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6年9月29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 基金經理為何長期跑輸大市?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收入理應與付出和工作表現成正比,但這個說法完全不適用於基金行業。基金經理的收入極其豐厚,不少基金經理未到40歲已可以提早退休。可是,他們負責管理的基金,卻竟然九成跑輸大市,平均投資回報較猴子擲飛鏢選股還要差。基金持有人進貢基金經理,基金持有人到65歲還沒有足夠積蓄退休。

為何擁有專業資格的基金經理,十居其九跑輸大市?就以強積金過去15年的表現作個比較,股票基金平均每年回報不足4%,遠遠跑輸同期的恒指升幅。認購股票基金的打工仔與其相信基金經理,倒不如相信猴子,或者追蹤恒指的盈富基金。打工仔直接認購盈富基金,每年收費不過0.1%,我們又何須透過強積金去買盈富基金,支付高達0.95%的費用?

基金經理長期跑輸大市,當然有其原因。一般股票基金會收取高達2%的費用,加上不時買買賣賣,日積月累,自然大幅度蠶食基金持有人的資產。基金公司在什麼時候計算基金賬戶價值(即單位價值乘以單位數量),什麼時候收取費用,基金持有人一無所知,監管機構也懶得理。若然基金公司趁每月股價和單位價值較高時才「計算」2%費用,又等待股價和單位價值較低時才「收取」費用,便可以多扣單位,大賺一筆。更有甚者,基金公司大可以巧立名目收取額外費用(包括轉換基金費用),又可以暗地裡把收到的股息(及股息可賺到的利息)侵吞,基金持有人根本難以知曉。

除了食水深,想盡辦法額外抽水外,基金經理長期跑輸大市也有其客觀因素。當中包括股票基金不能持有太多現金,故此即使市況熾熱也要被迫高追,避免跑輸大市。到市況下滑時,本應趁低吸納,但恐慌的基金持有人又要贖回或者轉倉,基金經理被迫賤價出貨。高追低沽正是基金經理的死穴,長遠而言焉能有好表現?

最離譜的是一些基金經理,為要討好大戶(包括公司高層),讓自己所屬的金融機構可以接到巨額生意,明知大戶的收購合併,或者集團重組,不會產生什麼「協同效應」,或者釋放什麼價值,也拿取別人的金錢去購入大戶的股票,並且趁所謂「好消息」不斷高追。直至交易完成(包括幫高層出貨)後,金融機構收取巨額交易費用,基金經理功成身退,分批沽售手上存貨,大戶的股票價格無以為繼,從高位大幅回落。那些高追的散戶固然損失慘重,但即使沒有高追,股票基金的持有人亦會因為基金經理拿自己的錢去做「人情」,遭到一定損失。

回顧過去十多年的港股表現,便知道基金經理往往因為高追「消息股」而跑輸大市。基金持有人和散戶損失慘重,但大戶及基金經理所服務的金融機構卻從中獲得巨利,他們早已分得巨額花紅(或者行使認股權),提早退休,到處玩樂。2000年的科網泡沫,基金經理高追沒有業績的科網股(特別是電盈);2007年的國企股泡沫,基金經理高追一眾市盈率超過30倍的國企股。到去年港股大時代,基金經理高追長和系重組的公司,包括長和、長地及長建,早前都損失慘重,跑輸大市。

小投資者知道基金公司的黑箱作業,以及基金經理食水深,表現極其不濟的事實,自然會遠離基金,情願認購盈富基金或者自己學習投資。基金行業若然不進行全面改革,恐怕行業只會日漸萎縮,而要求廢除強積金的聲音將會日趨響亮。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9-29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 適時「換馬」跑得更快

2016年將近過了三季,快踏入第四季,今年投資者在股票市場是勝是負,已差不多有結果。每逢到這個時候,投資者實應做個總結,檢討今年的投資決定,並且作出調整,準備迎接新一年的來臨。

去年上半年港股出現短暫數個月的大時代,四月和五月兩度升上28,000點水平。及至六月中過後,A股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觸發A股急跌,恒指亦從高位大幅回落,港股大時代結束,正式步入熊市。

根據過往經驗,投資者在熊市中應趁每次反彈逃生,放棄一些無希望的「炒股」,並且增持一些公用事業和與民生相關的股票。當時筆者便推薦了中電、電能、長建、港鐵、載通、領展、大快活和大家樂等股票。若然投資者持有至今,過去一年多上述股票平均回報(包括股息)超過20%,遠遠跑贏大市。

投資者若能夠把握跌市機會,趁低入市,不聽財經演員的教路,跌市站在一旁,升市則高追,在今次的跌市中肯定大有斬獲。由於去年恒指最高位不過28,000多點,並未超越2007年31,958點的歷史高位,故此筆者估計今次跌市,大約跌至18,000點水平,由去年最高位下跌約10,000點,估計在第二季出現。

故此,投資者若然在20,000點左右入市,風險相對很低,最多輸10%(未計股息)。恒指只需要回升至22,000點(即過去七年平均水平),連同4%股息便有14%的回報,故此很值得入市。料不到今年一月首個交易日開始,港股便因A股急瀉,觸發「熔斷機制」,加上外圍眾多不利消息,很快便跌至18,000點水平,熊市最低位提早在二月出現。

之後大市急速反彈三成多,升穿24,000點,技術上港股已脫離熊市。若然投資者在今年初受到投資氣氛欠佳,以及一些不盡不實的報導(例如拆息「飈升」,港元「急跌」)所影響,不敢入市,便白白錯失入市良機。

把握每年入市及獲利沽售的時機固然重要,但揀選有潛質的股票亦十分重要,不然即使看中升市,亦會徒勞無功。筆者今年四個主要的「換馬」投資決定,現在回想起來全都正確。

首先是今年初建議投資者在50元左右購入滙控,估計日後回報會勝於好消息盡出的恒生。之後見長和股價從去年重組後120多元高位回落至90元左右,便建議買長和好過長建。到今年5月,發覺持有的恒生H股指數基金表現不濟,特別是近幾年派息遠遠低於內銀股。便建議投資者減持該基金,轉買內銀股;或者自製ETF,揀選約五隻H股,當中包括三隻內銀股,一隻平保和一兩隻其他H股。

現在比較滙控及恒生股價,比較長和及長建股價,以及比較內銀股(或自製H股ETF)與H股指數基金股價,便知道上述決定完全正確,投資者過去數月至少可以多賺一兩成回報。至於第四個股票投資決定,就是沽清持有多年的領展,轉買新地,投資回報至今亦高於繼續持有領展。

股票投資存在一定風險,當中亦難免有幸運成分。但筆者一直強調,投資者每次入市時,只要抱着中長線持有的投資態度,而非短炒,平均每年賺到10%,或者跑贏大市,絕不困難。至於那些擁有專業知識,貼近大市,日日參與買賣的基金經理,為何長期跑輸大市,筆者會另文解釋。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9-22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9月15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 選戰: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今屆立法會選舉,可說是歷來爭議最多的選舉,各黨派競爭之激烈,亦肯定是歷屆之最。選舉結果有令人驚喜和振奮之處,但亦有令人感到憂心和恐懼的地方。無論如何,立法會選舉再一次把香港的管治問題暴露在港人眼前,恐怕只有那些極度自私自利,不理會香港長遠利益的人才會對問題視而不見。

令人驚喜和振奮的自然是新一屆立法會,將湧現二十多名新議員,而且絕大部分是年輕一輩,直選議員平均年齡由54歲下降至46歲,足足年輕了八年。年過六十的,主要是一批功能組別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死抱特權不肯放手。這亦是造成社會撕裂,令年輕人變得更激進的主要原因。

一眾年輕人有機會上位,進身成為立法會議員。個別年紀不過20多歲,便可以透過立法會這個平台去推銷個人政治理念,以及對經濟及社會發展的看法和訴求。這個難得的機會肯定與過去幾年的佔中倡議和雨傘運動有關。期望年輕人在立法會辯論香港未來(包括2047年後)的政制發展時,能夠從客觀及理性務實方向去思想和分析,在現實的局限條件下尋找到一條出路。畢竟香港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特別是那些沒有居英權或者外國護照的年輕人,即使他們對香港前途不能完全自決,也應該有較大的發言權。

年輕人能夠成功上位,除了拜佔中和雨傘運動所賜的機會外,當然亦要多謝各大政黨提供機會,政壇「元老」願意退下來,以老帶新,成功交棒。特別值得一讚的是民主黨和公民黨,兩黨的領袖願意培育接棒人,不會死抱權力不放。

事實上,一個成功領袖絕對不會擁抱權力不肯放手,為了政黨的長遠發展,以及香港未來的整體利益,必須尋找合適接班人。今次選舉在直選中失利的政壇「元老」,實應自我反思,為何被選民摒棄,而不應單單指摘配票失敗。同樣,特區政府亦應反省有沒有培育足夠政治人才出任問責職位(包括特首),抑或來來去去依靠一小撮快將七老八十的人,繼續負責管治香港。

本土派人士朱凱廸憑着個人多年努力,單打獨鬥,最終成為今次選舉票王。不論港人是否完全認同他那套「不遷不拆」的政治理念,但他過去致力於保育及土地規劃的工作和研究,在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實在不能抹煞。同樣,姚松炎能夠擊敗現任議員謝偉銓,取得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組別議席,肯定與個人身體力行,在屋苑成功引入節能減廢設施有關。盼望政府官員及地產商在未來發展土地和建屋時,能夠多些顧及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

今次選舉前後,有自由黨新界西候選人周永勤被迫棄選,朱凱廸面對黑勢力的死亡威脅。估計還有多名候選人被迫「消極」參選或退選,再加上選舉期間的種種行政干預和混亂,令人對選舉的公正性產生極大不安和憂慮。

自從梁振英出任特首後,黑勢力明顯粗暴干預選舉、傳媒運作、土地規則,以及雨傘運動等政治社會運動,而執法部門對黑勢力似乎放軟手腳,助紂為虐,反黑組變成打擊政治活躍分子的工具。港人若任由情況繼續惡化下去,香港將逐漸由一個文明開放的城市,變成一個黑暗腐敗,人人為求自保不敢出聲的封閉社會。還望新一屆立法會議員齊心努力,把黑勢力驅走,制止香港繼續腐化沉淪。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9-15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9月8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港鐵坐大 須引入競爭

前文討論到港鐵這座大山,完全是由政府一手製造出來。2002年,行政會議決定將沙中線批給九鐵,若然當時政府官員按照決定讓沙中線速速上馬,而不是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兩鐵合併及興建高鐵這兩個政治任務上,今日的港鐵也不會大到難以駕馭的地步。

正當政府要處理這座大山時,最近港鐵公布上半年業績,可說是「滿江紅」,多項指標都出現大幅倒退。截至今年六月底的六個月,港鐵純利51.2億元,與去年上半年同期比較,按年大跌37.5%。純利大跌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物業發展利潤只得2.1億元,下跌91%,而投資物業重估利潤只得4,800萬元,按年下跌96.5%!

今年6月底港鐵的投資物業估值為689億元,其他物業、機器及設備估值為791億元,發展中的物業估值為182億元,三個數字加起來是1,662億元,與領展在今年3月底時的物業估值1,607億元相若。港鐵物業估值只增加4,800萬元,而領展則大幅增加113億元,投資者真不知應該相信哪間公司的估值較準確。

由於港鐵要舉債約250億元派發特別股息,當中190多億元支付給大股東特區政府,用作應付高鐵超支,故此港鐵的資產淨值(即總資產減總負債)暴跌250億元,由去年6月底的1,702億跌至今年6月底的1,452億元,下跌14.7%。港鐵舉債派息,公司負債急升,賬面值大跌,股價和市值理應大跌。但港鐵舉債派息後,股價和市值反而屢創新高,完全違反常理。

過去數月,港鐵由於去年錄得百多億元利潤,但依然按照「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加價,惹來四方八面的攻擊,成為政府要處理的一座大山。不知公司管理層是否為了避免再刺激公眾,故意交出一張「滿江紅」的成績表,希望紓緩一下要求減價的政治壓力。早前港鐵主席馬時亨建議政府把每年收到的股息,用作補貼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減輕市民的負擔。此舉自然遭到立法會議員反對,指政府不應以公帑補貼牟利的公共交通機構,令港鐵得益。

事實上,正如前文所述,港鐵過去一直透過政府的直接和間接補貼,才能夠維持利潤和現有票價水平。倘若政府不是讓港鐵享有車站上蓋的物業發展權,以半賣半送方式將九鐵的資產移交給港鐵管理和出租,甚至直接注資興建鐵路延線和幹線,港鐵的車資肯定遠較現時的水平為高。港鐵主席馬時亨建議政府以股息補貼市民搭車,只是秉承過去向政府「攞着數」的一貫政策。

過去一年本地鐵路服務平均車費增幅為6.2%,遠高於過境服務及機場快線的增幅(分別為4.9%及2.8%)。數字反映港鐵在本地公共交通市場享有絕對壟斷優勢,故此車費增幅較高。特別在過海服務方面,港鐵市場佔有率接近七成。故此即使過去多年港鐵一直按可加可減機制加價,載客量依然不斷增加。

港鐵現時的壟斷優勢完全是由政府一手促成,政府現正與港鐵檢討票價機制,實應檢視在沙中線尚未落成前,如何增加市場競爭,鼓勵市民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單單要求港鐵減價,恐怕只會令過海的擠逼情況更趨嚴重,損害服務質素及班次可靠性。日後沙中線落成後,亦應交由獨立機構經營,與港鐵在過海服務方面進行直接競爭,這才是防止港鐵繼續坐大的正確方向。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9-08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9月1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港鐵大山 政府一手製造

早前有傳媒報導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指明政府要解決領展、港鐵和強積金對沖這「三座大山」。筆者之前已發表多篇文章,剖析領展近年為何動作多多,加添公屋居民的憤怒,背後原因是政府放寬領展這類房託基金的規管。

今次話題轉到港鐵這座大山,更是由政府一手製造出來。九七回歸前本地樓市持續暢旺,當時的地鐵依靠地產收益補貼鐵路營運,成效顯著,市民可以享受高質素,票價相對低廉的鐵路服務,對地鐵的評分十分高。

九七回歸後,樓市泡沫爆破,樓價從高位暴挫七成。地鐵依靠地產收益補貼鐵路營運的模式實在難以持續下去,管理層要另謀出路。還記得當時獲地鐵管理層邀請出席飯局,大談未來闖出香港的發展大計。筆者大潑冷水,指地鐵是一間沒有前景的上市公司,手上主要土地儲備只餘下將軍澳日出康城站,發展完畢後就「玩完」。至於闖出香港的大計,主要是負責鐵路工程,不包括地產發展,實在很難帶來豐厚利潤。經過十多年的驗證,現時港鐵在內地及海外的收入超過100億元,但盈利只得幾億元,只佔總盈利的幾個百分點。

地鐵要轉型,管理層要另謀出路,於是從過去以地產收益補貼鐵路營運的經營模式,改為直接向政府「伸手」攞錢,透過直接或間接的現金補貼,去維持業績有所增長。這個營運模式的轉變,對地鐵有利,但卻損害了香港之後20年的經濟及社會發展。

2002年,行政會議批准地鐵興建通往香港迪士尼樂園的鐵路支線,政府以豁免收取股息方式變相注資近8億元予地鐵作為財務支持,令有關項目可達致每年11.25%商業回報率。到2007年,行政會議通過西港島線的財務安排,以現金120多億港元資助興建有關鐵路。至於高鐵香港段及沙中線,政府更一力承擔所有工程費用,連同超支每條鐵路預計成本超過800億元,合共超過1,700億元。

現時港鐵負責興建沙中線及高鐵香港段,完全是政治任務,明益港鐵,令納稅人背負沉重包袱。2002年行政會議把沙中線的營運權批給九鐵,主要原因是九鐵不需要政府資助,而地鐵則需要政府撥出三幅土地作資助。

若由九鐵負責興建及營運沙中線,日後可以過海與地鐵競爭,過海載客量大增,自然能夠有效地約束地鐵票價。但當時政府官員沒有按照行會決定,讓工程快速上馬,反而研究兩鐵合併,避免兩鐵競爭,造成港鐵今日坐大,享有絕對壟斷優勢。港鐵去年向九鐵支付20多億元租金,就連折舊支出也不夠,令九鐵長期出現虧損。

由於政府要先完成兩鐵合併,導致沙中線遲遲未能動工,延至2012年才上馬,預計到2021年才可以過海提供全面服務。到最近港鐵指工程可能再延誤,令港鐵過海線逼爆的情況更趨嚴重。由2002年開始計算,要花20年才完成沙中線,建造成本亦由原先的200億元增加至800多億元,這完全是由政府製造出來的問題。

至於高鐵香港段,更加是政治工程,要花800多億元興建26公里鐵路,只肥了港鐵及工程界。高鐵工程一再延誤,令西九文娛區的工程無法開展,禍及本地藝術工作者的發展。自回歸以來,林鄭月娥一直出任政府要職,港鐵這座大山由政府一手製造出來,她實在責無旁貸。現在反過來要解決這座大山,十分諷刺!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9-01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