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4年1月3日星期五

蘋論:濫發金牛 助長不法活動

近月港澳兩地發現千元「金牛」偽鈔,商戶及市民為免收到偽鈔,拒收千元鈔票。市民對金牛失去信心,但金管局高層卻大派定心丸,指市面暫未出現偽鈔恐慌,偽鈔比率仍較其他國家為低。

其實在2007年初已出現過金牛偽鈔問題,當時金管局要求全港銀行以2003年新版、有防偽特徵的千元鈔票,代替湧現偽鈔的2000年及2002年舊版鈔票。不料到這種有防偽特徵的2003年版本鈔票,成為偽鈔集團仿製的主要對象,淪為最不受歡迎的千元鈔票。

偽鈔集團專攻千元鈔票,道理明顯不過。既然印製偽鈔是犯法,除了要付出印刷成本外,還有被捕監禁的風險,偽鈔集團自然會選擇面值較大,利錢較高的千元鈔票作為仿製對象。但另一方面,由於千元偽鈔面值較高,商戶及市民為免蒙受損失,收到金牛時警覺性自然較高,偽鈔集團要大量出貨亦非容易。

故此,相信偽鈔集團的出貨對象不是一般港人,而是內地人,以及一些從事不法活動,需要大量千元鈔票的人。偽鈔集團把千元偽鈔混入真鈔之中,從中取利。收到偽鈔的不法分子,為免不法活動曝光,當然不會向執法部門投訴,真是啞子食黃蓮,有苦自己知。

隨着信用卡和八達通等電子貨幣越來越普及,再加上網上電子交易及自動轉賬日漸流行,商戶及市民對港幣鈔票的需求理應不斷縮減。若交易涉及巨額港幣,更應用支票而非現金付款。可是,本地三間發鈔銀行過去十多年的鈔票發行量不單沒有隨着貨幣電子化縮減,反而大幅增長,其中尤以千元鈔票的增長速度更為驚人。

九七回歸時,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約為1.3萬億元,三間發鈔銀行發行的港幣約870億元,佔GDP約6%。到2007年,香港的GDP上升至1.6萬億元,較1997年增加約20%,但同期港幣發行量大幅上升近倍,增加至1,630億元,佔GDP10%。這1,630億元港幣發行量中,約一半屬千元鈔票。

到今年,香港的GDP約為2.1萬億元,較2007年上升30%,但三間發鈔銀行的港幣發行量再上升一倍,增至接近3,300億元,當中有接近六成,即1,900億元屬於金牛,港幣發行量佔GDP高達15%。銀行濫發鈔票,完全脫離香港的實際需要。

現時三間發鈔銀行若要發行港幣,需要以美元向外匯基金換取負債證明書,匯率固定在7.8港元兌1美元的水平。發鈔銀行發行港幣,其實是放棄將手上的美元用作購買有息收的美國債券,換取沒有利息收入的負債證明書。因此,發鈔銀行並沒有特別誘因,要大幅度增加港幣發行量。

有人會認為港幣不單在香港流通,還在澳門及珠三角一帶流通,故此不能單看香港對港幣的需求來評估發行量。但持有港幣,根本沒有利息收入,加上港元兌人民幣不斷貶值,內地人又為何要出售人民幣,轉為持有大量港幣現鈔?

既然三間發鈔銀行沒有誘因大量發行港幣,內地人又不會願意持有不斷貶值的港幣,那麼為何港幣發鈔量仍大幅增加?金管局作為金融市場的監管者,除了有責任協助追查千元偽鈔的來源外,還應跟進調查有沒有金融機構以大量千元現鈔,協助不法分子從事洗黑錢、走私貨幣等非法活動,以免損害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聲譽。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4-01-03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