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6年5月26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集體除淨 恒指唔見400點

股市又到五窮六絕的時候,投資者在這兩個月應小心謹慎,避免作無謂的犧牲。

根 據過去十年的數據,恒指在5月份共有七年下跌,5月份平均跌幅是0.9%。至於6月份,過去十年共有四年下跌,雖然跌市少於升市,但6月份平均仍錄得 1.1%跌幅,較5月份還要高。換言之,過去十年,恒指在5月份和6月份平均下跌2%。到7月份,過去十年只得去年是跌市,7月份平均升幅高達3.8%, 故此「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確實有足夠數據支持。
為何每年5月及6月多屬跌市?本地上市公司大部分在3月和4月公布上個財政年度(一般截至12月)業績,業績理想自然刺激股價上升。即使業績欠佳,但由於早已發出盈警,業績沒有預期那樣差也會令股價回升。故此,每年4月份,恒指多數上升,今年也不例外。
及至5月及6月,好消息盡出,自然難有突破。然而,即使沒有新消息刺激,股價也不應明顯下跌,而且很有系統地下跌。筆者曾經查核過更長時間的歷史數據,發覺「五窮六絕」的情況自2008年起才特別明顯,相信這和恒指加入國企股有關。

恒 生指數每日的變幅是按照當天恒指成分股總市值,與前一天總市值作比較,成分股派息除淨,股價下跌,總市值相應減少。恒生指數服務公司在2006年9月開始 加入國企股,建行成為首隻恒指成分股。之後其他大型國企股陸續成為恒指成分股,現時50隻成分股中,國企佔9隻,約佔恒指25%比重。這9隻國企股中,4 隻內銀股市盈率特別低,只得約4倍,而股息率則特別高,超過6%。內銀股派巨額股息後除淨,股價大幅下跌,自然拖低恒指。 今年4月,恒指還企穩在21,000點水平,但清楚看到大鱷刻意推高幾隻重磅股,包括騰訊、中移動、友邦、港交所、建行和工行等,準備殺完淡友再殺好友。 踏入5月,即使外圍經濟環境尚算穩定,油價繼續回升,大鱷亦不斷製造內地及本地經濟下滑的負面消息,誓要令恒指跌穿20,000點,甚至19,000點。

筆 者早已提醒理財班學員,5月中是高危時期,因為佔恒指8%有多的長和系4隻股份,會在5月17及18日除淨,加上之後滙控派發首季股息,以及其他主要成分 股相繼除淨,恒指自然要下跌。到6月中開始,4隻內銀股先後除淨,工行和交行更選定在6月份期指結算日(6月29日)除淨,恒指亦會無運行。筆者計算過 18隻主要成分股,在今年5月及6月總共派息2,500多億元,約佔恒指12萬億元市值的2%,恒指在這兩個月除淨後下挫2%,唔見約400點,與過去十 年的表現十分一致。

至於40隻國企指數成分股,更集中在5月和6月派息(一般每年只派息一次),共派息1,800億元,差不多佔國企指數3萬多億 元市值的5%,足夠拖累國企指數下跌300多點。當國企指數還在9,000點水平時,那些持有8,500點牛證的人以為還有500點水位,卻不知道其實距 離「打靶」只差百多點,形勢與持有9,500點熊證的人完全不同。

明白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計算方法後,愛好炒賣衍生工具(以指數掛鈎)的人應知道這場賭局絕不公平,絕不對稱,勝算不高。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5-26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體育經濟學 經濟學體育

最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個人網誌發表文章,題目是「體育經濟學」。內容從本地拳手「神奇小子」曹星如與「韓國拳王」裴永吉對賽說起,暢論體育運動可以是一 門大生意,帶來巨大經濟和商業效益。曾財爺的言論,自然令人聯想到梁振英指體育界沒有任何經濟貢獻的說法。

香港需要多元發展,擴大年輕人的發展空間;不應只顧追求物質富裕,而忽略生活質素和心靈富足。過去數年,本地運動員的優秀表現有目共睹。除了19連勝的曹 星如外,近月便有跳遠王子陳銘泰以8.12米成績打破香港紀錄,桌球手傅家俊打入世界桌球錦標賽四強,僅負於世界一哥沙比;羽毛球選手伍家朗擊敗世界一哥 諶龍,乒乓球手杜凱琹力克世界一姐劉詩雯。

上述都是土生土長的傑出運動員,在資源極度不足的訓練環境下,香港運動員依然能夠有出色表現,實在值得加倍讚賞。只可惜不少潛質極佳的運動員,包括足球員、單車及風帆選手,往往因為支援不足、生活壓力而被迫放棄當全職運動員,確實是香港社會的損失。
筆者認同曾財爺指體育運動所帶來的經濟和商業效益。文章指英超聯上個球季為參賽球隊帶來30多億英鎊,即接近400億港元的收入。這還未計算球迷往返其他城市觀賽的交通費、住宿費、飲食開支及其他消費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就 以今年一連三天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為例,能夠吸引過萬名遊客訪港,他們一般留港七日或以上,人均消費過萬元,估計為香港帶來過億元收入。再加上本地球迷 的消費,保守估計三天賽事的經濟貢獻超過三億元。若然香港每年舉辦多些類似國際比賽,除了可以提供更多機會給運動員參與比賽外,還會帶來巨大經濟收益。

曾財爺呼籲更多商業機構利用體育運動的強大宣傳力量,更積極支持香港運動員和不同運動賽事。不錯,商業機構若能夠善用體育運動這個平台,確實能夠產生宣傳 作用,同時協助推廣本地體育運動。七人欖球賽的贊助商包括國泰航空和滙豐銀行,以及香港馬拉松比賽的贊助商渣打銀行,透過贊助比賽,能夠接觸廣大的潛在客 戶,對推廣品牌有巨大作用。本地的恒生銀行推出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表揚傑出運動員。上述都是商界積極支持體運的好例子。

其實,最需要商界積極參與的是足球運動。足球運動始終是香港最普及和最受歡迎的運動,商界若能夠投入大量資源,並且為退役球員提供就業機會,不單對本地足運產生積極推廣作用,亦有助建立商業機構的品牌。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多間商業機構,包括怡和、星島、精工、寶路華、快譯通等,投入大量金錢贊助球隊,令香港職業足球蓬勃發展。只可惜隨着香港變得愈來愈富裕,本地商界及財團反而減少對職業足球的贊助。

體 育可以是一門生意,對經濟有貢獻;但做生意,從事經濟活動的人亦應該學習體育運動的理念和精神,包括公平競爭,裁判要廉潔,運動員要有團隊精神,不濫藥, 互相鼓勵扶持,勝不驕敗不餒等等。曾財爺呼籲商界支持體育運動,自己又有沒有思想過如何在財政預算案中作出配合(例如贊助費可否等同稅款,政府設立配對基 金等),以及從體育運動中,學習在香港建立一個公平的營商環境。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5-19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5月12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大學開公司 做乜咁秘密?

最近傳媒先後發表多篇有關「巴拿馬文件」的偵查報導,揭露內地及本地一眾政經界權貴,透過設立離岸公司隱藏資產、避稅、迴避申報利益和國籍。政經界權貴開 設離岸公司的做法,早已街知巷聞。最令人費解的是本地三間大學也學人開設離岸公司,到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傳媒最早揭發理大在2012及2013年先後開設兩間離岸公司,由當時的副校長,現任的創新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負責簽署相關文件。楊局長被問到為何成立離岸公司時,指自己已離開理大,着令傳媒查詢理大。

理 大回應傳媒查詢時,起初指兩間公司已停止運作(no longer active in operation),成立離岸公司是較為符合成本效益(more cost effective)的做法。後來傳媒揭發兩間離岸公司並非完全停止運作,公司關連人士一直與理大合作進行科研、培訓及生產工作,又出現過股權轉讓,明顯 不是完全停止業務的公司(dormant company)。至於離岸公司何時成立,實質業務是什麼,公司資產負債共多少,轉讓時作價多少,完全沒有在大學的財政報告中作出披露。此外,成立離岸公 司的費用,肯定高於在香港成立公司,不知如何符合成本效益。
還記得2010年初,理大由於投資失利及經營不善,出現九億元的巨額赤字。管理層不單 沒有自我反省,反而找前線員工祭旗,準備大幅裁員,並削減教學部門的開支。當時筆者見到如此不公義的行為,便聯同教職員代表及前校董張超雄發表公開信,要 求校董會正視大學種種管治問題,特別是屬下數十間公司的管治問題。 當時新任校董會主席楊敏德決定成立三人小組,檢討理大屬下一眾公司的管治情況。由於三人小組可以取得個別公司的財務資料,故此能夠發現更多不為外人所知的 管治醜聞,令人明白到為何公司年年虧損,但大學高層,以及本地及內地的合作夥伴,卻可以取得數以千萬元計的額外收入。

三人小組在2010年8月 13日發表報告,提出四項建議,包括(1)不要就知識和技術轉移作出現金投資;(2)避免在有關公司佔有股份及擔任董事;(3)建立退出機制(exit strategy),「馬上」結束運作出現問題的公司;(4)為現有公司制定有效的管理機制,並清楚釐定責任。

理大在檢討報告發表後兩年,成立兩 間離岸公司,佔有股份,明顯與上述建議相違。傳媒披露離岸公司持有的一間公司,董事包括社工出身,沒有從商經驗的副校長阮曾媛琪。理大指成立離岸公司屬於 退出機制,卻沒有解釋為何不「馬上」結束運作出現問題的公司。另外,整個離岸公司的成立及運作,只有校董會主席及幾個大學高層知悉,明顯不是有效的管理機 制。

最諷刺的是理大管治宣言中,表明會保持透明度和向公眾問責。大學私下成立離岸公司……人事任命及財務資料完全欠奉,又如何向公眾問責。過去理 大高層與一眾校董進行多項關連交易,包括建築合約、信貸合約、投資合約、顧問合約……由於上述交易在大學年報中作出披露,才令公眾得悉有關管治醜聞。

現在改為成立離岸公司,令公眾無法監察,做法確實聰明得多。難怪近年理大高層薪酬大幅攀升,最高薪的人年薪已達750萬元,確實有資格開設離岸公司,與權貴平起平坐。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5-12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樓價會大跌五成嗎?

不知是巧合抑或預先安排,上週五(4月29日)政府公布的各項數據,都對樓市不利,難怪不少準備買樓自用的人,都採取觀望態度,等待樓價進一步下滑時才入市。

首先出場的是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數字,指今年3月份私人住宅售價自去年10月起,連續下挫6個月,半年來累積下跌約12%,重返2014年10月水平。

跟着出場的是運輸及房屋局公布的數字,指今年首季施工量高達1.33萬伙,相等於去年全年數字94%,令未來3至4年私宅一手供應量由去年第4季的8.7萬伙,上升至9.2萬伙,是2004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數字。

最後出場的是金管局公布的數字,指今年首季錄得1,432宗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較去年第4季飈升「14」倍,涉及金額由去年底的4億元,急增11倍至3月底的接近50億元。

上述三組數字,肯定把準備置業的人嚇怕。加上早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預算案中預測今年通脹由去年3%回落至2.3%,失業率由3.3%上升至3.4%,以及與旅遊業相關的行業進一步萎縮,自然令人感覺到經濟環境十分惡劣,絕對不是置業的時機。

筆者一直覺得港人的投資心態十分奇特,去年4至5月,恒指衝上28,000點時便爭相入市,令每日成交量超過2,000億元。到今年1至2月,恒指跌至18,000點水平,便被「大鱷」沽空的言論嚇怕,紛紛沽貨離場。

同 樣,由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當樓價處於高位,中原供樓負擔比率升穿50%時,便恐慌性搶購私宅,實用面積不足兩百呎,呎價過萬元,面對墳景的新 界「劏房」,亦爭相搶購。相反,正在發售的啟德煥然壹居,實用面積呎價不過1.1萬元(以建築面積計則8,000多元)便可入住,卻反應冷淡,大量買家放 棄揀樓。

筆者向來投資的取態是不會與其他人搶貨,切忌摸頂入市,只要在股市樓市高位以下兩三成入市,長遠而言投資回報已可以跑贏一半人。過去八年,恒指平均位接近 22,000點,至於樓市,自1997年以後的平均供樓負擔比率約40%,在上述水平入市買股買樓,可算十分安全。即使要輸,至少還有一半人輸得更慘。沒有人可以預計今次樓市調整,最終會下跌多少。究竟是由高位下挫15%,抑或像筆者認識的一些財經分析員(仍未「上車」),以及一些判斷經常失準的「大行」 所述,樓價會由高位大跌五成?每個準買家當然希望能夠摸底入市,但真正能夠在2003年沙士疫症期間,或者在2008年9月金融海嘯全面爆發後幾個月摸底 入市的人,不過是極少數。

回顧過去50年本地樓市三次大調整:1965至1968年下跌四成,是因為銀行倒閉再加上六七暴動;1981至1984 年下跌五成,因為供樓利率升至20厘再加上中英會談;1997至2003年下跌七成,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利率升至10厘以上,供樓負擔比率超過 100%,「八萬五」房屋政策,以及沙士疫症。

現時利率仍處於超低水平,美國經濟正是強弩之末,首季增長率只得0.5%(年率計),失業率回升, 估計未來加息幅度有限,樓價下跌五成的機會極低。雖然樓市調整期可以長達3至6年,但有意置業者,只要工作穩定,在樓價高位以下兩成左右入市,住上十年八 載,加上供樓利息可以扣稅,日後投資回報肯定勝過繼續交租。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5-05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