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在社會和基督教群體中多了討論「公平貿易」這一議題。對經濟學家來說,當談到國際貿易,著眼點是市場是否開放、貿易是否自由。至於貿易得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經濟學家卻甚少觸及這個規範性議題。
根據社企「公平點」的介紹,公平貿易是相對於現行國際貿易中一些不公平的運作方式而言的概念。透過推動公平貿易,給予一些受壓榨和被剝削的生產者及工人較公平的貿易條件,能更好地保障他們的權益,讓他們達致可持續發展。
一個經常被引用關於公平貿易的例子就是咖啡的種植和銷售。跨國企業在全球建立大型咖啡連鎖店主導世界市場,以高昂價錢出售咖啡。可是連鎖店的巨額收益中,只有極小部份是歸於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他們在整個生產鏈上得不到公平合理的對待。同樣,跨國電腦公司以高價出售智能手機,但那些負責裝配手機的工人則被困在血汗工廠內工作,賺取極之低廉的工資,與電腦公司所賺的巨額利潤完全無法相比。
事實上,發達國家給予農產品補貼,以高價收購本土農產品,再把農產品在其他國家傾銷,才是製造不公平貿易的主要原因。在科技產品方面,發達國家藉著資助科研,補貼產品的開發和生產。不少有良知的經濟學者(包括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Stiglitz),指出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偽善。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一面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特別是服務業及金融市場,一面保護自己的農業和服務業,給予不同的補貼,完全違背自由貿易的基本原則。
基督徒除了要協助推廣公平貿易和杯葛不義商人外,還應避免過度消費和盲目相信產品包裝和宣傳。若有機會,可以透過公共空間指出現時國際貿易的種種不公義情況。若基督徒在政治上身居要職,便應秉行公義,致力推動真正的公平貿易,讓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及工人,能夠真正享受到貿易及經濟增長的成果。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時代論壇: 第一三二二期.二○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