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有傳媒機構揭發嶺南大學高層涉嫌抄襲而取得菲律賓大學的博士學位,又有校董開辦「學位工廠」,幫助有需要的人盡快取得各種學位資格,包括博士學位。事件曝光後,嶺大高層請辭,校董要休假,嶺大和其他相關人士的聲譽受到嚴重損害。
從傳媒的報導中得知,受事件影響的博士學位持有人除了高等院校教職員外,還包括小學校長和政商界人士。過去十多年,在前特首董建華一聲號令下,本地高等院校推行「學位大躍進」,適齡學生能夠入讀高等院校的比率由不足三成躍升至超過七成,較董建華六成的硬指標還要高。高等院校急速發展,副學士供應大增,自然需要有更多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員,有人走捷徑求取一個博士學位還可以理解。但一些大學職員(不是教員),中小學校長和老師,以至政界及商界人士也肯付出高昂費用去求取一個博士銜頭,實在令人費解,博士學位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嗎?筆者認識不少年輕人花上多年時間(有些多達八年),犧牲收入去攻讀本地大學提供的博士課程,其間又充當廉價勞工協助論文導師發表大量論文及著作,畢業後最終亦不能覓得一個大學教席,要在社區學院、中小學,甚至補習社任教,或者從事其他非教育工作。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難以在大學立足,令本地學生缺乏誘因去報讀。大學於是引入大量內地生去填滿研究生學額,好向政府收取每名博士研究生三年合共超過一百萬元的資助。本地各間大學透過大量生產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每年取得數以十億元計的政府資助。由於博士學位得到政府資助,要通過課程評審,論文除了要得到導師認可外,還要經過大學內外的考試主任審批才能過關,故此「死亡率」自然較高。
有人於是想到一個發財大計,就是成立教育機構,與海外的「野雞」大學合作,協助那些想走捷徑拿個博士學位的人。這些「野雞」大學不單局限於菲律賓,就連美國、英國及澳洲等地也有,他們的負責人見香港是個龐大市場,便爭相來港開辦分校,出售不同學位及文憑,以求滿足顧客的需要。這些「野雞」大學在學術界早為人知,最可笑的是那些從「野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人,自欺欺人,在個人名片上加上博士銜頭,要求別人以博士作為稱號。即使那些在本地著名大學取得博士銜頭的人,亦非個個真材實料。上世紀九十年代,幾間專上院校升格為大學,要求教員(包括筆者)盡快取得博士學位。個別位高權重的學系主任(甚至院長和副校長)不肯放下工作到海外攻讀博士課程,便報讀本地大學的博士課程。這些位高權重的人因為年事已高,學術水平有限,實在難以應付課程;但博士論文導師知道只要「識做」和「放水」,協助學生盡快畢業和發表「A級」論文,日後必定得到很高的回報,包括獲重金禮聘。結果本地大學便出現一群不學無術,擁有博士學位的大學高層和講座教授,他(她)們的真實學術水平行內人清楚不過。此外,大學胡亂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亦令博士學位的價值大減。本地及海外的教育機構變成「博士工廠」,實在是教育界的悲哀。原本大學畢業生攻讀研究課程,由碩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往往要花上五年至八年的黃金歲月,好像在「血汗工廠」中充當廉價勞工,真是有血有汗兼有淚。現在不少人卻可以走捷徑,憑着金錢、地位和權勢取得博士學位,變成通街都是博士。然而,以金錢、地位和權勢換取博士銜頭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嗎?
從傳媒的報導中得知,受事件影響的博士學位持有人除了高等院校教職員外,還包括小學校長和政商界人士。過去十多年,在前特首董建華一聲號令下,本地高等院校推行「學位大躍進」,適齡學生能夠入讀高等院校的比率由不足三成躍升至超過七成,較董建華六成的硬指標還要高。高等院校急速發展,副學士供應大增,自然需要有更多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員,有人走捷徑求取一個博士學位還可以理解。但一些大學職員(不是教員),中小學校長和老師,以至政界及商界人士也肯付出高昂費用去求取一個博士銜頭,實在令人費解,博士學位有很高的市場價值嗎?筆者認識不少年輕人花上多年時間(有些多達八年),犧牲收入去攻讀本地大學提供的博士課程,其間又充當廉價勞工協助論文導師發表大量論文及著作,畢業後最終亦不能覓得一個大學教席,要在社區學院、中小學,甚至補習社任教,或者從事其他非教育工作。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難以在大學立足,令本地學生缺乏誘因去報讀。大學於是引入大量內地生去填滿研究生學額,好向政府收取每名博士研究生三年合共超過一百萬元的資助。本地各間大學透過大量生產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每年取得數以十億元計的政府資助。由於博士學位得到政府資助,要通過課程評審,論文除了要得到導師認可外,還要經過大學內外的考試主任審批才能過關,故此「死亡率」自然較高。
有人於是想到一個發財大計,就是成立教育機構,與海外的「野雞」大學合作,協助那些想走捷徑拿個博士學位的人。這些「野雞」大學不單局限於菲律賓,就連美國、英國及澳洲等地也有,他們的負責人見香港是個龐大市場,便爭相來港開辦分校,出售不同學位及文憑,以求滿足顧客的需要。這些「野雞」大學在學術界早為人知,最可笑的是那些從「野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人,自欺欺人,在個人名片上加上博士銜頭,要求別人以博士作為稱號。即使那些在本地著名大學取得博士銜頭的人,亦非個個真材實料。上世紀九十年代,幾間專上院校升格為大學,要求教員(包括筆者)盡快取得博士學位。個別位高權重的學系主任(甚至院長和副校長)不肯放下工作到海外攻讀博士課程,便報讀本地大學的博士課程。這些位高權重的人因為年事已高,學術水平有限,實在難以應付課程;但博士論文導師知道只要「識做」和「放水」,協助學生盡快畢業和發表「A級」論文,日後必定得到很高的回報,包括獲重金禮聘。結果本地大學便出現一群不學無術,擁有博士學位的大學高層和講座教授,他(她)們的真實學術水平行內人清楚不過。此外,大學胡亂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亦令博士學位的價值大減。本地及海外的教育機構變成「博士工廠」,實在是教育界的悲哀。原本大學畢業生攻讀研究課程,由碩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往往要花上五年至八年的黃金歲月,好像在「血汗工廠」中充當廉價勞工,真是有血有汗兼有淚。現在不少人卻可以走捷徑,憑着金錢、地位和權勢取得博士學位,變成通街都是博士。然而,以金錢、地位和權勢換取博士銜頭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嗎?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11-26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11-26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