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2年2月27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禮崩樂壞 不知禮義廉恥

特首曾蔭權自爆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市價」,享用富豪提供的私人遊艇和私人飛機服務。又以「市值租金」,租 用深圳東海花園 7,000呎複式單位,業主為曾生一家度身訂做裝修設計,不惜工本。曾特首從事公職 40多年,理應潔身自愛,清楚知道何謂「市價」,何謂合理的款待。

曾特首貴為行政會議主席,負責制訂和通過政府政策,對本地大小財團的利益有重大 影響,實應和財團負責人保持適當距離,不應接受他們「海陸空」的照顧。正如一些前線公務員及小市民所說,倘若負責執法的公務員,以巴士票價享用財團提供的 勞斯萊斯房車接送,又以公屋租金租用財團提供的半山豪宅,他們早已被廉署拘控。

筆者一直支持香港應該門戶大開,讓更多內地人來港旅行、交流和學 習。當內地人看見香港人享有的自由(包括言論和新聞自由),尊重人權和法治,以及肅貪倡廉,回到內地後自然會作出類似訴求,從而推動祖國的政治體制改革。 但很不幸,回歸以來,特區領導人不單未有幫助內地肅貪倡廉,反而在這方面與內地融合,生活趨向腐敗墮落。

過去數月,由特首、前政務司司長,到前行政會議召集人等一眾特區領導人,都出現誠信問題和涉嫌觸犯刑事罪行,被揭發後竟然全無羞愧之心。特區成立將近 15年,淪落至禮崩樂壞,領導人不知禮義廉恥。若由這群人繼續領導香港,真不知未來日子還會怎樣腐敗下去。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2-27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時代論壇: 經世理財- 良心企業亦可行(一)


年九月,筆者和中神的老師和同學,走到番禺市的鎮泰集團進行考察。鎮泰這家玩具製造企業於一九七七年在香港成立,生產規模不大。一九八三年,鎮泰在廣州成立分公司。到一九九年,鎮泰在廣州設立第二間廠房,當時的股東邀請蘇紀英先生協助。最後蘇先生決定從澳洲返港加入鎮泰,目的是藉此機會實踐怎樣在商業社會中作一個名副其實的基督徒,以及好好把福音介紹給認識的人。

  鎮泰的領導和管理方法是以基督教為原則,其領導和管理方法重點包括:
  一、利潤絕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目的:蘇先生體會到經營事業和工作是一個基督徒生命成長的重要部分。企業能夠賺錢固然重要,但這絕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目的。蘇先生以為透過企業的運作,與其他人接觸,能夠將神的愛和祝福帶給人,建立和提升人的生命更為重要。

  二、共同核心理念較魅力領袖重要:一家企業內的團隊擁有共同核心理念,願意為此理念一同奮鬥和冒險嘗試,遠遠較企業擁有一個具有魅力的領袖更為重要。利潤是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但企業在基本生存條件之上,應該有更重要和更明確的使命和目標。企業要致力將這些共同價值觀念成為企業文化,指引企業的方向和運作。

  三、企業與其他持份者結成夥伴:聖經教導我們,上帝看重每一個生命,祂樂意見到人與人之間彼此建立,一同參與上帝的創造,發揮上帝賜給每個人的恩賜。因此,不論是企業的領導和管理層之間,管理層與員工之間,企業與其他持份者都必須成為夥伴,重視誠信,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倚賴,互惠互利(雙贏)的緊密關係。

  四、以人為本及平衡可持續發展:鎮泰企業的領導和管理層特別看重員工的關係,致力善待員工,維護他們的權益。在鎮泰的廠房內,我們見到領導和管理層十分重視員工的工作安全、工作環境、起居飲食和娛樂休閒。廠房內設有圖書館、舞蹈室和輔導室,又成立關懷小組及提供家鄉報紙,鼓勵員工進修,看重他們社交和心靈方面的需要。(待續)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時代論壇:第一二七八期.一二年二月廿六日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am730: 經濟人看世界- 壹傳媒與我

筆者現時主要的工作包括撰寫專欄,除了為本欄撰文外,另外有幾個專欄都刊載於壹傳媒旗下的報章和周刊。

壹傳媒成立於1990年,是黎智英在八九民運後成立的傳媒機構,第一份出版的刊物是《壹週刊》。《壹週刊》創刊後頭幾年,筆者並非忠實讀者,只是偶然對個別封面故事感到興趣才會購買。

筆者和《壹週刊》的關係,最早竟然是建立在一宗誹謗官司上。

1994
年,《壹週刊》接到投訴,指筆者任教的理大商業學系,不少教員資歷存有問題,而校方對此「隻眼開隻眼閉」。

理大管理層為此決定控告《壹週刊》誹謗,法律訴訟進行了好幾年。在這段期間,《壹週刊》的文章反而激勵同事努力盡早完成博士課程,以顯示自己絕對符合任教大學的要求。

1996
年,《壹週刊》社長楊懷康獲港大邀請,出席一個午餐會,聆聽筆者發表關於利潤管制計劃的研究報告。

之後,楊社長邀請筆者參與由黎智英定期安排的飯局,與幾位經濟學者和一眾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交流,希望能夠增進他們經濟學的知識。事實上,黎先生的飯局反而增進筆者對政治的認識,對香港的政治生態有更多了解。

1999
年,《蘋果日報》邀請筆者寫專欄。2001年,壹傳媒邀請筆者加盟《壹週刊》出任高層,但經過詳細考慮後,我仍然覺得,應該保留學者的身份,故此 婉拒了邀請,只答應為《壹週刊》撰寫專欄及擔任顧問。直至2005年中,因工作安排而暫停了一段時間,到2010年才再續前緣。

至於理大和《壹週刊》的誹謗官司,到1999年臨近開庭前,校方高層對此十分緊張,潘宗光校長曾經查問我和壹傳媒的關係,又暗示這宗官司是下屬的主張,不是自己的意思。適逢壹傳媒有意上市,故此向校方提出道歉和解,避免因為官司纏身而影響上市計劃。

壹傳媒提出道歉和解後,理大個別高層好像不再受到約束似的,管治走向腐敗。

直到2005年,終被《壹週刊》揭發高層未有申報利益,這次再沒有控告周刊誹謗了。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林本利、黃元山及陳肇賢教授「理財有道」課程,請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2-24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壹角度 : 不要「二世祖」出任特首

行政長官選舉可算峰迴路轉,原先親建制派的兩大陣營互相角力,正鬥得難分難解。之後傳媒陸續爆出梁振英和唐英年的醜聞,令市民質疑二人的誠信,是否適合出任特首。有人想乘虛而入加入角逐,希望鷸蚌相爭,坐享漁人之利。

全港只有不足1,200名選委有權提名和投票選出特首。對於絕大部分沒有資格投票的港人來說,今次選舉過程正好凸顯整個特首小圈子選舉的荒謬,各方勢力為求得到個人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利益,可算無所不用其極。
 
過去幾個月事態的發展,從積極方面去看,正好反映過去十多年,在特區成立至今的政經生態。一小撮權貴為了自身利益,竟然可以顛倒是非黑白,指鹿為馬;他們的醜態,完全暴露在港人眼前。
 
香港地少人多,土地是香港的珍貴資源。小市民要窮一生的積蓄才能置業,建立一個安樂窩,讓家人可以安居樂業。但社會上一小撮權貴,卻可以透過政策上的種種方便,以合法和非法手段取得大量土地,毋須向政府付出分毫地價。
 
過去數十年,本地的地產商透過大量興建發水樓而賺取數以千億元計的利潤。回歸後,地產商售賣發水樓和向買家提供失實資料的情況變本加厲,到近年政府才正視問題,收緊新樓發水比率及規管地產商售樓。

此外,樓宇僭建問題日趨嚴重,新界村屋僭建情況更令人咋舌。去年政府回應審計署報告,開始正視有關問題,負責官員竟然遭人恐嚇和謾罵。傳媒披露,由特首到主要問責官員,不少人的私人物業之內存有違規建築物。

日特首參選人唐英年被揭發私建地下行宮,室內面積竟然有2,000多呎之大。當日唐英年出任政務司司長,作為問責團隊之首,竟然知法犯法;被揭發後還試圖 將責任推卸給妻子,實在令人不齒。難怪唐英年叫人學習專起發水樓的李嘉誠,又指新界村屋違規建築物是「所謂」僭建,丁屋可建六層甚至九層高(不知是否包括 地下行宮)。
 
筆者相信,類似唐英年在大宅之下私建地庫,或者在大屋之內加建大量僭建物的情況,絕非個別單一事件。本地的權貴和土豪惡霸,早已享受政府各項政策的優惠和 方便,竟然還不知足,將公眾使用的通道據為己有,以及用盡各種方法和手段,增加居住面積而不向政府補足地價。他們自以為十分聰明,可以逃避政府的規管;誰 不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終可能要負上刑責。
 
梁振英涉嫌在西九設計的評審工作上沒有申報利益,同樣絕非單一事件。公職人員私下收受利益,沒有做足利益申報,將工程合約批給自己人的情況愈趨普遍。另 外,浸大負責民調工作的講座教授將未完成的民調公布,負責唐英年大宅地下工程的建築師沒有履行專業責任,都顯示本地學者和專業人士的操守,都出現問題。
 
唐英年曾經說過他出身富裕家庭,不像梁振英出身草根階層,是他自己不能選擇的。然而,他可以運用上天賜予的自由意志,選擇應否搞婚外情,應否在大宅之下私 建地庫,在泳池底增設天窗。去年曾特首的班子出現僭建風波,他可以選擇作出申報,並及早糾正。現在因私建地庫而被指缺乏誠信,失去公信力,他同樣可以選擇 退選,不再被利益集團操控。 港人不需要一個「二世祖」出任特首。懇請唐英年及早退選,給港人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

港人不需要一個「二世祖」出任特首。懇請唐英年及早退選,給港人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2-23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請回家慰妻

行政長官參選人唐英年被傳媒揭發私建地下行宮,有人可能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供虛假圖則,需要負上刑責。

唐英年要等到鐵證如山,屋宇署人員入屋調查的時候,才與妻子會見傳媒承認過失。但竟然將責任推卸給妻子,並厚顏無恥地堅持不退選。

今次不是唐英年第一次找人作擋箭牌,為求上位而「卸膊」和「冇腰骨」。根據報道,唐英年在 1991年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後,報稱在耶魯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當被揭發資料不真確時,便說是秘書寫錯了他的學歷。到 2002年出任問責局長時,才公開澄清未有完成課程。

唐英年出任財政司司長一職時,負責籌辦維港巨星滙,試圖振興經濟。整個籌辦過程一片混亂,門券滯銷。唐英年企圖將責任推卸給公務員,盧維思要接受紀律研訊和被罰款。
去年唐英年有意參選特
首,要妻子陪同他一同面對傳媒,承認過往的感情缺失。妻子作為受害人,還要陪同他一起爭取各界支持,內心一定十分痛苦。今次私建地下行宮事件,妻子坦言是為了令一家人開心和感到溫暖才有此主意。

由此可見,唐英年的個人修為,對家庭的承擔均出現問題,無法令港人相信他有能力管治好香港,做一個有誠信和肯承擔的特首。他最好還是退選,並遠離那些虛偽的豬朋狗友,好好照顧妻子,令家人感受到家庭溫暖。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2-20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am730: 經濟人看世界- 政治飯局(三)

筆者平生首次出席政府官員飯局,是曾蔭權邀請的。當時是1998年,他出任財政司長一職,邀請幾位經濟學者到他在壽臣山道的官邸,發表對財政預算案的意見。之後,曾蔭權晉升為政務司長及成為特首,仍不時邀請筆者連同其他學者一起討論政府施政。

還記得首次和曾蔭權對話,便直接指他為何動用過千億元入市購買藍籌股托市,之後金管局才推優化聯繫匯率制度措施。若財金官員早聽經濟學者(如雷鼎鳴、曾澍 基等)對聯匯制度缺陷的評論,及早作防禦,便毋須耗用公帑入市,製造經濟復甦假象。當時曾蔭權的回答是政府早有部署,但若不是面對危機,實在很難說服議員 接納政府有關措施。

1999
年,我和曾澍基認為所有公務員(及公營機構員工)應一同減薪,回復到九七回歸時水平才更有效削減財赤。政府不應單單針對新入職者大削薪酬,以免影 響員工士氣,出現同工不同酬現象。可惜曾蔭權沒有聽取我們意見,等到梁錦松接任財政司長後,才提出所有公務員減薪一成。過去幾年香港經濟好轉,政府及醫管 局的流失率特別嚴重,出現青黃不接現象,相信和當日針對新入職者減薪有關。政府官員為推行政策(或是不想推出某些政策),借學者力量影響輿論向他們遊說。 過去電訊管理局、經濟局、庫務局、教育局、衛生局、房屋局及運輸局主要官員曾先後約見筆者交換對政府政策意見。

作為學者一般忠於學術良知,以公眾利益為先,對有問題的政策提意見。但筆者不時見到個別財團冀藉學者與官員接觸機會,代表他們遊說,向學者提供好處包括給 予非執董職銜、研究經費和向所屬大學捐款等。最令人不齒是一些高官藉公職與被監管公司高層建立「良好」關係,退休後即加入這些公司搵真銀。這些人一面領公 務員長俸,一面接受私人機構延後利益,假公濟私,完全沒有半點羞恥之心。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由林本利博士教授新高中經濟學,請致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2-17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

壹角度 : 優化強積金 勝全民退休保障

再過多十年,香港的老年人口將急增。上世紀六十年代嬰兒潮出生的港人,將踏入60歲退休年齡。此外,1976年至1980年共有50萬內地人偷渡來港,當時他們大部分正值年輕力壯。十年後,這批人同樣踏入60歲退休年齡。

一些社福界人士以為建立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以隨收隨支方式(再加上「充公」強積金)向所有退休人士提供生活津貼便可以解決問題。

然而,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惡化,香港的就業人口將大幅縮減,要年輕一輩去供養數以百萬計的長者,每年動輒花費數百億元,而且金額還會不斷增加,很明顯是一個無法持續的計劃。不少歐盟國家推行全民退休計劃,導致財赤連年,負債纍纍,香港實應引以為鑑。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港英政府經過廣泛諮詢和討論後,認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不可行,決定引入私營強積金制度。過去十多年,本地出生率下降,年輕人就業困難,薪酬增幅有限,現在重提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其實是向年輕一代落井下石。

筆者相信大部分港人,都會為自己退休生活作好準備。有人積極儲蓄,然後投資股票或債券,以股息和利息收入作為退休金。有人將積蓄用作物業投資,退 休後依賴租金過活。近年本地銀行開始提供「逆按揭」計劃,讓年滿60歲的長者可將自住物業抵押予銀行,換取每月固定年金作為生活費。

個人對自己的財富和日後退休生活,當然較其他人(包括基金經理)更為着緊,僱主為了吸引人才,亦會自發地為僱員提供職業退休保障。強積金制度的建立,主要 目的是強迫打工仔儲蓄,特別是強迫那些不懂儲蓄,或者不懂投資的人儲蓄,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開支,從而減輕政府未來提供給長者的綜援福利支出。 但強積金制度始終有其局限,例如無法保障那些沒有工作、或者低收入的人士的退休生活。過去11年的經驗顯示,強積金的收費高昂,投資表現欠佳,每年平均回 報只得3.9%,低於金管局外滙基金的投資回報。過去11年,恒指每年平均上升6.6﹪,再加上約3%的股息,投資回報接近10%,遠勝於強積金股票基金 4-5%的投資回報。

即使政府推行強積金半自由行,甚至完全自由行,相信亦很難挽回市民對整個制度的信心,因為 市民根本對基金經理缺乏信心。若要加強市場競爭,避免強積金中介人和基金經理吃掉打工仔的血汗錢,政府實應容許市民選擇將供款投資在另類基金,例如外匯基 金和反映恒指表現的盈富基金。 外匯基金投資金額龐大,管理費遠低於強積金,投資表現較穩定,回報亦較高。至於盈富基金,由於基金經理的買賣只須要追蹤恒指成分股,管理費亦較一般私營股 票基金為低。透過引入另類投資基金,可望更有效保障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結餘,避免被中間人蠶食。參選特首的唐英年,亦提出類似的建議。積金局行政總監陳唐 芷青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太太,二人溝通上應該無問題,不妨考慮一下筆者和唐英年的建議。 政府鼓勵市民積穀防老,優化強積金制度,再將財政資源集中幫助那些老而無依的退休長者,相信較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更能有效解決人口老化所產生的長者退 休生活問題。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2-16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13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新居屋政策 阿茂整餅

眾所周知,特首曾蔭權一直反對復建居屋,但礙於中央政府官員南下施壓,曾特首被迫轉軚。

可能曾特首心有不甘,他在去年 10月的施政報告推出所謂「新居屋政策」,改變沿用多年、行之有效的居屋定價和補價方式,有意無意製造社會分化。

政府復建居屋,以市價七折左右出售,已經可以幫助市民置業。現在曾特首畫蛇添足,阿茂整餅,把新居屋單位的定價和補價方法,與市價脫鈎,美其名是幫助居屋業主在物業市場上向上流動,實質是製造不公平,破壞社會和諧。

買樓始終是個投資決定,樓價不一定上升,買家要承擔一定風險。居屋以七折定價,業主只須付 5% 10%首期便可置業,向銀行申請 90% 95%按揭,槓桿比率已相當高。現在政府將其餘三成的折讓價當作貸款,令業主變相增加負債。

此外,要做到所有居屋單位的定價都是申請人可以負擔的水平,便可能出現市區優質單位折讓價過高,而新界偏遠地區的單位折讓價較低,甚至與私樓市價相若的情況。

曾特首的新居屋政策,令新居屋申請者及幸運兒,以至新、舊居屋業主,因定價和補價的得益不同而互相敵視,製造社會分化。筆者奉勸他還是及早收回方案,以免繼續浪費市民和房委會公職人員的時間和精力。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2-13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

am730: 經濟人看世界- 政治飯局(二)

2002年,前特首董建華連任後推行高官問責制,希望藉此改善施政。當時香港經濟低迷,通縮持續,本地物價從高位下調約一成;但鐵 路和巴士票價並沒有減過,港燈更逆市大幅調高電價。政府於是透過中央政策組,邀請筆者和幾位經濟學者及會計師,研究如何改善鐵路和巴士票價監管,讓市民可 得益。此外,政府有意促成兩鐵合併,藉合併產生協同效益而令票價下調。這些政策影響鐵路和巴士公司的未來發展,故此公司負責人都積極進行游說,了解我個人 看法。

其實,我的個人看法早在1992年已在媒體出現。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經濟快速增長後,香港毋須續透過管制計劃保障公用事業機構的利潤,鼓勵它 們增加投資。利潤和資產值掛鈎的監管模式早已不合時宜。取而代之的是引入價格上限監管機制,要求公用事業公司按照一些客觀價格和成本變動指標去調整收費, 再和消費者分享生產力上升的效益,建立一個更具透明度和鼓勵提升效率的監管機制。

我很高興政府最終接納類似機制,以「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約束港鐵和專利巴士公司收費。事實證明,乘客在這個制度下面對的加價壓力,往往低於同期通脹水 平。更有巴士公司向傳媒訴苦,獲准的加價幅度遠低於油價升幅,公司可能要破產倒閉。筆者不時撰文評論政府房屋和航空交通政策,故曾獲有關機構邀請出席飯 局,包括地產公司、房協、房委會、市建局(之前稱土發公司)、機管局和航空公司等。

02
年地產商四出游說政府應調整房屋政策,避免樓價續挫,損害香港經濟。有次地產商代表邀請我和幾位學者出席聚會,讓他們訴苦,這是筆者平生見到地產商「最謙卑」的一次。數月後,孫明揚推「孫九招」,包括停建停售居屋,試圖挽救樓市。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由林本利博士教授新高中經濟學,請致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2-10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9日星期四

壹角度 : 預算案與政府政策相違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任內最後一份預算案,沒有為市民帶來驚喜。曾司長因循過去四年的做法,把財政盈餘派送給市民,說是利民紓困,藏富於民。
即使司長任期只餘下四個多月,在慷慨派送800億元的時候,亦應考慮到這些紓困措施是否與政府政策一致,以免令負責官員感到為難。

首先,過去幾年環境局的官員一直努力改善香港的空氣質素,制訂未來節能減排的政策。最近,因應社會的訴求,環境局收緊空氣污染指標,計劃在未來幾年採用新指標。

可是政府一面叫市民及企業節約用電,一面則花費巨額公帑,補貼住宅用戶和私營電力公司,變相鼓勵市民增加用電。環保團體早已指出,政府補貼電費的措施,大幅度增加住宅用電需求,不利節能減排。

政府是在20089月開始補貼市民用電。根據統計處的數字,住宅用電量在推出補貼電費措施前兩年一直輕微下降,而同期商業用電量則上升。但自從推出補貼電費措施後,住宅用電量在2008年第四季起開始急升,過去幾年的增幅反而高於商業用電。

政府若想幫助市民減輕電費負擔,以及推動節能減排,何不把45億元補貼金額,用作鼓勵市民節約用電。政府可以資助市民購買節能電器和裝置,獎勵耗 電量下降的用戶。現在預算案不單繼續補貼電力用戶和私營電力公司,還打算將政府補貼推廣至公共交通使用者和私營公共交通機構,刺激公共交通需求,明益個別 大財團,進一步增加電力需求和車輛廢氣排放。

此外,今次預算案調高免稅額,亦與政府過往一直希望擴闊稅基的政策相違。政府將個人基本免稅額由每年108,000元調高至120,000元,讓 每月入息介乎9,000元至10,000元的打工仔脫離稅網,將稅基收窄了。但這群納稅人,每年要繳納的稅款最多不過200多元。

府若想幫助中產減輕稅務負擔,而又不會收窄稅基,實應將稅階擴闊,而不應調高免稅額。倘若日後香港經濟不景,政府稅收縮減,到時要調低免稅額,因涉及眾多 基層市民的利益,相信很難獲得政黨的支持。

曾司長非常關注中小企在經濟下滑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推出新的信貸擔保計劃,由政府提供1,000億元信貸保證,擔保比率由七成調高至八成。按政府估計的 壞賬率計算,預計在這方面的開支達到110億元。這個信貸擔保計劃明顯是補貼私營銀行做生意,將貸款風險轉嫁給納稅人。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銀行不願貸款,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困難,當時政府推出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確實可以幫助中小企渡過難關,保住就業,亦避免僱主要賤 價出售資產套現而令樓價股價進一步大幅下滑。

但現在香港的就業人口創出新高,失業率不過3.3%,樓價股價大幅回升,過去一年銀行業貸款急增,政府實不應動用公帑去補貼銀行業。以每名僱員年薪 120,000元計算,110億元的壞賬準備差不多可以聘用100,000人。以巨額公帑補貼銀行及中小企,實有違政府一直奉行市場主導的政策。
 
過去幾年,財政司司長及負責房屋政策的官員一直關注樓價急升的問題,不斷推出政策遏抑樓價。近幾年樓價急升主要原因是利率偏低,市民見供樓負擔大減而入 市。預算案提出延長供樓利息扣減期,由10年增加至15年,令買樓成本下降,有可能刺激樓市。這項稅務寬減措施,亦與政府房屋政策不協調。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2-09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 N無人士 繼續 N無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任內最後一份預算案,推出合共 800億元的紓困措施,但竟然再一次忽略了一羣最需要我們關顧的 N無人士。自曾俊華五年前出任財政司司長後,政府過去五個財政年度都出現盈餘,總額接近 3,000億元。可是,曾俊華並沒有趁政府出現巨額財政盈餘,善用儲備去處理香港一些長遠問題,包括人口老化、房屋及貧窮問題。他除了預留 500億元用作醫療融資外,餘下的 2,000多億元盈餘派得七七八八。

香港的經濟持續增長,但貧窮問題卻惡化。社會上最需要關顧的一羣,不是那 些住在公屋、領取綜援,或者擁有自住物業的家庭或單身人士。香港有不少基層市民自力更生,沒有領取綜援,還未獲配公屋單位;他們住在極其擠迫和危險的籠 屋、棺材房、板間房、劏房和工廠大廈之內。過去幾年,先後發生過多次舊樓起火和塌樓事故,令 10多名市民無辜送命。

政府免公屋租金、寬減差餉、退稅、補貼電費和綜援出雙糧等措施,對這羣最基層的 N無人士沒有幫助。除非政府再次派錢,不然便很難惠及這羣基層市民。政黨和市民不贊同政府再次派錢,是期望政府集中資源去幫助基層市民,但曾俊華對基層市民面對的困境卻顯得冷漠。

由於曾蔭權領導的政府忽視香港的貧窮問題,才令到「扶貧」成為兩位特首選舉參選人針鋒相對的議題。我想基層市民突然被擺上枱,受人關注可能會感到有點受寵若驚。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2-06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3日星期五

am730: 經濟人看世界- 政治飯局(一)

過去十多年,香港企業傳訊及政治公關行業發展快速。不少政黨及傳媒中人投身這個行業,憑藉自己在政治圈子中建立起的良好人際網絡,向不同持份者進行遊說工作。幾位有意角逐特首一職的參選人,都聘用政治公關公司幫助建立形象,應付傳媒,並與不同階層人士接觸。

香港要走民主普選路線,政治遊說工作難以避免。筆者過去一直從事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自然不時獲得私人企業或公關公司的邀請出席飯局,聆聽他們 對政府政策的意見。我十分尊重他們敬業樂業的專業態度,但倘若他們的立場只顧私利,罔顧社會整體利益,我亦必定直接向他們提出個人意見,表明自己立場。

現在回想起來,這些政府飯局確實幫助我對本地企業文化及政府政策有更深入的認識。自從筆者在1996年開始在報章及周刊專欄發表意見,開始擔任公職,便曾經出席大大小小不同行業的飯局。

97
回歸前後,政府銳意開放電訊市場,筆者獲政府委任兩項相關公職,香港電訊及其競爭對手曾經邀請筆者出席飯局,大談電訊市場開放的利弊。1998年,政 府委任筆者加入能源諮詢委員會,煤氣公司和兩間電力公司不時向筆者表達對共同輸氣政策和電力市場開放的態度,並安排參觀它們的廠房和發電廠。這些接觸,其 實幫助我更加認識香港的氣體和電力市場,更明白它們壟斷勢力的來源。

政府為了加強本地車用燃料市場的競爭,以及減少車輛廢氣排放,推出幾塊免地價加氣站用地和更改油站投標方式,藉此引入新經營者。幾間現存的油公司對政府新政策感到極之不滿,先後找筆者大吐苦水,認為這些政策損害行業的規模效益,製造不公平競爭,令燃料價格不降反增。

相反,的士及小巴行業受惠於政府政策,毋須繳付燃料稅和獲政府購車資助,自然對政府政策表示支持。事實證明,政府政策確實無助於降低本地車用燃料價格。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由林本利博士教授新高中經濟學,請致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2-03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2年2月2日星期四

壹角度 : 新高中學制 推低失業率

整體而言,2011年是打工仔開心的一年。去年香港的名義工資上升9.9%,扣除物價上升的因素後,實質工資依然有4.4%的升幅。一些基層工人,受惠於最低工資條例,人工更可能大幅上升兩、三成之多。

去年五月,香港正式推行最低工資條例,不少經濟學者都擔心條例會令失業率上升,影響到低學歷、非技術工人的就業機會。條例亦可能令那些年紀較輕、缺乏工作經驗的工人失去工作,推高失業率。
 
但政府統計處的數字,卻似乎推翻了最低工資令失業率上升的推論。截至201110月至12月的失業率,經季節性調整後,低見3.3%。倘若數字 不經季節性調整,更低見3.1%,較一年前下降了0.6%。過去一年,香港的勞動人口增加了10萬人,而就業人數則上升了12萬人,失業人數減少了2 人,以致推低失業率。

失業率下降得最顯著的年齡組別是1519歲,失業率由2010年第四季的22.1%,下跌至去年第四季的11.4%,下降了超過10%。翻查資料,上次1519歲年齡組別的失業率處於如此低的水平,已經是1997年的事。

97回歸後,香港先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地產泡沫及科網股泡沫爆破,失業率節節上升。青少年首當其衝,就業情況顯著惡化。在20022003 失業率高見30%,與現在歐洲一些國家的情況相若。2003年後香港經濟顯著復甦,失業率下降,但青少年的失業率依然維持在20%左右。

到底去年發生什麼事,令青少年的失業率大幅度回落?筆者以為,這應該和政府推行新高中學制有關。

去年中五 學生毋須面對中學會考,絕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升上中六,到今年才要應付第一屆中學文憑試。過去每年有近10萬名的中學會考生,當中只有大約3萬人成績符合升 讀預科,餘下部分會尋找其他升學或進修途徑。相信仍有數以萬計的中五畢業生,要開始工作,面對搵食艱難的處境,他們的年紀不過1718歲左右。 

 去年取消了中學會考,勞工市場上少了一批就業困難的中五畢業生,有助降低失業率。另一方面,去年本地經濟增長不俗,零售市道暢旺,帶動勞工需求上升,亦有 助降低青少年的失業率。  

最低工資對勞工市場的影響,是否與經濟學者的推論相反,現在仍言之尚早。最低工資條例可謂「生得逢時」,實施時香港經濟增長較高,即使有工人因為引入條例 而被裁,令失業率上升,亦很容易被其他就業人數增加的行業所抵銷,以致出現總就業人數上升,而失業率下降的現象。  

不知道政府是否經過精心部署,才決定去年5月實施最低工資條例。政府將最低工資定在28元較低的水平,再透過交通津貼去幫助低薪工人,讓勞方較容易接受方 案。落實條例時,香港正處於高增長、高通脹時期,各行各業均大幅加薪,減少了最低工資條例的殺傷力。到去年下半年本地經濟增長受到出入口貿易縮減而放緩, 政府便開始派發6,000元,刺激零售業。再加上去年沒有中學會考,少了一批中五畢業(失業)生,有助推低失業率。 

但今年年中過後,便會有數以萬計無法升學的中學畢業生加入勞工市場,到時的情況便可能完全改觀。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2-02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