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將近過了三季,快踏入第四季,今年投資者在股票市場是勝是負,已差不多有結果。每逢到這個時候,投資者實應做個總結,檢討今年的投資決定,並且作出調整,準備迎接新一年的來臨。
去年上半年港股出現短暫數個月的大時代,四月和五月兩度升上28,000點水平。及至六月中過後,A股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觸發A股急跌,恒指亦從高位大幅回落,港股大時代結束,正式步入熊市。
根據過往經驗,投資者在熊市中應趁每次反彈逃生,放棄一些無希望的「炒股」,並且增持一些公用事業和與民生相關的股票。當時筆者便推薦了中電、電能、長建、港鐵、載通、領展、大快活和大家樂等股票。若然投資者持有至今,過去一年多上述股票平均回報(包括股息)超過20%,遠遠跑贏大市。
投資者若能夠把握跌市機會,趁低入市,不聽財經演員的教路,跌市站在一旁,升市則高追,在今次的跌市中肯定大有斬獲。由於去年恒指最高位不過28,000多點,並未超越2007年31,958點的歷史高位,故此筆者估計今次跌市,大約跌至18,000點水平,由去年最高位下跌約10,000點,估計在第二季出現。
故此,投資者若然在20,000點左右入市,風險相對很低,最多輸10%(未計股息)。恒指只需要回升至22,000點(即過去七年平均水平),連同4%股息便有14%的回報,故此很值得入市。料不到今年一月首個交易日開始,港股便因A股急瀉,觸發「熔斷機制」,加上外圍眾多不利消息,很快便跌至18,000點水平,熊市最低位提早在二月出現。
之後大市急速反彈三成多,升穿24,000點,技術上港股已脫離熊市。若然投資者在今年初受到投資氣氛欠佳,以及一些不盡不實的報導(例如拆息「飈升」,港元「急跌」)所影響,不敢入市,便白白錯失入市良機。
把握每年入市及獲利沽售的時機固然重要,但揀選有潛質的股票亦十分重要,不然即使看中升市,亦會徒勞無功。筆者今年四個主要的「換馬」投資決定,現在回想起來全都正確。
首先是今年初建議投資者在50元左右購入滙控,估計日後回報會勝於好消息盡出的恒生。之後見長和股價從去年重組後120多元高位回落至90元左右,便建議買長和好過長建。到今年5月,發覺持有的恒生H股指數基金表現不濟,特別是近幾年派息遠遠低於內銀股。便建議投資者減持該基金,轉買內銀股;或者自製ETF,揀選約五隻H股,當中包括三隻內銀股,一隻平保和一兩隻其他H股。
現在比較滙控及恒生股價,比較長和及長建股價,以及比較內銀股(或自製H股ETF)與H股指數基金股價,便知道上述決定完全正確,投資者過去數月至少可以多賺一兩成回報。至於第四個股票投資決定,就是沽清持有多年的領展,轉買新地,投資回報至今亦高於繼續持有領展。
股票投資存在一定風險,當中亦難免有幸運成分。但筆者一直強調,投資者每次入市時,只要抱着中長線持有的投資態度,而非短炒,平均每年賺到10%,或者跑贏大市,絕不困難。至於那些擁有專業知識,貼近大市,日日參與買賣的基金經理,為何長期跑輸大市,筆者會另文解釋。
去年上半年港股出現短暫數個月的大時代,四月和五月兩度升上28,000點水平。及至六月中過後,A股未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觸發A股急跌,恒指亦從高位大幅回落,港股大時代結束,正式步入熊市。
根據過往經驗,投資者在熊市中應趁每次反彈逃生,放棄一些無希望的「炒股」,並且增持一些公用事業和與民生相關的股票。當時筆者便推薦了中電、電能、長建、港鐵、載通、領展、大快活和大家樂等股票。若然投資者持有至今,過去一年多上述股票平均回報(包括股息)超過20%,遠遠跑贏大市。
投資者若能夠把握跌市機會,趁低入市,不聽財經演員的教路,跌市站在一旁,升市則高追,在今次的跌市中肯定大有斬獲。由於去年恒指最高位不過28,000多點,並未超越2007年31,958點的歷史高位,故此筆者估計今次跌市,大約跌至18,000點水平,由去年最高位下跌約10,000點,估計在第二季出現。
故此,投資者若然在20,000點左右入市,風險相對很低,最多輸10%(未計股息)。恒指只需要回升至22,000點(即過去七年平均水平),連同4%股息便有14%的回報,故此很值得入市。料不到今年一月首個交易日開始,港股便因A股急瀉,觸發「熔斷機制」,加上外圍眾多不利消息,很快便跌至18,000點水平,熊市最低位提早在二月出現。
之後大市急速反彈三成多,升穿24,000點,技術上港股已脫離熊市。若然投資者在今年初受到投資氣氛欠佳,以及一些不盡不實的報導(例如拆息「飈升」,港元「急跌」)所影響,不敢入市,便白白錯失入市良機。
把握每年入市及獲利沽售的時機固然重要,但揀選有潛質的股票亦十分重要,不然即使看中升市,亦會徒勞無功。筆者今年四個主要的「換馬」投資決定,現在回想起來全都正確。
首先是今年初建議投資者在50元左右購入滙控,估計日後回報會勝於好消息盡出的恒生。之後見長和股價從去年重組後120多元高位回落至90元左右,便建議買長和好過長建。到今年5月,發覺持有的恒生H股指數基金表現不濟,特別是近幾年派息遠遠低於內銀股。便建議投資者減持該基金,轉買內銀股;或者自製ETF,揀選約五隻H股,當中包括三隻內銀股,一隻平保和一兩隻其他H股。
現在比較滙控及恒生股價,比較長和及長建股價,以及比較內銀股(或自製H股ETF)與H股指數基金股價,便知道上述決定完全正確,投資者過去數月至少可以多賺一兩成回報。至於第四個股票投資決定,就是沽清持有多年的領展,轉買新地,投資回報至今亦高於繼續持有領展。
股票投資存在一定風險,當中亦難免有幸運成分。但筆者一直強調,投資者每次入市時,只要抱着中長線持有的投資態度,而非短炒,平均每年賺到10%,或者跑贏大市,絕不困難。至於那些擁有專業知識,貼近大市,日日參與買賣的基金經理,為何長期跑輸大市,筆者會另文解釋。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9-22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9-22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