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曾蔭權 你不是總統

因接受富豪「海陸空」款待,正接受廉署調查的曾特首,最近又被傳媒揭發,在外訪巴西期間入住每晚五萬多元房租的總統套房。

曾特首任期只餘下兩個多月,在這段期間實應留在香港,與候任特首梁振英真正做到「無縫交接」。奈何特首選舉後,曾特首率先休假離港,之後又前往新西蘭、智利及巴西等國外訪,耗用大量公帑。

這三個國家,全不是香港的主要貿易和投資夥伴,與香港的經貿關係並不緊密。即使曾特首要向這三個國家進行推廣,亦不應留待到任期的最後兩個多月才出訪。

況且今屆立法會任期完結前,政府還有多條法例草案,正在立法會審議中,包括版權法修訂、競爭法、規管一手樓銷售法例等;另外還有清拆僭建、雙非孕婦配額、新居屋等政策要落實。特區一眾問責官員,又怎能長期群龍無首,要與特首遙距接觸。

曾蔭權不過是小圈子選出來的特首,並不是總統。外訪時竟然享受較大國總統或總理更豪華的住宿安排,難怪被人指摘「貪威識食」。

特首接受富豪超級款待,被市民斥責後便說會虛心聆聽,找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檢討一下自己訂下的隱形守則。他外訪享受超豪住宿被人責罵後又說會虛心聆聽,找 審計署署長審視一下特首外訪的守則。一個真正虛心聆聽、不時省察自己所作所為的特首,又怎會接二連三出現貪威識食的醜聞呢?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4-30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am730: 經濟人看世界 - 身家豐厚 就無貪念?

港大外科學系前主任黃健靈挪用公款及偽造帳目罪名成立,獲法官輕判社會服務令240小時,不用坐監。法官接納黃犯案不是出於貪念,鑑於他年事已高、品格良好、醫學成就享譽國際及對社會有極大貢獻,故予輕判。

一個學識廣博,學業成績優異的人,大學畢業後可選擇加入政府工作、投身商界或續進修,獲博士學位後在大學任教授。很明顯,投身商界的職業風險遠較擔任公務 員或大學教授為高。公務員職位屬鐵飯碗,大學教授獲終身制後便得到職業保障,可工作至退休年齡。之後還可續任至逾65歲。

在大學工作是較穩定的工作,不能期望可賺取商界的薪酬。在商界工作,收入大上大落,不一定能賺取大學教授的薪酬,故我們不能以為某人走學術之路而放棄投身商界就不會貪心。更加不應因某人有過億元身家就推斷他不會為貪錢而犯罪。若這種推斷成立,就不會有億萬富豪被廉署拘控。

在大學工作,人工雖未必及得上商界,但享有一定社會地位。一些身居要職的大學教職員有權操控巨大資源和 聘用大量下屬,若他們要輸送利益給自己人是十分方便的。一些大學教授重金禮聘學術人才幫助他們發表論文,品格不一定良好,國際學術成就可以是欺騙得來的。 學術界的貪污案件其實很難偵查的,不易找到足夠證據和證人作起訴。犯案者身居要職,年齡一般在五、六十歲以上;被拘控後或找藉口延遲審訊。到判案時,即使 入罪,便用年事已高,過去對社會有貢獻為由,請求法官輕判。但若因犯案者的身家、社會地位和年紀大便輕判,對那些因窮困而偷竊幾千元,最後被判入獄的年輕 人,到底又是否公平呢?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4-27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壹角度: 城電能否再創傳奇?

「電訊魔童」王維基持有的城市電訊,公布以50億元出售集團的核心業務,包括20年來悉心栽培的電訊及寬頻業務,準備進軍免費電視市場,與無綫電視作正面交鋒。

城電創辦人王維基可算是個傳奇人物。他在1992年成立城電,向本地用戶提供回撥電話服務,直接間接促使當時的香港電訊失去國際電訊市場的壟斷優勢,讓市民大眾可以享受價廉物美的電訊服務。

97回歸前,英國大東電報控制的香港電訊,享有國際電訊服務的專營權,直至2006年。還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香港致電到歐美國家,每分鐘收費超過10元。王維基眼見本地長途電話收費超貴,便引入回撥電話服務,以低廉價格撬走香港電訊的國際直撥服務(IDD)的用戶。

當時香港電訊認為城電的回撥服務,侵犯公司的專營權,要求電訊管理局制止有關服務。當電訊管理局認為回撥服務合法,沒有侵犯專營權後,香港電訊便改變策略,加入回撥市場競爭。之後甚至願意提早結束專營權,換取政府賠償,但只可惜為時已晚,公司早已流失大量用戶。

電在電訊市場站穩陣腳後,在19978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當時市值只得6億元,相對於香港電訊超過2,000億元的市值,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自此之 後,兩間電訊公司的市值,出現巨大的變化。

香港電訊的控股公司英國大東電報,眼見香港的市場不斷被其他新成立的電訊公司所侵蝕,變得意興闌珊,有意賣盤。到1999年找到買家新加坡電訊 SingTel),正在討價還價之際,不料由李澤楷成立不久的盈動,竟然宣布舉債900億元吞併香港電訊,一度令盈動及香港電訊的股價大升。到2000 8月,兩間公司正式合併後,香港電訊改名為電訊盈科,一眾高層率先沽售股權,自此之後,電盈的股價便不斷下瀉,從最高位下挫98%

合併後,電盈先後分拆地產業務及電訊資產,現在的市值只剩下200億元左右,較1997年下跌九成。相反,同期城市電訊的市值,則上升近五倍,現在市值約 35億元。今次更能夠以50億元,高於公司市值的價錢,出售電訊及寬頻業務。若以此推算,資產值更大幅上升七倍多。

電套現50億元,當中20億元用作派發特別股息,大股東王維基可獨得9億元,這是他過去20年努力得來的成果。餘下30億元,將投放在免費電視業務,繼續 招兵買馬,大興土木,準備挑戰無綫電視的市場壟斷地位。日後幾間新公司加入免費電視市場競爭,恐怕亞視將無力招架,最終可能因缺乏資金而退出市場。

上世紀九十年代,王維基憑藉引入回撥電話而擊倒百年老店香港電訊,主要是憑着其「創意」,所付出的資金極之有限,不過數十萬元。今次要挑戰有45年歷史的 無綫電視,卻要準備數十億元打持久戰,估計要34年後才能止蝕。不知道「電訊魔童」能否再次創造出傳奇,成為「電視怪傑」。

過去20年,本地的電訊及廣播市場蓬勃發展,收費下調,市民的選擇增加,除了因為政府提早終止香港電訊的專營權及增加發牌數目外,這兩個市場都有類似《競 爭法》的條例,規管市場主導者,令新公司較容易入市競爭。因此,立法會實應盡快通過競爭法,規管反競爭行為和濫用市場權勢的公司,讓市民大眾得益。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4-26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唐老鴨 變跛腳鴨


現任特首曾蔭權的英文名( Donald)和「煲呔」標記,確實有點似迪士尼的動畫人物唐老鴨( Donald Duck)。只可惜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競選特首落敗,梁振英即時上台,新舊政府正處於交接期,唐老鴨恐怕要變成跛腳鴨( lame duck)。

日候任特首梁振英突然主動接觸傳媒,宣告會大刀闊斧將私院明年的雙非孕婦配額減至「零」,又不能保證明年在港出生的雙非嬰享有居港權。梁振英的表態明顯是 希望在正式上任前爭取民望,迫使現屆政府官員停止與私院商談明年雙非孕婦配額,讓本地孕婦不用再為一張醫院床位而大費周章。

過多月前,筆者已經在 本欄提醒私院負責人,市民已經對他們的經營手法,見錢開眼,認錢不認人,感到極之不滿。倘若私院仍執迷不悟,恐怕市民會要求全面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現 在不幸言中,候任特首回應民意,私院明年的收入勢必大減,婦產科和兒科醫護人員的就業前景將受到一定打擊。

梁振英為了要建立強勢領導,不惜漠視終審法院的判決,甚至完全不顧私家醫生的利益。不知道那些投了梁振英一票的醫學界選委(特別是私家醫生),會否感到後悔。

現屆政府只餘下兩個多月的任期,未來日子肯定變成跛腳鴨政府,官員制定政策時不知應向誰問責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4-16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

時代論壇: 經世理財- 假如我是選委


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梁振英以六百八十九票當選,擊敗兩位候選人唐英年和何俊仁。

今次特首選舉,唐營和梁營爭持激烈,投票日前雙方陣營互爆黑材料,企圖拖低對手的民望。假如選委是基督徒,有權投下神聖的一票,到底應如何選擇呢?

假如我是選委,當我知道唐英年不單只有婚外情,原來更知法犯法,僭建二千多呎的地下行宮,甚至間接承認有私生子,即使過去是他的支持者,亦不會提名和投票給他。聖經清楚要求每個信徒要忠於配偶,不可姦淫。一個連自己家庭也管不好的人,又如何管治好香港?

餘下兩名候選人梁振英和何俊仁,我本應參考兩人的政綱、管治理念、與中央政府的關係,以及過往公職表現,作出一個選擇。但到投票前的選舉論壇,唐英年突然爆出行政會議內容,指控梁振英過去一些打壓言論和集會示威自由的行為。雖然梁振英極力否認,指唐英年捏造事實,但為了避免選擇錯誤,還是決定不應投票給他。

加上選舉前一星期,梁振英民望大跌,由原先超過五成的支持率跌至只得三成半,他不是多數港人接受的特首。民間選特首的結果,又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投票人士投了白票。很明顯,選委投白票,或者支持何俊仁,令三位候選人都得不到六百一票而流選;之後重選,期望有一些民望、道德水平和公信力較高的人出選。再過多一個多月,亦可以讓原先的兩位候選人提供有力證據,證明自己沒有說謊。

但事實上我不是選委,沒資格投票或者投白票,所以特首選舉並沒有流選,梁振英當選特首。按照聖經教導,我仍要多多為他祈禱,期望他真誠地施政,不會打壓言論及集會示威自由,並且正視特區管治走向腐敗的問題。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時代論壇: 第一二八六期.一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2012年4月20日星期五

am730: 經濟人看世界- 離開不稱職的上司

據調查絕大部分離職僱員,其實不是想離開服務的機構,而是要離開不稱職的上司。筆者在理大任教22年間,試過3次想離職,原因亦類 似。我一直相信大學院系領導層由校長委任,倘大學校長對他們行政管理表現一無所知,即使下屬投訴也於事無補。縱使有機會接觸大學最高層,我沒有向他們投訴 上司在管理出現的問題。

98
年,工商管理學院邀請各學系同事申請轉職銜,由助理教授轉為副教授,並不涉薪酬遞增。當時筆者任教商業學系,連同幾名同事一起申請,結果全部失敗。當 時院長要求申請轉職銜同事,最少有5B級國際期刊論文,但事前院系完全沒有公開過認可期刊名單給同事參考。同事向系主任表達不滿,之後突收到一份期刊名 單,當中列出屬A級和B級期刊。數月後學院晉升兩位會計系同事成為副教授兼獲薪酬遞增。來自會計的院長說他們的行政表現一流,毋須具備5B級國際期刊論 文,一眾同事獲悉後感到譁然。

那時我剛申請消委會研究工作並獲聘用。後來校長或透過其他途徑知道院長處事手法,決定額外增設3個副教授職位供同事申請,該名院長亦以健康為由退任。我決 定留任後,和同系兩名同事獲得晉升。學院在98年公開認可期刊名單後,系內同事努力投稿,不到數年逾半同事達5B級論文指標,成為副教授。後來從其他學 系期刊名單得悉自己早在99年申請升職時已達標,但因期刊名稱出現在其他學科而非經濟學名單。至05年筆者眼見理大管治日趨腐敗,向校方表示擬提早退休。 之後因有兩個研究項目獲政府資助才決定留任,待完成研究後再作打算。

2010年理大先後換新校長和新校董會主席,我向他們表達大學的種種管治問題後,便決定離任。離任前我仍沒有向大學最高領導層投訴上司,只建議新校長向那些已離開理大的教授和講座教授查問一下院系的管治問題。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林本利、黃元山及陳肇賢教授「理財有道」課程,請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4-13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19日星期四

壹角度: 骨肉相爭不如行善

綽號「的士招」的隱形富豪招友全,2004年去世時遺下估計數以十億元計的資產。元配六名子女指父親死前立下遺囑,將所有遺產轉贈二太的決定是受精神問題影響,雙方於是對簿公堂。法官最後裁定二太勝訴,可以獨得所有遺產。

法官潘兆初在判辭中慨嘆這宗爭產案是令人悲傷的案件,案件把家庭中的恩怨情仇一一暴露在公眾眼前,無可避免地進一步摧毀家庭,無論誰勝誰負,這個家庭只會無可挽救地撕扯得愈來愈遠。

經歷過戰後數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港人累積豐厚財富,億萬富豪隨處可見。過去四十多年,恒指升幅(未計股息)超過200倍,樓價和的士牌價的升幅 亦差不多。倘若懂得透過槓桿借貸投資,投資回報更可以增加好幾倍,達到1,000倍以上。港人投資有道,家底豐厚,但卻不善於處理財富和感情,以致生前或 死後出現爭產風波,骨肉相爭,破壞家庭和諧。

過去十多年,便先後上演一幕又一幕的爭產鬧劇,成為港人茶餘飯後的話題。1997年粵劇名伶鄧永祥(人稱祥哥,藝名新馬師曾)病逝,妻子和子女便 爭逐遺產,最後子女獲勝。法官判案時指祥哥貴為一代粵劇名伶及影星,他的遺孀和子女卻為爭奪其公司股份而興訟,可說是一宗「丟臉」的糾紛,恍如「一台大 戲」。

2003年,另一著名藝人梅艷芳逝世,臨終前因應母親理財不善,兄長又未能從旁協助,簽訂遺囑及成立信託基金管理其遺產。梅媽媽質疑女兒成立基 金時的精神狀態,進行遺產訴訟,一路上訴至終審法院,到2011年被裁定敗訴。由於訴訟費和律師費來自遺產,爭產訴訟損害了遺產的價值。

除了上述兩宗藝人死後出現的爭產案,近年還有多宗爭產案引起公眾關注。當中包括「電飯煲大王」蒙民偉在 2010年過身後,前妻及五名子女入稟法院要求受託人交出所託管的資產。堡獅龍(Bossini)創辦人羅定邦身故後,獲三分一財產的次子認為無責任將財 產分給其他家族成員,引起他們不滿而對簿公堂。鏞記創辦人甘穗輝及霍英東,過身後均出現兒子爭產案件。
 
最經典的爭產案,當然是龔如心與其家翁王廷歆的千億元爭產案,案件始於1997年,到2005年在終審法院作出終極判決,龔如心上訴得直,可以取得遺產。 但到2007年龔如心便因病逝世,之後風水師陳振聰聲稱是龔如心遺產唯一受益人,與華懋慈善基金爭逐遺產。陳振聰最終敗訴,要支付巨額訴訟費和面對偽造遺 囑的刑責。
 
一些本地富豪,即使還健在,家族成員亦已開始進行爭產戰。當中包括已故新鴻基創辦人郭得勝三名兒子,因信託基金股權出現爭拗,賭王何鴻燊的分產風波,南豐 集團創辦人陳廷驊妻子和女兒的爭產案等。去年上演的恒豐家族成員李建勤與妻子曾昭穎的離婚分產案,女方獲10多億元贍養費。案件披露二人離婚前窮奢極侈的 生活,實在令人矚目。
 
根據報導,本地有超過一半的億萬富豪家族會出現爭產情況。正如《聖經》箴言所說:「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億萬富豪與其留下巨額 財富,令後人互相爭奪,過着窮奢極侈、不善生產的生活;倒不如將大部分身家捐出,幫助有需要的人。這可避免家人日後因爭產而反目,骨肉變成仇人。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4-19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16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高官貪腐 令港人蒙羞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候任特首梁振英頒發委任狀後,特意以古語「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勉勵特區領導人要清廉,以身作則,才會令香港出現政通人和的局面。

眾所周知,內地貪官污吏到處橫行,官商勾結,欺壓平民百姓,侵吞國家財產,估計數以千億元計的國有資產流入貪官的私人口袋中。

剛好溫總接見梁振英之日,官方喉舌在深夜發稿,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涉嫌嚴重違紀,中共中央正式停止其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務。薄的妻子谷開來更涉謀殺,已被移送司法機關。

過去十年,內地貪污腐敗問題日趨嚴重,溫家寶作為國家總理,沒有好好處理有關問題,實應負上一定政治責任。在他領導下,內地差不多所有省市的主要領導人都曾涉及貪污(見維基百科)。鐵路部和國企的主要負責人,挪用國家和企業公款,更是街知巷聞。

很明顯,內地貪腐問題與政治體制相關,過去十年溫總一直強調要進行「政改」,但只說不做,直接間接導致貪腐問題惡化。

最不幸的就是香港這個一向被視為廉潔的中國特區,竟然習染內地的貪腐歪風,現任特首和前任政務司司長都涉及收受利益,遭廉署調查,後者更遭拘捕,令港人蒙羞。同樣,倘若香港的選舉制度不進行全面改革,恐怕官商勾結的局面,不會隨着小圈子選舉終結而結束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4-16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am730: 經濟人看世界- 「辦公室」政治

筆者兒時十分喜愛繪畫和設計,小學時曾在公開繪畫比賽獲獎。年幼家境貧困,所居木屋和一些家具都是先父親手製造。可能是遺傳,幾兄 弟喜愛裝修設計,其中一位更成為設計師。過去十多年所購住宅以至開辦的教育中心大部分設計由我一手包辦,再找裝修師傅負責裝修工程。個人最經典之作非居所 設計裝修,而是為理大同事設計「辦公室」。

筆者89年入職理工學院(理大前身)時,在學院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奠基樓」內與其他同事共用一個兩百多呎辦公室。幾年後大學決定拆卸重建建築物,同事被安排到校園平台搭建的臨時辦公室工作幾年,到01年重建完成後才獲「原區安置」。

有機會從簡陋和「不見天日」的辦公室搬回新落成辦公室工作,同事當然興奮雀躍。問題是如何分配辦公室?這真考驗學系領導人的智慧。我所屬商業學系獲分配一 層樓共四十多個房間;當同事看見辦公室草圖,大部分人變得沮喪。因按照草圖,大部分同事的「辦公室」將沒有窗戶,因不足一半房間享有廣闊窗戶。同事知道很 大機會抽到沒有窗戶的辦公室,自然不開心。筆者向系主任及其他高層同事反映,提議修改圖則,在維持每間房面積不變前提下,將一些享有廣闊窗戶辦公室收窄, 好讓更多房間(包括學系辦事處)享有窗戶。我還自動請纓負責重新畫則。得到系主任和高層同事支持及大學物業管理部門同事協助下,我花數周修改全層樓圖則, 大增擁有窗戶的辦公室數目,令絕大部分全職同事可「重見天日」。這件事告訴我們,只要領導人願意聆聽,與同事多溝通,接納合理建議,最終可達「雙贏」結 果,同事相處更趨和諧。可惜現實世界往往是一些只懂搞「辦公室政治」的人才能上位,令同事間失去互信、失去和諧。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林本利、黃元山及陳肇賢教授「理財有道」課程,請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4-13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12日星期四

壹角度 : 新地 優質品牌的背後

新鴻基地產兩名聯席主席,連同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被廉署拘捕,事件震驚整個香港。新地一向着重公司品牌和企業管治,高層又是虔誠基督徒,親自到地盤驗樓,故此令一般市民對新地有較良好的印象。

是,熟悉商界運作的人早已向筆者提示,本地幾個大財團中,以新地的游說能力最有成效。由於公司業務集中在香港,故此不惜動用龐大資源,與財金官員、政府高 官,以及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學者、宗教及傳媒人士建立良好關係。一些智庫組織和環保團體人士亦與新地高層關係密切,不時以社會整體利益和保護環境(或對環境 影響有限)為由,幫助新地擴展業務。

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新地與財金官員和政府高官已建立特殊關係。2001年,《壹週刊》揭露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一些樓宇買賣交易,當中包括任志 剛在1990年主動向新地以內部認購方式洽購跑馬地蔚雲閣頂層複式單位。原來除了任志剛外,前金融司、前機管局及市建局行政總監林中麟,以及前地政署副署 長佰利,都同樣透過內部認購向新地購買蔚雲閣單位,三位財金及地政官員成為鄰居。

1993年,當時港英政府的庫務司陳祖澤提早退休,加入新地旗下的九巴出任董事長一職,年薪過千萬元。在陳祖澤帶領下,九巴在1997年及 2007年成功延續專利權,車隊規模不斷壯大,利潤大幅颷升。九巴在通縮期不肯減價,把原本屬於乘客的巴士廣告收益,透過分拆路訊通上市而據為己有。九巴 成功向政府申請將荔枝角車廠改變用途,興建豪宅曼克頓山,更賺個盆滿鉢滿。

1997年新地與政府簽訂馬灣(珀麗 灣)發展協議,承諾會興建主題公園,建築費用可以在補價中扣減。協議原本要求新地在20066月完成第一期工程,但工程遲遲未見落成,之後政府接納新地 將限期延至2008年底,市民要多等兩年多才能夠享用設施。
 
97回歸後,地產泡沫爆破;到2003年,樓價從高位下跌六成多。在這段期間,小市民和小業主苦不堪言,但大地產商卻受惠於政府政策,在淡市中依然利潤豐 厚。19988月,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連同任志剛和許仕仁,動用過千億元入市托高藍籌股股價,當中包括新地股份。之後政府停止賣地,停售居屋,以 及推出環保設施優惠,明益大地產商,方便他們去貨和以低地價增加樓面面積。

 2001年樓市低潮時,任志剛動用37億元公帑認購國際金融中心(IFC)十四層辦公室,幫助發展商(包括新地)促銷。
 
前特首董建華要發展創新科技產業,資本雄厚的新地搶先將旗下公司新意網上市吸水,自2000年上市後至今股價下挫超過九成。前特首董建華要發展西九龍成為 文娛藝術中心(其實是想限制該區住宅供應),更堅持要單一招標,新地便「忽然藝術」起來,在IFC商場展出畢加索名畫《巡遊》,並夥拍長實競爭西九項目。
 
其他涉及新地而惹來爭議的政府政策,包括2002年政府突然宣布無限期停建停售居屋,之後以賤價將紅磡居屋樓王紅灣半島(即海濱南岸)賣給發展商(新地佔 50%)。又將原本用作私樓和居屋混合式發展的深灣軒,賣斷給新地作私樓出售,兩個樓盤都包裝成豪宅出售。政府發展新界地區,新地不時早着先機,一早購入 農地。這一切是否涉及官商勾結,還望廉署幫助市民查個水落石出。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4-12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9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廉署不應淪為政治工具

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及新地兩位聯席主席被廉署拘捕,使人覺得廉署獨立運作,不會因為涉案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影響調查和拘控。

而,今次的拘捕行動正好發生在特首選舉後,不禁令人懷疑廉署的決定背後有否考慮政治因素。過去大半年,已有報道指許仕仁正接受廉署調查,案件涉及他與新地 的關係。之後一向高調的許仕仁轉為低調,不再為唐英年助選,就連他的愛將前新聞秘書開設的公關公司,亦不再為唐英年效勞。

去年 11月,許仕仁賣樓又賣馬,兼且辭去某銀行的非執董職務,似乎是為了今次案件作出部署。但這四個多月以來,廉署卻一直沒有採取拘捕行動,任由特首選戰繼續進行,讓兩大陣營互相抹黑、互爆內幕,出現「廝殺」局面。

有報道指廉署是收到指示,不可在投票日前採取拘捕行動;而廉署採取拘捕行動當日,現特首曾蔭權又正好開始休假,離開香港。倘若廉署的拘捕行動是要考慮政治因素,香港豈非與內地睇齊,肅貪行動要得到中央的政治指示?

日廉署的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貪污採取「零容忍」態度,而最值得關注的私人行業是建造及工程界,以及地產及金融服務界。自由黨副主席周梁淑怡表明不擔心梁振 英會對他們秋後算賬。不錯,廉署不應作為排除異己的政治工具。倘若建築商和地產商沒有涉及偷工減料、收受回佣、興建短樁樓、向官員輸送利益等行為,實不應 擔心被人秋後算賬。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4-09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5日星期四

壹角度: 香港明天會更好嗎?

過去近半年的特首選戰,梁振英的民望一直領先其餘兩名對手唐英年和何俊仁。即使臨近選舉日,梁振英民望下瀉,民間選特首中又有過半市民投白票,但他依然是三位候選人中支持率最高的一個。

這次小圈子選舉,充分反映出市民求變的心態。即使一般市民對梁振英的認識不多,他過去又沒有什麼政績,但由於拋出「穩中求變」的口號,容易令市民相信他當選特首後,可以為香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帶來一番新氣象。

梁振英競選辦副主任鄧淑德,原本是「香港明天更好基金」行政總裁,她為了幫助梁振英競選,向基金申請停薪留職五個月。有傳言梁振英獲選後,可能委任她為特首辦主任。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成立於1995年,是由一群在香港商界及社會上具影響力的人士所成立的。基金的目的旨在促進各界人士對香港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發展的信心,為共同建設一個公平、開放和富愛心的社會而不斷努力,並落實在香港推行「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見基金網頁)。

是,自「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成立後,香港各方面發展就不斷走下坡,「明天更好」變成「明天更差」。我們若看看這個基金的架構組織,便不難發覺它背後的支持 者,大部分是地產商。這些人過去十多年來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操控香港政治和經濟發展,令香港的發展停滯不前。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是由一個信託人委員會監管運作,其主要任務為訂定「基金」的長遠目標和方向,以及提供財政資源。信託人委員會成員包括四大地產商,即 長實的李嘉誠、新地的郭炳聯、恒地的李兆基和新世界的鄭家純。這四大地產商過去支持董建華和曾蔭權出任特首,今次又提名唐英年出選特首,試圖延續他們的利 益。

 除了四大地產商外,基金的委員會和理事委員還有不少是唐英年的支持者,包括林建岳、何超鳳、鍾志平、馬景煊、周維正、胡珠、劉鳴煒等。

金的委員會和理事會中,恒隆地產的陳啟宗可算是異數,他是基金的執行會主席,與基金的行政總裁鄧淑德應該有不少接觸,二人都是梁振英的忠實支持者。

由此可見,「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實在很難完成它的目標和使命。基金的財政來源,依賴一群在地產和公用事業市場的既得利益者。他們過去十多年,直接和間接操 控特區政府的施政。一些人甚至不時跑到北京告御狀,試圖影響特區政府的政策,損害一國兩制,和香港的高度自治。

眾所周知,大財團和地產商過去一直反對香港落實雙普選,希望繼續透過小圈子選舉和立法會內的功能組別,甚至與高官勾結,去維護自身利益。過去十多年,大財 團和地產商賺個盆滿鉢滿,早已把在香港人身上所賺的資金撤離,投放在內地和海外市場。這些人只顧自身利益,妨礙香港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令香港社會失 去公平,變得封閉,社會流動性銳減。

陳啟宗和鄧淑德(之後再加上鄭家純)可能對這種狀況感到不滿,故此幫助梁振英競選特首,試圖打破大財團和地產商壟斷香港的局面。有報章更指鄧淑德把基金辦事處用作與競選有關的會議場所,令該處變成「梁營」基地。

 雖然今次特首選舉「地產霸權」遭受挫折,但卻又可能換來另一種霸權。香港明天會否更好,今年71日之後自有分曉。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4-05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林氏力牆:官商勾結 不是口號

前任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和新鴻基地產兩位聯席主席郭炳江、郭炳聯,涉嫌貪污,被廉署拘捕,事件震驚整個香港。

但若留意香港的發展,以及認真看待本地的貪腐問題便不會對這次事件感到突然。令筆者感到意外的,就是在曾蔭權管治下,香港的貪腐問題竟然較董建華管治時變得更嚴重。而今次涉及貪污的政府和上市公司高層,又像曾蔭權一樣,不時上教堂祈禱。

過去幾年的事態發展,將香港的政界、商界,以至學術界的醜惡一面,清楚暴露在港人眼前。曾蔭權自 2005年接替董建華出任特首,市民期望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會廉潔奉公,所任命的官員不會出現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等問題。
可是曾蔭權過去任命的兩位政務司司長,一位涉及貪污,一位涉及違規僭建,甚至可能要負上刑責。而曾特首自己,則被揭發接受富豪「海陸空」款待,可能涉及公務,據聞現正接受廉署調查。一時間,官商勾結不再是遊行示威的口號,而變得十分真實。

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涉及貪污,令筆者想到大學高層和校董同樣出現類似情況。政府高官和大學高層,每年薪酬已達數百萬元,但為了要享受富豪級的生活,千方百計替自己爭取額外房屋和現金福利,甚至不惜向商界和校董輸送利益,出賣學術自主。

這些涉及貪污的人,不少有宗教信仰。這不禁令筆者想起曾蔭權建議成立的關愛基金,原來確是為了幫助商界人士贖罪。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2-04-02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