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多年,不少記者和朋友都查問筆者,理大的高層對我的言論有沒有表達過意見,校方有沒有施加壓力。筆者對這些查問,既感到奇怪,又感到可悲。大學本應是一處鼓勵學術和言論自由的地方,為何有人會擔心我受到壓力?況且我所發表的意見,絕非憑空想像,是經過詳細和嚴謹的搜證,以及深入分析的結果。
這些言論,當中包括反對政府不經過招標便批出數碼港,指摘政府賤賣紅灣半島,西九文娛區單一招標,以及容許地產商興建「發水樓」等等。事後都證明我的觀察並沒有錯,有人果然從中得利,政府要修改政策,只不過很少學者願意一早站出來指出問題所在。理大高層都是聰明人,加上發生過「鍾庭耀事件」,他(她)們當然不會直接向筆者施壓,提醒筆者要小心自己言論。記憶所及,一位大學高層曾先後3次(其中2次有多位同事在場)向筆者說:「大學十分尊重學術自由,從不干預同事發表言論。Dr.Lam你不時公開發表意見,可證明我們從沒有向你施加過任何壓力。若有壓力,我們已為你擋著!」又有同事表示,高層「關注」我的言論,不時互相討論。換了其他同事聽到這些說話,會對高層心存感激,或要「識做」?
筆者過去十多年觀察,發覺本地學者「自我審查」情況愈來愈嚴重。一些學者,97前一直指貨櫃碼頭出現寡頭壟斷,政府不應保障公用事業機構利潤,指摘地產商透過改變土地用途獲取巨利,但之後都「封咀」。有些甚至成為財閥和地產商的打手,為他們站台。若回歸後有多些學者願意指出香港經濟存在的「結構」問題,政府早些察覺「發水樓」及官員輸送利益等問題,相信香港亦不會出現嚴重的「仇富」情緒,社會失去和諧的情況。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由林本利博士教授新高中經濟學,請致電2512 0699查詢)
am730 | 2011-09-30 M32|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