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審計署發表關於廉署的報告,當中只有數個段落提到兩次超支晚宴,由廉政專員「自己批自己」,以及透過分拆賬單,隱瞞超支情況。
誰不知這數個小段落,竟成為全份報告的焦點。報告發表後不久,《明報》連續多天鉅細無遺地報道廉署高層向內地官員送禮情況,踢爆廉署沒有將食品當作禮物。前廉政專員湯顯明上班遲到、愛午睡、愛飲酒,並與女友一同出席公費活動。
湯顯明出身公務員,理應清楚公務員行為守則;作為廉政專員多年,亦應熟悉防貪條例。報道若屬實,有關行為可能涉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或意圖欺騙主事人等罪行。加上湯顯明退休後隨即當上政協委員,與富豪權貴平起平坐,自然令人懷疑他以公帑酬酢內地官員,以換取延後利益。
廉政專員身份地位特殊,直接向特首報。前特首曾蔭權接受富豪「海陸空」款待,要接受廉署調查。湯顯明由曾蔭權委任,兩者從昔日廉潔奉公的公務員,轉化成涉及貪污案件和愛與富豪打交道的政客,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回歸後特區政府本應成為示範單位,協助內地政府肅貪倡廉,以免貪污窒礙經濟發展,擴大貧富差距,造成社會不穩定。奈何本地高官及富商,反而仿效內地歪風,不少人先後捲入貪污案件。今次廉署地震不過是序幕,在梁振英改朝換代後,相信將有更多貪腐事件暴露在港人眼前。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2013年4月30日星期二
2013年4月26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學校斂財 錯不在學券制
最近審計署發表報告,指出在學券計劃下,有幼稚園向所屬辦學團體或關連人士,支付高於估價署評定的租金,差額每年高達百多萬元。又有幼稚園向家長收取巨額雜費,每年百多萬元,佔學費收入兩三成。甚至透過開設商業機構,將雜費「左手交右手」,每年賺取接近200萬元。
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濟學家佛利民已提出學券制,讓家長自由選擇學校,用政府給予的學券支付學費。學校為了收取足夠學券可以經營下去,自然要提升教學質素,吸引家長報讀。
回 歸前港英政府引入直資制度,性質類似學券制,但由於限制學費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三分二,故此只有約十間學校參加。回歸後特區政府推行母語教學,但容許直資學 校自由選擇教學語言,並將學費限額大幅調高,才令直資學校數目大增至70多間。到2002年,政府成立可持續教育基金,為有志進修的成年人提供資助,性質 亦類似學券制。
任何政府資助計劃都可能被人濫用,過去曾經發生集體騙取可持續教育基金的事件,兩年多前審計署亦披露過直資學校賬目上的混亂 情況。這些問題都不是出於學券制,而是出於人性的貪婪,校董會監管不力和學校賬目透明度不足。審計署的報告,在多方面認同學券計劃確實能提高教學質素和減 輕家長經濟負擔。
政府推行學前教育學券計劃時,要求辦學團體屬於非牟利機構或慈善組織,將私立辦學團體排拒於外。並且為學費設置上限,半日 制幼稚園每月最多只能收二千多元。這導致不少私立幼稚園為了加入計劃而轉為非牟利機構,甚至要調低學費,以符合計劃要求。結果「將貨就價」,裁減一些年資 較長的老師,影響學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學質素。一些幼稚園,透過收取巨額雜費去彌補學費的不足。
政府推行學券計劃實在毋須理會辦學團體屬於哪類機構,是牟利抑或非牟利,學費是高抑或低。只要學校的資料高度透明,校董會有足夠代表性,家長知道學校的收支狀況,有多少金錢用作教學,有多少金錢是辦學團體及關連人士的利潤,自然會作出聰明的抉擇,毋須教育局官員操心。
倘若政府過度規管,便失去學券計劃的原意。結果只會迫使更多受歡迎的學校脫離計劃,減少家長的選擇和加重他們的經濟負擔,這對各方面都沒有好處。
早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濟學家佛利民已提出學券制,讓家長自由選擇學校,用政府給予的學券支付學費。學校為了收取足夠學券可以經營下去,自然要提升教學質素,吸引家長報讀。
回 歸前港英政府引入直資制度,性質類似學券制,但由於限制學費不能多於資助額的三分二,故此只有約十間學校參加。回歸後特區政府推行母語教學,但容許直資學 校自由選擇教學語言,並將學費限額大幅調高,才令直資學校數目大增至70多間。到2002年,政府成立可持續教育基金,為有志進修的成年人提供資助,性質 亦類似學券制。
任何政府資助計劃都可能被人濫用,過去曾經發生集體騙取可持續教育基金的事件,兩年多前審計署亦披露過直資學校賬目上的混亂 情況。這些問題都不是出於學券制,而是出於人性的貪婪,校董會監管不力和學校賬目透明度不足。審計署的報告,在多方面認同學券計劃確實能提高教學質素和減 輕家長經濟負擔。
政府推行學前教育學券計劃時,要求辦學團體屬於非牟利機構或慈善組織,將私立辦學團體排拒於外。並且為學費設置上限,半日 制幼稚園每月最多只能收二千多元。這導致不少私立幼稚園為了加入計劃而轉為非牟利機構,甚至要調低學費,以符合計劃要求。結果「將貨就價」,裁減一些年資 較長的老師,影響學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學質素。一些幼稚園,透過收取巨額雜費去彌補學費的不足。
政府推行學券計劃實在毋須理會辦學團體屬於哪類機構,是牟利抑或非牟利,學費是高抑或低。只要學校的資料高度透明,校董會有足夠代表性,家長知道學校的收支狀況,有多少金錢用作教學,有多少金錢是辦學團體及關連人士的利潤,自然會作出聰明的抉擇,毋須教育局官員操心。
倘若政府過度規管,便失去學券計劃的原意。結果只會迫使更多受歡迎的學校脫離計劃,減少家長的選擇和加重他們的經濟負擔,這對各方面都沒有好處。
am730:經濟人看世界 - 煤氣喜愛送紅股
煤氣股價長期較低,令不少投資者忽略其驚人高增長,實際回報其實遠遠跑贏其他大藍籌股。煤氣懂得隱藏實力,不時藉派送紅股和特別股息令其股價不會暴升。單 是過去7個財政年度,除07年沒有派紅股外,其餘6個年度都有十股送一股紅股,自然攤薄盈利,令每股股價下降。如持10股煤氣,每股22元,合共市值 220元。10股送一股紅股後,變成11股,若盈利和市值維持不變,每股便值20元,下跌十一分一,即約9.1%。
煤氣於07年5月7日收市價19.02元,現時股價是20多元,表面沒有多大增長。若考慮期間共派6次「十送一」紅股,每10股手上多7.7股(見表),單計紅股,每股已多賺0.77股,市值十多元。還未計期間股息!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最新課程:暑期中學通識班,小學興趣班及託管,請電2512 0699查詢。)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3-04-26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3年4月25日星期四
壹週刊:田北辰要港鐵多賺1.5億元?
政府與港鐵達成新的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消息公布後,惹來各方面指摘,認為新方案對港鐵有利,對乘客幫助不大。前九鐵主席、新民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加幅降至2.2%才合理,並認為行政會議應有權審批港鐵票價調整。
筆者十分欣賞和尊敬田北辰,一位來自商界的立法會直選議員,願意放下身段,接觸基層,參與直選。這相對於那些只顧繼續在功能組別尸位素餐,大吃政治免費午餐的商界代表,當然更受人敬重。
筆者亦一直相信大部分的港人不是仇商,亦不民粹,只希望社會能夠均衡發展,政府施政不會偏袒大財團,能夠照顧有真正需要的弱勢社群。企業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會顧及社會責任,讓整個社會達到可持續發展。
田北辰來自商界,兼且曾經出任九鐵主席,理應對香港鐵路公司的經營模式和盈利狀況瞭如指掌。去年港鐵的基本業務利潤共97億元,當中只有20多億元來自本地客運業務,其餘是來自車站商務、物業租賃及管理業務、物業發展和內地及海外業務。政府若不是讓港鐵以10多億元賤價,租用九鐵600多億元資產,港鐵本地客運業務根本就沒有利潤可言。
港鐵前身是地鐵。2000年地鐵上市,吸引大批市民認購,至今仍有20多萬名小股東持有股權。2007年,政府推動地鐵與九鐵合併成港鐵,獲立法會和地鐵小股東通過。政府要求港鐵放棄票價自主權,接受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藉此約束港鐵票價加幅,平衡小股東和乘客的利益。
按照原先的票價程式,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和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各佔一半,再扣除生產力因素。生產力因素最初是0%,2013年起上調至0.1%。去年政府與港鐵檢討票價程式,在四方面回應市民訴求,包括將生產力因素調升至0.6%,加價時考慮市民負擔能力,推出利潤分享計劃和服務表現欠佳罰款。
當然,新方案仍有一些值得爭議的地方,例如生產力因素調升幅度是否足夠?利潤分享比率是否太低?罰則和罰款是否太輕?以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增幅為港鐵加價「封頂」,是否合理?例如當家庭收入跌幅大於程式計算出來的跌幅時,為何不是以收入跌幅來計算港鐵的票價調低幅度,以免增加市民的負擔。
即使方案有不足之處,我們亦不應全盤否定新方案,甚至要求立法會和行政會議有權審批加價幅度。以政治手段取代票價調整程式,可能影響港鐵的未來發展,對小股東不公,亦不一定對乘客有利。事實上,自2008年引入票價程式後,港鐵的整體加價幅度低於同期物價升幅,亦低於家庭收入升幅,這還未計算去年港鐵將所有加價所得回饋市民。真正的輸家,是運輸業員工,同期工資升幅低於通脹和家庭收入升幅。
按照新程式,港鐵今年的加幅將由原來程式的3.2%調底至2.7%,加上利潤分享和其他優惠,實際加幅跌至1.1%。田北辰堅持採用原來程式計算出來的3.2%加幅,再由行會打個七折,即加價2.2%,變相令港鐵多加1.1%,額外多賺1.5億元。相信選民不會認同田氏的方案。
筆者十分欣賞和尊敬田北辰,一位來自商界的立法會直選議員,願意放下身段,接觸基層,參與直選。這相對於那些只顧繼續在功能組別尸位素餐,大吃政治免費午餐的商界代表,當然更受人敬重。
筆者亦一直相信大部分的港人不是仇商,亦不民粹,只希望社會能夠均衡發展,政府施政不會偏袒大財團,能夠照顧有真正需要的弱勢社群。企業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會顧及社會責任,讓整個社會達到可持續發展。
田北辰來自商界,兼且曾經出任九鐵主席,理應對香港鐵路公司的經營模式和盈利狀況瞭如指掌。去年港鐵的基本業務利潤共97億元,當中只有20多億元來自本地客運業務,其餘是來自車站商務、物業租賃及管理業務、物業發展和內地及海外業務。政府若不是讓港鐵以10多億元賤價,租用九鐵600多億元資產,港鐵本地客運業務根本就沒有利潤可言。
港鐵前身是地鐵。2000年地鐵上市,吸引大批市民認購,至今仍有20多萬名小股東持有股權。2007年,政府推動地鐵與九鐵合併成港鐵,獲立法會和地鐵小股東通過。政府要求港鐵放棄票價自主權,接受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藉此約束港鐵票價加幅,平衡小股東和乘客的利益。
按照原先的票價程式,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和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各佔一半,再扣除生產力因素。生產力因素最初是0%,2013年起上調至0.1%。去年政府與港鐵檢討票價程式,在四方面回應市民訴求,包括將生產力因素調升至0.6%,加價時考慮市民負擔能力,推出利潤分享計劃和服務表現欠佳罰款。
當然,新方案仍有一些值得爭議的地方,例如生產力因素調升幅度是否足夠?利潤分享比率是否太低?罰則和罰款是否太輕?以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增幅為港鐵加價「封頂」,是否合理?例如當家庭收入跌幅大於程式計算出來的跌幅時,為何不是以收入跌幅來計算港鐵的票價調低幅度,以免增加市民的負擔。
即使方案有不足之處,我們亦不應全盤否定新方案,甚至要求立法會和行政會議有權審批加價幅度。以政治手段取代票價調整程式,可能影響港鐵的未來發展,對小股東不公,亦不一定對乘客有利。事實上,自2008年引入票價程式後,港鐵的整體加價幅度低於同期物價升幅,亦低於家庭收入升幅,這還未計算去年港鐵將所有加價所得回饋市民。真正的輸家,是運輸業員工,同期工資升幅低於通脹和家庭收入升幅。
按照新程式,港鐵今年的加幅將由原來程式的3.2%調底至2.7%,加上利潤分享和其他優惠,實際加幅跌至1.1%。田北辰堅持採用原來程式計算出來的3.2%加幅,再由行會打個七折,即加價2.2%,變相令港鐵多加1.1%,額外多賺1.5億元。相信選民不會認同田氏的方案。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4-25|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4-25|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3年4月23日星期二
林氏力牆: 和黃做香港世界
碼頭工潮越演越烈,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高調反擊,指摘李卓人以文革式手法抹黑李嘉誠,找人做世界。
李嘉誠早年叱咤商界,從英資手中取得和黃及港燈控制權,備受港人尊崇,冠以「李超人」之名。但自從霍建寧於1993年出任和黃董事總經理後,李氏的聲譽便江河日下,不時與「為富不仁」、「牟取暴利」連繫一起。包括霍建寧的長和系一眾高層,實應深刻反省。
2000年,和黃因出售英國電訊公司Orange股權取得過千億元利潤,股價攀上150元。但自此之後,股價便大幅下滑,至今仍不過80元左右。過去十多年,和黃投資3G失利,單是息稅前虧損已高達1,500億元。若加上每年利息支出,恐怕損失接近3,000億元。
和黃為了填補3G業務虧損,被迫出售歐洲瓶裝水、寶潔(P&G)、印度電訊等優質資產。又要由2005年至2011年,分三次出售港深兩地港口業務賺取700多億元,才能勉強維持業績,避免股價進一步下挫。若非將港深港口業務的持股量減至兩成多,和黃每年港口業務的利潤又何止70多億元?
過去十多年,長和系為了維持業績,做香港世界,包括拆售酒店、大賣發水樓、興建無用的發電廠、將油魚當鱈魚賣,這些營商手法都嚴重損害李嘉誠的聲譽。幸好李氏寬宏大量,不然早已問責,找幾個打工皇帝祭旗。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李嘉誠早年叱咤商界,從英資手中取得和黃及港燈控制權,備受港人尊崇,冠以「李超人」之名。但自從霍建寧於1993年出任和黃董事總經理後,李氏的聲譽便江河日下,不時與「為富不仁」、「牟取暴利」連繫一起。包括霍建寧的長和系一眾高層,實應深刻反省。
2000年,和黃因出售英國電訊公司Orange股權取得過千億元利潤,股價攀上150元。但自此之後,股價便大幅下滑,至今仍不過80元左右。過去十多年,和黃投資3G失利,單是息稅前虧損已高達1,500億元。若加上每年利息支出,恐怕損失接近3,000億元。
和黃為了填補3G業務虧損,被迫出售歐洲瓶裝水、寶潔(P&G)、印度電訊等優質資產。又要由2005年至2011年,分三次出售港深兩地港口業務賺取700多億元,才能勉強維持業績,避免股價進一步下挫。若非將港深港口業務的持股量減至兩成多,和黃每年港口業務的利潤又何止70多億元?
過去十多年,長和系為了維持業績,做香港世界,包括拆售酒店、大賣發水樓、興建無用的發電廠、將油魚當鱈魚賣,這些營商手法都嚴重損害李嘉誠的聲譽。幸好李氏寬宏大量,不然早已問責,找幾個打工皇帝祭旗。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2013年4月19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樓市經已爆煲?
今年2月底政府再出招壓抑樓價,包括開徵雙倍印花稅,並將措施伸延至非住宅物業。過去一個多月,樓宇成交急降,有小業主劈價一成放售物業。剛巧房協「綠悠雅苑」正式開售,有四成中籤者放棄揀樓。
根據數字,近月樓價已開始稍為下調。中原指數連跌三周,由123.66點跌至121.83點;美聯的二手樓平均呎價(以建築面積計)由2月份的7,300元,下跌至3月份的7,241元。
政府自2010年2月開始推出壓抑樓價措施,率先調高2,000萬元豪宅印花稅,並收緊住宅按揭。之後樓市炒賣活動擴展至中小型單位,政府於是在2010年11月推出額外印花稅,試圖將炒家驅逐離場。樓市在2011年確實淡靜了大半年,樓價從高位下跌6至7%。
但踏入2012年樓市又回復熾熱,樓價很快突破97年高位,到9月份因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更大幅飆升。即使政府一再出招壓抑樓價,包括向非本地居民開徵買家印花稅,並延長和調高額外印花稅,兼且一再收緊住宅按揭,樓價依然屢創新高。
現時樓價已高不可攀,即使息率偏低,仍脫離一般市民的購買力,供樓負擔比率超過五成。今年第一季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不過21,000多元,二手樓平均呎價7,000多元,即一個月收入不足購買三呎樓,情況與1981年和1997年相若。樓市即使未爆煲,亦距離爆煲不遠。
筆 者認同政府過去幾年推出的壓抑樓價措施。這些措施被指損害自由市場,但倘若沒有這些措施,在資金氾濫的大環境下,住宅樓價又何止超越97年高位兩、三成? 試看的士牌價,97年高峯期市區的士牌約350萬元一個,今年2月突破700萬元,升幅超過一倍。商舖的價格升幅,更是瘋癲。政府若不出招,住宅樓價的升 幅及日後跌幅將更大。
政府的如意算盤是住宅樓價平穩發展,等待未來幾年供應量增加,住戶收入上升,讓市民的購買力逐步追上樓價。日後樓價下滑,倘若跌幅過大和過急,政府亦可以放寬管制,讓投資者、炒家和非本地居民分批重返樓市,幫手托價。
當年董建華提出八萬五時,亦不是希望樓價會大跌,不料殺出亞洲金融風暴,樓價最終下跌七成,嚴重損害經濟。不知今次樓市爆煲後,香港經濟能否避過一劫。
根據數字,近月樓價已開始稍為下調。中原指數連跌三周,由123.66點跌至121.83點;美聯的二手樓平均呎價(以建築面積計)由2月份的7,300元,下跌至3月份的7,241元。
政府自2010年2月開始推出壓抑樓價措施,率先調高2,000萬元豪宅印花稅,並收緊住宅按揭。之後樓市炒賣活動擴展至中小型單位,政府於是在2010年11月推出額外印花稅,試圖將炒家驅逐離場。樓市在2011年確實淡靜了大半年,樓價從高位下跌6至7%。
但踏入2012年樓市又回復熾熱,樓價很快突破97年高位,到9月份因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更大幅飆升。即使政府一再出招壓抑樓價,包括向非本地居民開徵買家印花稅,並延長和調高額外印花稅,兼且一再收緊住宅按揭,樓價依然屢創新高。
現時樓價已高不可攀,即使息率偏低,仍脫離一般市民的購買力,供樓負擔比率超過五成。今年第一季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不過21,000多元,二手樓平均呎價7,000多元,即一個月收入不足購買三呎樓,情況與1981年和1997年相若。樓市即使未爆煲,亦距離爆煲不遠。
筆 者認同政府過去幾年推出的壓抑樓價措施。這些措施被指損害自由市場,但倘若沒有這些措施,在資金氾濫的大環境下,住宅樓價又何止超越97年高位兩、三成? 試看的士牌價,97年高峯期市區的士牌約350萬元一個,今年2月突破700萬元,升幅超過一倍。商舖的價格升幅,更是瘋癲。政府若不出招,住宅樓價的升 幅及日後跌幅將更大。
政府的如意算盤是住宅樓價平穩發展,等待未來幾年供應量增加,住戶收入上升,讓市民的購買力逐步追上樓價。日後樓價下滑,倘若跌幅過大和過急,政府亦可以放寬管制,讓投資者、炒家和非本地居民分批重返樓市,幫手托價。
當年董建華提出八萬五時,亦不是希望樓價會大跌,不料殺出亞洲金融風暴,樓價最終下跌七成,嚴重損害經濟。不知今次樓市爆煲後,香港經濟能否避過一劫。
am730:經濟人看世界 - 林本利 七隻恒指「死剩種」(三)
過去48年,最初30隻恒指成分股只餘下7隻,煤氣公司(003)表現一枝獨秀。
煤氣在本地家用燃氣市場的佔有率超過70%,享有市場權勢,卻不用受到政府的價格和利潤監管。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隨着市民收入上升,生活質素改善,愈 來愈多家庭選用煤氣作為家用燃料。加上政府以安全為由,限制石油氣公司的業務,結果令煤氣公司的業務急速增長。到九十年代,煤氣公司拓展業務至地產市場, 大舉進軍內地燃氣市場,延續公司的增長動力。
中電(002)和電能(前稱港燈)(006)兩間電力公司壟斷本地電力市場,得到政府利潤管制計劃保障,股東資金的准許回報高達每年15%,到2008年後才調低至大約10%。兩電從香港取得豐厚利潤,再將資金投資在海外市場,收購各地公用事業資產,令公司繼續擴張。
至於和記黃埔(013)及滙豐控股(005),由於在個別行業擁有市場優勢,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和九十年代高速增長,每年投資回報超過20%。兩間公司在九 十年代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初期表現不錯,但後來因為投資3G和次按業務失利,拖累整個集團過去十年的業績,以致長期回報跑輸兩電一煤一大截。
太古(019)和九龍倉(004),業務增長相對平穩,沒有像滙控及和黃出現大上大落情況,業績較同期恒指表現為佳。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最新課程:暑期中學通識班,小學興趣班及託管,請電2512 0699查詢。)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煤氣在本地家用燃氣市場的佔有率超過70%,享有市場權勢,卻不用受到政府的價格和利潤監管。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隨着市民收入上升,生活質素改善,愈 來愈多家庭選用煤氣作為家用燃料。加上政府以安全為由,限制石油氣公司的業務,結果令煤氣公司的業務急速增長。到九十年代,煤氣公司拓展業務至地產市場, 大舉進軍內地燃氣市場,延續公司的增長動力。
中電(002)和電能(前稱港燈)(006)兩間電力公司壟斷本地電力市場,得到政府利潤管制計劃保障,股東資金的准許回報高達每年15%,到2008年後才調低至大約10%。兩電從香港取得豐厚利潤,再將資金投資在海外市場,收購各地公用事業資產,令公司繼續擴張。
至於和記黃埔(013)及滙豐控股(005),由於在個別行業擁有市場優勢,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和九十年代高速增長,每年投資回報超過20%。兩間公司在九 十年代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初期表現不錯,但後來因為投資3G和次按業務失利,拖累整個集團過去十年的業績,以致長期回報跑輸兩電一煤一大截。
太古(019)和九龍倉(004),業務增長相對平穩,沒有像滙控及和黃出現大上大落情況,業績較同期恒指表現為佳。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最新課程:暑期中學通識班,小學興趣班及託管,請電2512 0699查詢。)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3-04-19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
壹週刊:香港有個港口「不」發展局
若不是葵青貨櫃碼頭發生工潮,相信很少人會留意過去20多年的港口發展,更加不會知道原來香港港口發展局仍然存在。
政府早於1990年成立港口發展局,負責向政府提供港口規劃與發展方向的意見,成員包括港口設施經營者和使用者。若果登入香港港口發展局的網站(http://www.pdc.gov.hk),可以找到關於港口發展局的資料,包括職權範圍和成員名單。
回歸前,港口發展局在經濟局轄下。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在2002年連任後重組政府架構,港口發展局改由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出任主席,取代之前的胡應湘。還記得2003年葉澍堃宣布成立新的港口發展局,表明港口發展策略是政府的主要政策工作,為香港未來20年港口發展策略作出適時及深入的討論。
回歸前,港口發展局在經濟局轄下。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在2002年連任後重組政府架構,港口發展局改由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出任主席,取代之前的胡應湘。還記得2003年葉澍堃宣布成立新的港口發展局,表明港口發展策略是政府的主要政策工作,為香港未來20年港口發展策略作出適時及深入的討論。
若細看當日港口發展局的成員名單,包括和黃的霍建寧、九倉的李唯仁、東方海外的董建成,以及其他貨櫃碼頭經營者的代表,便大概知道未來20年香港港口的發展,將會停濟不前。
事有湊巧,新的《證券及期貨條例》在2003年正式生效,規定持有本地上市公司5%或以上股權的股東,均需要向交易所申報,較以往持股一成或以上才需要申報的要求嚴格。新例生效後,公眾才知悉長和系主席李嘉誠自1990年起已經入股東方海外,持股量接近一成,剛好低於申報要求。不知道當日特首董建華在制定港口未來發展策略時,有沒有申報和李嘉誠在這方面的利益關係。
自從97回歸董建華當上特首後,香港的港口發展便一直「冬眠」,沒有寸進。1999年,董建華說為了加快香港經濟轉型,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擅自更改土地規劃,未經正常競投程序批出數碼港用地給李嘉誠二子李澤楷操控的公司。此外,又將位於大嶼山,原本規劃用作興建十號貨櫃碼頭的用地,改為興建迪士尼樂園。這個決定令香港短期無法增加碼頭泊位,需要花時間重新規劃,慢慢失去全球貨櫃吞吐量最高的領導地位。
自從97回歸董建華當上特首後,香港的港口發展便一直「冬眠」,沒有寸進。1999年,董建華說為了加快香港經濟轉型,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擅自更改土地規劃,未經正常競投程序批出數碼港用地給李嘉誠二子李澤楷操控的公司。此外,又將位於大嶼山,原本規劃用作興建十號貨櫃碼頭的用地,改為興建迪士尼樂園。這個決定令香港短期無法增加碼頭泊位,需要花時間重新規劃,慢慢失去全球貨櫃吞吐量最高的領導地位。
大財團及其打手一直說香港貨櫃碼頭成本高,缺乏競爭力,航運中心地位遲早被內地港口取代。但實情是即使大財團收取全球最貴的貨櫃碼頭處理費,香港的貨櫃吞吐量依然有所增長。九號貨櫃碼頭在2003年落成後,幾年間葵青貨櫃碼頭吞吐量大幅增長五成,已差不多達到飽和,貨櫃愈疊愈高。若果貨櫃碼頭業是夕陽工業,香港又怎能收取全球最貴的處理費,讓大財團賺取過千億元的暴利?
正如一些研究物流業的學者所說,香港在貨櫃處理方面享有眾多優勢,包括營運效率高,海關稅局廉潔,國際航班頻密,法律、會計、保險等專業服務一流,還有尊重私有產權和法治精神,這一切都不是使用內地港口服務所能及。加上自2005年人民幣持續升值,令港商在內地經營成本上漲,大量內地人湧入香港購買本地進口貨,貨物經香港出口享有優質品牌等因素,政府若批地興建新貨櫃碼頭,又怎會沒有新經營者願意加入市場競爭?
根據政府網站資料,現時港口發展局已改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出任主席,但卻在職權範圍的網頁中,仍舊列明會通過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向特首提供意見。自2007年,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已不存在,這正顯示港口發展局早已名存實亡,變成港口「不」發展局。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4-18|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4-18|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3年4月16日星期二
林氏力牆:碼頭風雲變電視風雲?
無綫《新聞透視》上周六突然抽起〈碼頭風雲〉報道,換上〈酒店變住宅〉,惹來自我審查質疑。較早前,無綫《東張西望》報道碼頭工潮,被指編採取態偏頗,通訊局接獲數以千計的投訴。既然有前科,又難怪今次被人質疑是否再有高層人士施壓,損害新聞言論自由。
客觀事實是本地地產商操控各行各業,電視及報章又要依靠廣告收入才能生存,故此若得罪地產商,後果可大可小。壹傳媒便因不時揭露地產商的醜聞,長期被他們杯葛,收不到一分一毫廣告費。
但以無綫收視率之高,又何須害怕地產商杯葛?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去年廣告淨收入高達37億元,增長近一成,稅後溢利17億元,增長一成多。地產商若杯葛無綫,恐怕自己會損失一個重要宣傳媒體。
況且今次無綫抽起〈碼頭風雲〉,改播〈酒店變住宅〉,不過是將和黃嚴磊輝的囂張嘴臉,換上長實趙國雄的失實說話。長實分拆雍澄軒,趙國雄說酒店單位可以租給自己或外母住,有誤導買家之嫌。無綫先播〈酒店變住宅〉,再播〈碼頭風雲〉,更突出大財團如何為富不仁。
客觀事實是本地地產商操控各行各業,電視及報章又要依靠廣告收入才能生存,故此若得罪地產商,後果可大可小。壹傳媒便因不時揭露地產商的醜聞,長期被他們杯葛,收不到一分一毫廣告費。
但以無綫收視率之高,又何須害怕地產商杯葛?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去年廣告淨收入高達37億元,增長近一成,稅後溢利17億元,增長一成多。地產商若杯葛無綫,恐怕自己會損失一個重要宣傳媒體。
況且今次無綫抽起〈碼頭風雲〉,改播〈酒店變住宅〉,不過是將和黃嚴磊輝的囂張嘴臉,換上長實趙國雄的失實說話。長實分拆雍澄軒,趙國雄說酒店單位可以租給自己或外母住,有誤導買家之嫌。無綫先播〈酒店變住宅〉,再播〈碼頭風雲〉,更突出大財團如何為富不仁。
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戴卓爾夫人的私有化政策
有「鐵娘子」之稱的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因中風辭世,走完一生充滿傳奇的路。戴卓爾夫人逝世的消息一出,在英國國內有人讚揚她過去對國家所作出的貢獻,亦有人指摘她任內削減福利和工會勢力,損害基層勞工的利益。
二次大戰後,英國工黨上台執政,將大量企業國有化,工會勢力抬頭,變成福利主義國家,生產力和競爭力不斷倒退。戴卓爾夫人在1979年上台後,便銳意改善國家經濟狀況,當中包括將國企私有化,開放市場引入競爭,削減政府開支,出售公屋給低收入家庭等。這些政策,令企業和工人的效率大大提升,不單為英國隨後二十多年的繁榮奠定基礎,亦成為各國各地爭相學效的發展模式。
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最成功的經濟政策,是將效率極低的國營企業私有化,創造巨大財富。戴卓爾夫人知道當時不少國企享有壟斷勢力,故此將國企私有化之前,率先重整市場和企業架構,避免國企變成私人企業後壟斷市場,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例如在電力市場,政府將國營電力公司的業務分拆成兩間發電公司、一間輸電公司和12間區域配電公司;並且要求電力公司開放網絡給其他發電公司使用,以加強市場競爭。
一些具壟斷性質的業務,例如輸電和配電,政府便引入價格上限管制,約束電力公司的加價幅度。
在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英國政府先後將石油公司、飛機和汽車製造公司、電訊公司、氣體公司、航空公司和機場、食水公司、電力公司、鐵路公司等大型國企出售,讓公眾持有股權和監察這些公司的表現。政府出售國企股份和公屋給國民,為他們創造財富。只可惜不少國民很快便將股份出售,沒有長期持有,以致未能享受更大的升值得益。
戴卓爾夫人推行的私有化和市場開放政策亦有其缺失,例如讓大量公務員變成上市公司董事及總裁,每年拿取豐厚薪酬,令貧富不均問題惡化。
戴卓爾夫人任內開放金融業,減少規管,導致金融業罔顧風險而過度膨脹,直接間接促成2008年金融海嘯。
現實世界沒有完美的經濟制度,極左和極右的經濟思想早已不合時宜,政府推行政策時必須平衡各持份者的利益。中國政府進行國企改革時,值得參考英國過去的經驗。
二次大戰後,英國工黨上台執政,將大量企業國有化,工會勢力抬頭,變成福利主義國家,生產力和競爭力不斷倒退。戴卓爾夫人在1979年上台後,便銳意改善國家經濟狀況,當中包括將國企私有化,開放市場引入競爭,削減政府開支,出售公屋給低收入家庭等。這些政策,令企業和工人的效率大大提升,不單為英國隨後二十多年的繁榮奠定基礎,亦成為各國各地爭相學效的發展模式。
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最成功的經濟政策,是將效率極低的國營企業私有化,創造巨大財富。戴卓爾夫人知道當時不少國企享有壟斷勢力,故此將國企私有化之前,率先重整市場和企業架構,避免國企變成私人企業後壟斷市場,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例如在電力市場,政府將國營電力公司的業務分拆成兩間發電公司、一間輸電公司和12間區域配電公司;並且要求電力公司開放網絡給其他發電公司使用,以加強市場競爭。
一些具壟斷性質的業務,例如輸電和配電,政府便引入價格上限管制,約束電力公司的加價幅度。
在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英國政府先後將石油公司、飛機和汽車製造公司、電訊公司、氣體公司、航空公司和機場、食水公司、電力公司、鐵路公司等大型國企出售,讓公眾持有股權和監察這些公司的表現。政府出售國企股份和公屋給國民,為他們創造財富。只可惜不少國民很快便將股份出售,沒有長期持有,以致未能享受更大的升值得益。
戴卓爾夫人推行的私有化和市場開放政策亦有其缺失,例如讓大量公務員變成上市公司董事及總裁,每年拿取豐厚薪酬,令貧富不均問題惡化。
戴卓爾夫人任內開放金融業,減少規管,導致金融業罔顧風險而過度膨脹,直接間接促成2008年金融海嘯。
現實世界沒有完美的經濟制度,極左和極右的經濟思想早已不合時宜,政府推行政策時必須平衡各持份者的利益。中國政府進行國企改革時,值得參考英國過去的經驗。
am730:經濟人看世界 - 七隻恒指「死剩種」(二)
Datastream的股價和股息資料是由1973年1月1日開始,當時香港股市正處於瘋狂上升狀態,恒指由1972年初的三百多點升至八百多點。恒指成分股股價偏高,市盈率高達四十多倍。倘若以1974年12月10日恒指的低位150點計算,幾隻公用事業股的投資回報更加可觀。
投資者若然在1974年12月10日的最低位購入煤氣(003)股票,持有至去年底,過去38年,每年平均總回報高達25.7%,100元升值至六十多萬元,升值六千多倍,認真和味。同期持有恒指的回報率是每年17.7%,100元升值至約5萬元,不及煤氣的十分一。
投資是要向前看的。過去數十年煤氣表現一枝獨秀,並不代表未來如是。以香港經濟表現看,未來40年實在很難再找到一隻股票可以及得上煤氣。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最新課程:新高中經濟學、BAFS、通識及英文班,請電2512 0699查詢。)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3-04-12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壹週刊:操控碼頭收費賺取千億元暴利
葵青貨櫃碼頭發生工潮,數百名外判工人連日罷工。和黃旗下國際貨櫃碼頭(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指摘工人沒顧全大局,損害香港航運業。
嚴磊輝指碼頭工人罷工,HIT每日損失500萬元。即使工人罷工一年,HIT的損失亦不過18億元。這相對於過去20多年,大財團一直阻撓香港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對香港經濟所帶來的損失,可算九牛一毛。
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是物流業,佔每年本地生產總值四分一,聘用人手超過80萬人。物流業涉及的工種非常廣泛,由高增值的資訊科技和行政管理,到基層工作,包括出入口、運輸、倉庫、保安和建築等,一應俱全,為擁有不同學歷和技能的打工仔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香港首個貨櫃碼頭於1972年建成,隨後十多年,本地貨櫃業務快速增長,1987年已成為全球貨櫃吞吐量最高的港口。但政府在1992年批出九碼貨櫃碼頭後,便再沒有批地興建新碼頭。香港在貨櫃業方面的領導地位,自2005年起被新加坡及上海取代。
回歸前,港英政府已計劃在大嶼山增建貨櫃碼頭,預計到2011年泊位數目達到24個。連同葵青貨櫃碼頭24個泊位,泊位總數合共48個。港大經濟學者王于漸,早於1992年便指出貨櫃碼頭擁有權過分集中,因此他建議為貨櫃碼頭業引進新的經營者,與現存享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競爭。到1997年,王于漸與科大經濟學者鄭國漢合作,出版名為《港口設施及貨櫃處理服務》的研究著作,認為政府有必要在2002/2003年及2005/2006年就分別建好十號及十一號貨櫃碼頭。
兩位學者指出政府採用的「觸發機制」(Trigger-Point Mechanism),幫助現有經營者維持支配地位,限制新經營者進場競爭。按照這個「觸發機制」,除非未來五年後貨櫃的需求預測超越現有的處理能力,否則政府是不會倡議興建新貨櫃碼頭。這個政策與新加坡政府在社會有需求之前就興建新碼頭,可謂大異其趣。
嚴磊輝指碼頭工人罷工,HIT每日損失500萬元。即使工人罷工一年,HIT的損失亦不過18億元。這相對於過去20多年,大財團一直阻撓香港興建十號貨櫃碼頭,對香港經濟所帶來的損失,可算九牛一毛。
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是物流業,佔每年本地生產總值四分一,聘用人手超過80萬人。物流業涉及的工種非常廣泛,由高增值的資訊科技和行政管理,到基層工作,包括出入口、運輸、倉庫、保安和建築等,一應俱全,為擁有不同學歷和技能的打工仔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香港首個貨櫃碼頭於1972年建成,隨後十多年,本地貨櫃業務快速增長,1987年已成為全球貨櫃吞吐量最高的港口。但政府在1992年批出九碼貨櫃碼頭後,便再沒有批地興建新碼頭。香港在貨櫃業方面的領導地位,自2005年起被新加坡及上海取代。
回歸前,港英政府已計劃在大嶼山增建貨櫃碼頭,預計到2011年泊位數目達到24個。連同葵青貨櫃碼頭24個泊位,泊位總數合共48個。港大經濟學者王于漸,早於1992年便指出貨櫃碼頭擁有權過分集中,因此他建議為貨櫃碼頭業引進新的經營者,與現存享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競爭。到1997年,王于漸與科大經濟學者鄭國漢合作,出版名為《港口設施及貨櫃處理服務》的研究著作,認為政府有必要在2002/2003年及2005/2006年就分別建好十號及十一號貨櫃碼頭。
兩位學者指出政府採用的「觸發機制」(Trigger-Point Mechanism),幫助現有經營者維持支配地位,限制新經營者進場競爭。按照這個「觸發機制」,除非未來五年後貨櫃的需求預測超越現有的處理能力,否則政府是不會倡議興建新貨櫃碼頭。這個政策與新加坡政府在社會有需求之前就興建新碼頭,可謂大異其趣。
常識告訴我們,貨櫃的需求量受制於貨櫃碼頭處理費;處理費愈高,需求量增長自然受到限制。本地大財團在深圳投資興建貨櫃碼頭,在香港則收取全球最高的貨櫃碼頭處理費,讓大量貨櫃業務流失至深圳港口,之後便說香港沒有需要興建新貨櫃碼頭。大財團在香港和深圳兩地操控收費,賺取豐厚利潤,香港的物流業卻因此而損失巨額收入和大量就業機會。
和黃操控香港及深圳兩地的港口業務,每年賺取數十億元利潤。自2005年起,和黃便透過出售碼頭業務,賺取巨額利潤,好填補投資3G業務的巨額虧損。2005年,和黃以72億元向新加坡港口局,出售HIT 20%及中遠國際貨櫃碼頭10%股權,獲利55億元。2006年,再以340億元作價向新加坡港口局出售和黃港口(持有HIT)20%股權,獲利244億元。到2011年3月,和黃分拆和記港口信託於新加坡上市,作價高達685億元,獲利440億元。三次出售碼頭業務,作價合共1,097億元,和黃獲利739億元。
若非特區政府任由大財團操控貨櫃碼頭業務,和黃又怎能賺得過千億元暴利?政府高官方便大財團牟取暴利,損害中小企和工人的利益,亦令香港貧富不均問題愈趨嚴重。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4-11|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3年4月9日星期二
林氏力牆: 為何有錢人眼中只有錢?
貨櫃碼頭工人連日罷工,工會呼籲市民捐款幫補工人生活,市民一呼百應,很快便籌得200多萬元。
工人接受傳媒訪問時,表明罷工不但是為了取回合理工資,更希望讓市民了解貨櫃碼頭的惡劣工作環境,大財團如何壓榨工人,視工人為生產工具。一些工人知道參與罷工,要心理上準備失去工作。
香港自開埠以來,長期依賴航運和轉口業,養活無數家庭。但自從1979年李嘉誠透過長實購入和黃股份,到1981年出任董事局主席,和黃便積極拓展港口業務,誓要在香港及深圳兩地操控收費,牟取暴利。由2005年至2011年,和黃分三次拆售港口業務,總共賣得過千億元,獲利700多億元。
今次工潮,和黃起初置身事外,認為是外判商與工人之間的問題。後來被傳媒發現旗下公司涉及外判業務,就極力否認,說是行政失誤。之後為了分化工人,竟然以派錢方式呼籲工人復工。
李嘉誠過去受惠於政府政策,才能壟斷各行各業,牟取暴利。大財團高層視財如命,只顧賺錢,不理企業形象和社會責任。上周中大學者蔡子強在《明報》撰文,提問「為何有錢人只望到自己?」香港的一些富豪,眼中只有錢,目中無人。他們以為錢能買到一切,能收買人心;卻不知道錢不能買到人的尊嚴,以及別人的尊重。
工人接受傳媒訪問時,表明罷工不但是為了取回合理工資,更希望讓市民了解貨櫃碼頭的惡劣工作環境,大財團如何壓榨工人,視工人為生產工具。一些工人知道參與罷工,要心理上準備失去工作。
香港自開埠以來,長期依賴航運和轉口業,養活無數家庭。但自從1979年李嘉誠透過長實購入和黃股份,到1981年出任董事局主席,和黃便積極拓展港口業務,誓要在香港及深圳兩地操控收費,牟取暴利。由2005年至2011年,和黃分三次拆售港口業務,總共賣得過千億元,獲利700多億元。
今次工潮,和黃起初置身事外,認為是外判商與工人之間的問題。後來被傳媒發現旗下公司涉及外判業務,就極力否認,說是行政失誤。之後為了分化工人,竟然以派錢方式呼籲工人復工。
李嘉誠過去受惠於政府政策,才能壟斷各行各業,牟取暴利。大財團高層視財如命,只顧賺錢,不理企業形象和社會責任。上周中大學者蔡子強在《明報》撰文,提問「為何有錢人只望到自己?」香港的一些富豪,眼中只有錢,目中無人。他們以為錢能買到一切,能收買人心;卻不知道錢不能買到人的尊嚴,以及別人的尊重。
2013年4月5日星期五
am730:經濟人看世界 - 七隻恒指「死剩種」(一)
恒指最初編製時,只得30隻成分股,之後逐步增加成分股數目,至今成分股多達50隻。歷年恒指成分股經過多次變動,最初30隻成分股只餘下7隻。根據Datastream的資料,這7隻依然屹立不倒的成分股,由1973年1月1日至去年底的每年平均總回報(股息加股價升幅)如下表。
股市投資者若然在1973年1月投資100元購買中華煤氣(003)股票,一直持有至去年底,股票升值連同股息增值至接近20萬元,每年複式回報為20.9%。電能實業(006)每年平均回報是16.7%,較煤氣低4.2%。但這4.2%的差異,40年累積起來便是驚人數字,100元增值至4.8萬元,不及煤氣的四分一。這40年若投資恒指,連同每年3.6厘股息,每年平均回報是12.2%,100元增值至約10,000元,只及煤氣的二十分一,電能的五分一左右。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最新課程:新高中經濟學、BAFS、通識及英文班,請電2512 0699查詢。)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3-04-05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蘋果日報:貨櫃港 建基在工人血汗上
若不是葵青貨櫃碼頭發生工潮,工人連日罷工,相信大部份港人對碼頭外判工的工作苦況,不會感到關注。香港這個貨櫃中心,貨櫃吞吐量曾經多年佔列全球之冠,原來是建基在工人的血汗之上。
先父戰後從內地來港,居住在潮州人聚居的上環。來港初期,先父在上環三角碼頭當苦力,每日要搬運沉重的木箱上船落船,以致雙腿患有嚴重的靜脈曲張,影響行走。
想不到經過60多年的發展,碼頭工人由昔日出賣勞力搬運木箱,到今日使用機器吊運貨櫃,工作環境依然十分惡劣。碼頭外判工每日要工作十多二十小時,吃飯上廁要在吊機上進行。工人除要忍受日曬雨淋、風吹雨打、身體勞損外,還要在堆滿貨櫃、高度危險的環境下工作。
和黃旗下國際貨櫃碼頭(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指摘工人沒顧全大局,損害香港航運業;又說工人若不滿意工資,可以另謀高就。
事實上,損害香港航運業的不是工人,而是大財團。政府早於1992年批出九號貨櫃碼頭,之後超過20年,一直說在研究興建十號貨櫃碼頭,至今仍沒有定案。這20多年,大財團在深圳投資興建新碼頭,在深港兩地操控碼頭收費,賺到盤滿缽滿。大量貨櫃業務流失至深圳,令香港損失大量就業機會及收入。
現時葵青貨櫃碼頭24個泊位中,和黃的HIT控制其中16個,九倉的現代貨箱碼頭控制7個,兩個公司的市場份額高達96%,碼頭外判商和工人根本沒有議價能力,難以逃避兩大財團的勢力範圍,又有何選擇可言?
大財團收取全球最貴的碼頭處理費,兼且收費缺乏透明度,不知有多少是落入船公司和外判商的袋中。大財團操控收費,反對政府批地興建新貨櫃碼頭。不少中小型物流公司和海上運輸公司找不到足夠泊位去起卸貨物,嚴重影響生意的流轉。今年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表示會批地用作物流設施,恐怕土地又落入大財團手上,無法打破壟斷。
和黃去年盈利260多億元,港口及相關服務的息稅前利潤(EBIT)高達78億元。每年花費幾千萬元去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不過佔集團整體盈利千分之一,相對於數以千億元計的3G投資損失更是九牛一毛,又何須如此吝嗇?
One day, virtually every business will operate with a sense of higher purpose, integrate the interests of all stakeholders, elevate conscious leaders, and build a culture of trust, accountability and caring.
先父戰後從內地來港,居住在潮州人聚居的上環。來港初期,先父在上環三角碼頭當苦力,每日要搬運沉重的木箱上船落船,以致雙腿患有嚴重的靜脈曲張,影響行走。
想不到經過60多年的發展,碼頭工人由昔日出賣勞力搬運木箱,到今日使用機器吊運貨櫃,工作環境依然十分惡劣。碼頭外判工每日要工作十多二十小時,吃飯上廁要在吊機上進行。工人除要忍受日曬雨淋、風吹雨打、身體勞損外,還要在堆滿貨櫃、高度危險的環境下工作。
和黃旗下國際貨櫃碼頭(HIT)董事總經理嚴磊輝指摘工人沒顧全大局,損害香港航運業;又說工人若不滿意工資,可以另謀高就。
事實上,損害香港航運業的不是工人,而是大財團。政府早於1992年批出九號貨櫃碼頭,之後超過20年,一直說在研究興建十號貨櫃碼頭,至今仍沒有定案。這20多年,大財團在深圳投資興建新碼頭,在深港兩地操控碼頭收費,賺到盤滿缽滿。大量貨櫃業務流失至深圳,令香港損失大量就業機會及收入。
現時葵青貨櫃碼頭24個泊位中,和黃的HIT控制其中16個,九倉的現代貨箱碼頭控制7個,兩個公司的市場份額高達96%,碼頭外判商和工人根本沒有議價能力,難以逃避兩大財團的勢力範圍,又有何選擇可言?
大財團收取全球最貴的碼頭處理費,兼且收費缺乏透明度,不知有多少是落入船公司和外判商的袋中。大財團操控收費,反對政府批地興建新貨櫃碼頭。不少中小型物流公司和海上運輸公司找不到足夠泊位去起卸貨物,嚴重影響生意的流轉。今年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表示會批地用作物流設施,恐怕土地又落入大財團手上,無法打破壟斷。
和黃去年盈利260多億元,港口及相關服務的息稅前利潤(EBIT)高達78億元。每年花費幾千萬元去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不過佔集團整體盈利千分之一,相對於數以千億元計的3G投資損失更是九牛一毛,又何須如此吝嗇?
One day, virtually every business will operate with a sense of higher purpose, integrate the interests of all stakeholders, elevate conscious leaders, and build a culture of trust, accountability and caring.
─By John Mackey in Conscious Capitalism(2013)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
壹週刊:藝術普及前路漫長
過去八年多,筆者花上不少時間去參與和表演藝術發展有關的公職,由於時間所限,實在難以繼續參與,故此在今年三月底退下來。
老實說,筆者對表演藝術是個門外漢。2004年,政府委任筆者進入表演藝術委員會,估計是希望運用筆者的經濟和財務知識,檢視一下各藝團的經營狀況,看看有沒有改善空間,在藝術水平和成本效益兩方面取得較佳平衡。
特區政府早於1998年已準備將西九龍發展成為文娛藝術中心,打造香港成為亞洲「娛樂之都」。到1999年,更清楚表示西九龍將會興建多個大型表演場地,並附加上多個博物館和展覽館。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佔地40公頃,興建多個大型表演場地後,每日可以容納數以萬計的觀眾入座欣賞節目,對本地藝術工作者來說確實是個大好消息。只可惜過去十多年,西九龍的發展以「龜速」前進,工程一再拖延。第一座建築物本來計劃在2008年落成啟用,但到今天西九龍依然一大片荒地,首座建築物戲曲中心要到今年底才動工,2016年才能啟用。
香港擁有自由的創作環境,這是新加坡和其他內地城市所缺乏的。過去數十年,在影視娛樂和流行音樂界出現過不少優秀的藝術工作者。只可惜藝術工作者的發展空間,往往局限在大眾或潮流文化;一些較為有深度和講求更高技巧的表演藝術,始終未能普及,只能成為「小眾娛樂」。
政府在2004年成立表演藝術委員會,目的正是要推動本地的表演藝術發展,推廣藝術教育,培育人才,拓展觀眾,着重「軟件」開發,以配合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硬件」建設。經過大約兩年的工作,委員會於2006年提交報告書,提出一系列建議,當中包括場地伙伴計劃,好讓藝團善用場地推廣表演藝術。到2010年,政府重組諮詢架構,將表演藝術委員會和表演藝術資助委員會合併,成立新的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投放資源推出新的資助計劃,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本地表演藝術發展。
老實說,筆者對表演藝術是個門外漢。2004年,政府委任筆者進入表演藝術委員會,估計是希望運用筆者的經濟和財務知識,檢視一下各藝團的經營狀況,看看有沒有改善空間,在藝術水平和成本效益兩方面取得較佳平衡。
特區政府早於1998年已準備將西九龍發展成為文娛藝術中心,打造香港成為亞洲「娛樂之都」。到1999年,更清楚表示西九龍將會興建多個大型表演場地,並附加上多個博物館和展覽館。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佔地40公頃,興建多個大型表演場地後,每日可以容納數以萬計的觀眾入座欣賞節目,對本地藝術工作者來說確實是個大好消息。只可惜過去十多年,西九龍的發展以「龜速」前進,工程一再拖延。第一座建築物本來計劃在2008年落成啟用,但到今天西九龍依然一大片荒地,首座建築物戲曲中心要到今年底才動工,2016年才能啟用。
香港擁有自由的創作環境,這是新加坡和其他內地城市所缺乏的。過去數十年,在影視娛樂和流行音樂界出現過不少優秀的藝術工作者。只可惜藝術工作者的發展空間,往往局限在大眾或潮流文化;一些較為有深度和講求更高技巧的表演藝術,始終未能普及,只能成為「小眾娛樂」。
政府在2004年成立表演藝術委員會,目的正是要推動本地的表演藝術發展,推廣藝術教育,培育人才,拓展觀眾,着重「軟件」開發,以配合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硬件」建設。經過大約兩年的工作,委員會於2006年提交報告書,提出一系列建議,當中包括場地伙伴計劃,好讓藝團善用場地推廣表演藝術。到2010年,政府重組諮詢架構,將表演藝術委員會和表演藝術資助委員會合併,成立新的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投放資源推出新的資助計劃,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本地表演藝術發展。
現時政府對表演藝術的資助主要有三方面,包括透過藝術發展局給予的短期資助,對九大藝團的大額資助,以及2011年推出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目的是提升藝術工作者和藝團的創作能力和拓展觀眾能力。過去兩年,筆者和一眾委員花上不少時間審批撥款,希望能夠有效使用公帑,推動香港的藝術發展。
現時獲政府最多資助的九大藝團,包括三個管弦樂團(即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和香港小交響樂團),三個話劇團(即香港話劇團、中英劇團和進念‧二十面體),以及三個舞蹈團(即香港舞蹈團、香港芭蕾舞團和城市當代舞蹈團)。根據各藝團的年報資料,2011至12年度各藝團總收入為4.1億元,當中2.6億元,即約65%來自政府資助。
現時獲政府最多資助的九大藝團,包括三個管弦樂團(即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和香港小交響樂團),三個話劇團(即香港話劇團、中英劇團和進念‧二十面體),以及三個舞蹈團(即香港舞蹈團、香港芭蕾舞團和城市當代舞蹈團)。根據各藝團的年報資料,2011至12年度各藝團總收入為4.1億元,當中2.6億元,即約65%來自政府資助。
九大藝團合共聘用的全職藝術人員和行政人員不到700人,每年入場觀眾不足40萬人次。這九大藝團已經是香港較具規模的藝團,但人手和觀眾數字依然偏低。以全港700萬市民計算,每人每年平均只看0.05次九大藝團的表演,18年才進場一次。以政府2.6億元的資助計算,每名市民每年平均只得37元資助。由此可見,香港要藝術普及,迎接西九,前路仍是十分漫長。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4-04|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4-04|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3年4月2日星期二
林氏力牆: 從佔領碼頭到佔領中環
正當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四出推銷「佔領中環」行動之際,數以百計的貨櫃碼頭外判工不滿十多年來工資有減無增,搶先「佔領碼頭」。
香港的貨櫃碼頭業務由大財團壟斷操控,收取全球最貴的碼頭處理費,令本地貨櫃吞吐量增長放緩,領導地位被其他國家和地區取代。
大財團中以李嘉誠操控的和黃最為霸道,在香港和深圳兩地操控碼頭泊位,反對香港興建新貨櫃碼頭和港珠澳大橋,以免阻礙集團牟取暴利。當貨運業漸走下坡,和黃兩年前便將旗下珠三角港口業務包裝成商業信託基金並分拆在新加坡上市,套現450億元。
本地大財團和地產商能夠在香港賺取暴利,明顯是和本地小圈子選舉制度有關。去年特首選舉,1,200個有權投票的選委,竟然有近200人代表漁農界、新界原居民和製造業的利益,又有數以百計的選委,代表地產商的利益。整個選舉制度缺乏廣泛代表性,維護少數人利益,造成社會深層次矛盾。
戴耀廷提出「佔領中環」行動,正是指出制度的不公,要求中央政府履行《基本法》規定和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特首普選。二十四年前數以十萬計的北京學生及市民佔領天安門廣場,爭取民主和反貪腐,只換來血腥鎮壓。今天即使有一萬名港人願意走出來「和平佔中」,北京當權者恐怕只會一笑置之。然而,一個只管講大話和武力鎮壓的政權,又怎能得到人民和世人的尊重?
香港的貨櫃碼頭業務由大財團壟斷操控,收取全球最貴的碼頭處理費,令本地貨櫃吞吐量增長放緩,領導地位被其他國家和地區取代。
大財團中以李嘉誠操控的和黃最為霸道,在香港和深圳兩地操控碼頭泊位,反對香港興建新貨櫃碼頭和港珠澳大橋,以免阻礙集團牟取暴利。當貨運業漸走下坡,和黃兩年前便將旗下珠三角港口業務包裝成商業信託基金並分拆在新加坡上市,套現450億元。
本地大財團和地產商能夠在香港賺取暴利,明顯是和本地小圈子選舉制度有關。去年特首選舉,1,200個有權投票的選委,竟然有近200人代表漁農界、新界原居民和製造業的利益,又有數以百計的選委,代表地產商的利益。整個選舉制度缺乏廣泛代表性,維護少數人利益,造成社會深層次矛盾。
戴耀廷提出「佔領中環」行動,正是指出制度的不公,要求中央政府履行《基本法》規定和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特首普選。二十四年前數以十萬計的北京學生及市民佔領天安門廣場,爭取民主和反貪腐,只換來血腥鎮壓。今天即使有一萬名港人願意走出來「和平佔中」,北京當權者恐怕只會一笑置之。然而,一個只管講大話和武力鎮壓的政權,又怎能得到人民和世人的尊重?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