競選宣言的政策。梁振英把自己和行會與其他國家的內閣相比,真是夜郎自大。

不少評論已指出,行會所謂保密制,並不包括向公眾清楚解釋行會決定。即使在董建華管治期間,行會決定不經公開招標把數碼港用地批給李澤楷控制的公司,觸怒其他地產商,他亦不曾以保密制去拒絕交代政策決定的原因。

倘若行會是經過多次討論,參考過厚厚的顧問研究報告後才得出「三揀二」的決策,就更應向公眾作出清楚交代,說服市民決策是符合「公眾利益」,不是為了維護某些人的私利。梁振英及問責官員拒絕清楚交代事件,而個別行會成員為求置身事外,各說各話,更令人感到行會像一盤散沙多於政府內閣。

行會的保密制不包括決策原因,亦應不包括成員的利益申報。既然行會的權力這麼大,有權拒絕發牌給一間合資格的電視台,又可以令四間上市公司的股價大上大落,行會成員是否做足利益申報,有否因利益衝突而不獲發會議文件和避席,必須向公眾作出披露。過去曾發生過有立法會議員和前政府官員,因沒有申報利益和涉及股市內幕交易,被法庭定罪。

根據傳媒報道,行會成員張志剛不時出席亞視節目,即使沒有收取金錢,但若與亞視股東關係友好,這可能已構成潛在利益衝突,需要避席。另一成員查史美倫,她丈夫的兄弟擁有亞視股權,亦構成潛在利益衝突。李慧任職的會計師事務所曾為有線電視提供核數服務,李國章曾出任九倉(控制有線)董事,現在仍持有數碼電台小量股權,是否構成利益衝突,作出申報和避席?其他成員,若與李澤楷家族、無、有線的主要股東相熟,或者在業務上有往來,是否亦已作出申報?

西方國家的政府內閣成員,需要詳細申報和公開個人及家庭資產和負債,以及投資交易。對於內閣成員以離岸公司或信託形式持有資產,規管亦較行會要求嚴格。過去一年多,先後有前行會官守及非官守議員(或其掌控公司)被追討巨額欠款,實在令市民擔心個別行會成員會否因為個人財務狀況而影響他們在行會的「表現」?

梁振英經常把「開誠布公」四個字掛在口邊,但卻以離岸公司和信託形式隱藏個人及家庭資產,自然惹人聯想,覺得是否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梁若想增加行會的公信力,與其他國家的政府內閣睇齊,就應以身作則,清楚披露個人及其家庭的資產及負債實況,讓公眾可以監察他和行會所作的決策,有否出現利益衝突。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3-11-01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