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1年6月30日星期四

壹角度: 新跑道融資 各方有責

機管局建議興建第三條跑道,以應付未來二十年的客運和貨運的需求。興建第三條跑道的造價達到1,300多億元,但估計可以在未來二十年為香港帶來1,600多億元直接及間接經濟收益,五十年的經濟收益更超過9,000億元(以現值計算)。

  無可否認,自1998年啟用後,赤角機場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令香港可以維持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的地位。倘若當日港人盲目相信中方的說法,以為港英政府興建新機場,是為了花光香港的儲備而叫停有關工程,過去十多年香港的經濟損失恐怕非常巨大。

  不錯,赤鱲角新機場啟用初期,確實出現過不少混亂,令航空公司和旅客感到不滿。加上97年後香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所影響,經濟低迷了好幾年,新機場的客運和貨運表現較預期遜色得多。

  2003年,特區政府眼見財赤連年,每年達到600億元,有意出售資產套現,當中包括機管局私營化計劃。當時筆者隨即指出,機管局每年盈利只得5億元,以政府的股本投資360億元計算,股本回報只得1.4%,根本難以吸引投資者認購股份,未具備上市條件。

  後來政府花費公帑找財務顧問研究機管局上市,所得的結論和筆者一致。當時財務顧問建議機管局舉債60億元歸還給政府,令政府的股本由360億元減至300億元,達至一個所謂「合適」的資本結構,方便日後上市。

  香港經濟自2003年下半年起急速反彈,機場的客運和貨運量錄得可觀增長。估計截至今年3月的財政年度,機管局的營業額會突破100億元,稅後溢利超過40億元。以政府300億元的股本投資計算,股本回報達到13%以上,回報算是十分不錯,這還未計政府每年收取近20億元的機場離境稅。

  以現時機管局的財務狀況,肯定已具備上市條件。但現時特區政府坐擁6,000億元儲備,與2003年的財政狀況不可同日而語。另外,自港鐵(前身地鐵)於2000年上市後,便不時出現政府角色衝突的問題。政府制定房屋和運輸政策時,到底是要保障公眾利益,抑或要兼顧港鐵小股東利益呢?

  因此,筆者以為政府毋須透過將機管局上市,去為興建第三條跑道融資。政府保留機管局的股權,每年將收到的股息用作再投資。假設機管局每年派息30億元,未來20年政府的股息收入共600億元,接近興建第三條跑道所需的一半資金。

  此外,機管局可以由政府擔保,發債200300億元,將籌得資金用作興建第三條跑道。政府可以考慮調高機場離境稅,或者徵收機場建設稅用作融資;亦可以將每年接近20億元的機場離境稅,部分用作興建新跑道。

  除了政府將股息注資,發債和向旅客增加使用費外,機管局亦應檢討機場的各項收費,包括飛機升降費、停泊收費和保安費等,並且引入拍賣機制,去分配較佳的升降時段,避免出現納稅人補貼航空公司賺錢的情況。

  去年國泰航空的稅後溢利高達140億元,當中不少溢利是來自香港的業務。現時機管局的整體收費,普遍低於世界其他大城市的水平,甚至要依靠商鋪及寫字樓租金補貼。機管局檢討收費,讓各間航空公司承擔部分興建新跑道的財務責任,亦藉此顯示各公司對此龐大建設計劃投下信心的一票。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壹週刊 | 2011-06-30 A004| 時事| 壹角度 29/6/2011|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林氏力牆:林瑞麟想激發市民上街?

自從董建華在2005年初「腳痛」下台後,每年7.1上街的市民數目已大減,不再是數以十萬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臨近7.1的敏感時期,突然硬推「替補機制」的條例草案,防止立法會補選變成「公投」,並要急急完成立法程序,很明顯是「別有用心」的。

一般人以為林瑞麟不過是聽命中央,藉此機會爭取表現,希望中央賞識,明年可以繼續留任當問責官員。亦由於過去九年出任問責局長後,林瑞麟凡事聽命中央,唯中央的命是從,故此被議員及傳媒稱為「林公公」。

林局長官場生涯一帆風順,肯定有其獨特本領。2002年之前,當他還是公務員時,便獲得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提拔,像坐直升機一般,42歲便成為D8,月薪達20萬元,還有房屋津貼。後來陳太成為立法會議員,後悔提拔了林瑞麟。

董建華在2002年連任後推行問責制,林瑞麟順利出任問責局長,月薪30萬元。到2005年董建華下台後,林瑞麟又順利過檔曾蔭權。明年若能成功過檔新的特首,相信會是唯一服侍三名特首的問責官員。

由此可見,林瑞麟的E.Q.(情緒智商)肯定高人一等,即使不時被千夫(及婦)所指,亦能一笑置之,大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氣概。亦由於早紮職,林瑞麟家底豐厚,在本地和海外擁有物業,早已毋須為「五斗米折腰」。

近幾月傳媒懷疑他在南區舂坎角的豪宅有僭建物,他為了釋除公眾疑慮隨即拆除。今次他卻「企硬」不肯把「僭建」的「替補機制」拆除,好像要激發市民在7.1上街抗議,或者到最後關頭才拋出「次劣」機制。這不禁令筆者想起董建華因硬推23條而被封為香港「民主之父」,林瑞麟是否同樣忍辱負重,暗地裏為港人爭取民主?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逢周三、五刊出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29 A23|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林氏力牆:十大傑青更應珍惜名譽

蔣麗莉被裁定串謀詐騙等三項罪名成立,律師求情時特別指出蔣麗莉在1999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青,是香港總商會成立百多年以來首位女性主席。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每年都辦十大傑出青年選舉,能夠獲選的傑出青年,都是在各行各業有傑出成就,以及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能夠獲選,理應潔身自愛,珍惜來之不易的名譽,亦應藉着這個身份,對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可是,當筆者翻查過去獲選傑青的資料,便不禁搖頭歎息。過去至少有十位傑青被法庭裁定違反法例、頒令破產或被追討欠債,他們所犯的案包括公職人員行為失當、騙取房屋津貼、違反證券條例、專業失德及選舉舞弊等。當中又以蔣麗莉所犯的串謀詐騙等罪最為嚴重,被判入獄的刑期最長。

根據資料,香港自1970年開始有十大傑青選舉,至今總共選出了約300名傑青,當中至少十人被法庭裁定違法或頒令破產,比率約3.3%,顯然十分偏高。

蔣麗莉犯案入獄,但蔣家各成員都表現得十分團結,全力支持蔣麗莉。蔣震共有七名子女,當中除了蔣麗莉活躍商界外,較為人熟識的是蔣麗芸和蔣麗萍。

蔣麗芸是民建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在政界十分活躍。蔣麗萍曾經是紅極一時的歌星,婚後淡出娛樂圈,相夫教子,近年積極以歌聲傳道。三姊妹對金錢、名利和權力的取態,截然不同。

這不禁令筆者想起民國初期宋家三姊妹,老大靄齡愛財、老二慶齡愛國、老三美齡愛權。歌星鄭秀文在求情信中說在教會查經班中認識蔣麗莉,真希望蔣麗莉經過牢獄生涯後,能夠調整人生方向,日後以個人經歷去提醒年輕人不要走歪路。


林本利
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逢周三、五刊出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24 A22|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壹角度: 收緊樓按令「上車盤」價格飈升

金管局收緊豪宅按揭,驅使炒家轉戰中小型住宅市場,影響樓市的用家市場。

近月政府再次出招冷卻樓市,今次除了大幅度增加下一季的賣地數量外,還進一步收緊樓按,700萬元樓價的單位,最多只可以按六成(420萬元)。

自從200910月,金管局便不時宣布收緊樓按,試圖遏止樓價上升,但結果卻適得其反。樓價不單沒有向下調整,反而進一步攀升,俗稱「上車盤」的細價樓買少見少,樓價升幅尤其顯著。

200910月,金管局率先收緊樓價2,000萬元或以上的按揭,最多只可以借六成。到去年2月,財爺曾俊華調高2,000萬元以上的樓宇買賣印花稅,好回應市民關注豪宅炒賣的情況。當時已有評論指出,政府打擊豪宅炒賣,會驅使炒家轉戰中小型住宅市場,影響樓市的用家市場。

到去年8月,金管局見樓價升個不停,將收緊樓按的措施,擴展至樓價1,200萬元的住宅單位,最多只可以借六成(720萬元)。這次收緊樓按,進一步將市場上的炒家和投資者推向中小型住宅市場,大幅度推高中小型單位的樓價。個別炒家和投資者,見私樓價格已累積一定升幅,轉戰居屋和公屋二手市場,令二手居屋和公屋價格屢創新高。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資料,截至今年4月,大型住宅單位(實用面積1,720呎或以上)平均售價較200911月上升26%,但同期小型住宅單位(實用面積430呎或以下)的升幅則高達42%,升幅是大型住宅單位的1.6倍。20089月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觸發全球金融海嘯,本地樓價在短短幾個月內下挫了兩成。但隨美國儲備局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變相大量印鈔吸納債券,令美息處於極低水平,大量游資在世界各地進行炒作。過去兩年,大量資金流入香港,當中不少流入樓市,令樓價拾級而上。再加上近幾年私人樓宇落成量大減,每年平均不足一萬個單位,樓市供不應求,又豈能不大升特升?政府要穩定樓市,避免樓價大幅升而損害到首次置業人士的利益,首要任務是要確保中小型住宅單位(即「上車盤」)有足夠供應。倘若市民相信未來幾年市場會有大量中小型住宅單位落成,便不會現在以高價爭相入市。中小型住宅單位價格沒有升,便不會觸發換樓潮,進一步推高大型住宅單位的售價。


可是,政府和金管局的做法剛好相反。之前政府推出幾塊豪宅地皮,都以創新高紀錄成交,令市民憧憬未來樓價只會繼續大幅攀升。金管局見市民關注豪宅炒賣活動,有機會擴展至中小型住宅單位,故此率先收緊豪宅的按揭成數。結果促使大量資金,由炒賣豪宅流向炒賣中小型單位。例如炒家(或投資者)手上持有1,000萬元,樓按收緊後不再炒賣豪宅,將資金分開兩筆,轉而炒賣兩個中小型住宅單位,令這類單位的售價升幅反而遠高於豪宅。兩年前600萬元可以買到近千呎的住宅單位,現在恐怕只能買到600多呎,令市民居住質素下降。今次金管局將收緊樓按措施擴展至700萬元的住宅單位,可能進一步驅使資金流向中小型單位,損害真正用家的利益。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壹週刊 | 2011-06-23 A004| 時事| 壹角度 22/6/2011|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林氏力牆:蔣麗莉與理大

「注塑機大王」蔣震的四女兒、香港總商會首位女主席蔣麗莉,被裁定串謀詐騙等三項罪名成立,法官判蔣麗莉即時入獄三年半。

蔣麗莉父親蔣震白手興家,一生致力發展香港工業,並且將財富回饋社會,不留給子女,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尊敬和讚賞。奈何女兒蔣麗莉犯案入獄,對老人家的打擊不可說不大。

蔣家和理大的關係,可說十分深厚。蔣麗莉在1993年取得理大的博士學位;1995年蔣震捐贈五百萬元給理大,獲大學劇院冠名。1998年,蔣麗莉結婚,丈夫於積理是理大設計系副教授,亦是大學多媒體創作中心總幹事。

1999年,政府委託理大測試汽車廢氣微粒過濾器「環康保」,蔣麗莉以理大工業顧問身份參與,不久就成立環康集團,同年獲選為理大傑出校友。後來環康集團並沒有經過公開招標程序便取得理大的科研成果,於2001年在創業板上市。蔣麗莉犯案涉及的其中一間公司,就是環康集團。

理大前常務副校長曾慶忠,專責將科研成果商業化,與蔣家的關係密切。2000年,曾慶忠開始擔任蔣震工業慈善基金的董事,同年獲委任為太平洋興業集團的董事,蔣麗莉犯案涉及另一間公司正是太平洋興業。

去年理大成立三人小組,調查過去十多年理大開設四十多間附屬公司的糊塗賬。最令人震驚的,就是理大的其中九間附屬公司,成立文件竟然不存在(non-existent),當中包括持有環康集團股權的理大附屬公司進新科技。一間大學開設的公司,竟然沒有文件依據,管治情況可想而知。

200711月,蔣麗莉獲當時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徐林倩麗邀請,在High Table Dinner中向眾多優秀學生演講,鼓勵學生要有勇氣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過了不久,蔣麗莉被廉署拘捕落案,自己開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林本利
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逢周三、五刊出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22 A21|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

時代論壇-經世理財 : 救救競爭法

法會正進行審議《競爭法條例草案》,期望在二一二年七月前完成三讀,正式成為法例,並且在二一四年實施。

  自從去年六月政府提交草案,十月在立法會開始審議草案後,便不時聽到一些所謂代表中小企的議員和商家,甚至學者,高調地跑到台前,質疑《競爭法》的內容,擔憂中小企的利益受損。

  有個別議員甚至提出在立法會動議,終止審議《競爭法條例草案》,或者交回政府重新草擬內容。特首曾蔭權回應議員提問時,更罕有地沒有推介《競爭法》,竟然說條例能否正式獲得通過,權力完全掌握在議員手上。他突然十分尊重立法會的表現,一改以往行政主導的立場。

  現時全世界已有超過一百二十個國家制訂了《競爭法》或《反壟斷法》,除了歐美國家外,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甚至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都先後引入類似法例,以防止壟斷和濫用市場權勢的營商行為。

  在香港,早於一九九二年,末代港督彭定康已發覺個別行業缺乏有效競爭,有需要引入競爭法。消委會在一九九六年提交報告,建議全面引入跨行業的《競爭法》,成立競爭事務委員會,藉此增強香港的競爭力,避免出現財團操控市場的局面。

  九七回歸後,主要由商界選出的首任特首董建華不單否決消委會的建議,還製造種種不公平競爭,明益個別大財團。到二○○五年董建華「腳痛」下台後,接任人曾蔭權才將競爭法的議題,重新作公眾諮詢,並且透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探討如何處理明益地產商的「發水樓」問題。

  經過多年討論和公眾諮詢,之後再花兩年制定《競爭法條例草案》,在這段期間,絕大多數市民都認同有需要引入競爭法,並沒有聽到中小企十分憂慮競爭法的實施。事實上,現時政府提交的草案,並不是類似美國反壟斷法(Anti-trust Laws)的版本,而是接近歐盟的競爭法,應該不會出現中小企忙於處理對手濫用法例,無理提出訴訟的情況。

  聖經箴言說︰「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祂所喜悅。」(箴十一1)特首曾蔭權還有一年多的任期,要在餘下任期處理好現管「發水樓」和樓花買賣,以及完成競爭法的立法工作,時間實在非常緊迫,但亦不應放軟手腳。

  再加上不少議員和商界代表,甚至學者,都和大財團和地產商建立緊密關係,不時以陳腔濫調去阻礙《競爭法》的立法工作。筆者實在期望廣大市民和中小企,關心自身的利益,多些表達意見支持競爭法。一同努力挽救競爭法,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免得被人推倒重來,浪費過去二十年來各方的努力。


林本利
出處: 時代論壇 第一二四二期.一一年六月十九日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林氏力牆:樓市會否在曾蔭權任內爆煲?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港三天,臨別時特別提醒特區政府應花更多精力關注房屋問題,避免演化成為一個政治問題。

王光亞說得準,房屋問題既是民生問題,又是經濟問題。現時約有55%的住戶擁有自置物業,樓價升跌對他們的財富有巨大影響。另外45%的住戶租住公屋與私樓,樓價租金大幅上升,令他們生活壓力大增,難以透過置業累積財富。

因此,樓價升跌,有人歡喜有人愁;政府若處理不好,隨時將問題演化成為一個政治問題。首任特首董建華上任後提出八萬五房屋政策,導致樓宇供應大增,樓價幾年間暴跌近七成,直接間接促成他「腳痛」下台。

相反,曾蔭權處理樓市的手法顯然較董建華高明得多,力求在自己任內不讓樓市爆煲。回歸前,曾蔭權在19959月成為首位華人財政司,便不時唱好樓市。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自此一直攀升,由19959月大約54點急升至199710月的103點,兩年間差不多升了一倍。

事有湊巧,曾蔭權在20053月接替董建華出任特首時,當時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剛好又回到大約54點的水平。自曾蔭權出任特首後,本地樓價便持續上升,只在金融海嘯後調整了幾個月,之後便繼續攀升。最近指數重越100點,不知會否打破1997年的歷史高位。

過去兩年,即使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曾特首仍然拒絕復建居屋,不願意大幅度增加樓宇供應,更沒有認真正視樓市「豪宅化」和「內地化」等問題。曾特首明顯不希望樓市在自己任內爆煲,將房屋問題的燙手山芋留給下任特首處理。

曾特首的任期還有約一年,他的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很快便知曉。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逢周三、五刊出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17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16日星期四

壹角度: 失去靈魂的大學教育

筆者有幸,誤打誤撞竟然能夠在大學任教,目睹過去20多年來本地高等教育的種種變遷。眼見大學逐漸偏離「追求真理,啟發思維」的傳統使命,變得「急功近利,惟利是圖」,實在不禁搖頭嘆息。

20年前,香港仍然只得兩間大學(中大和港大),由於學額不足,兩間大學毋須在教學和科研上進行激烈競爭,便可以吸納足夠的優異學生就讀。那時即使大學校長和教授發表的論文不多,被同儕引用的次數有限,但他們對學術的嚴謹要求和個人修養,普遍獲得學生和社會大眾所認同。

後來港英政府為了加強本地大學之間的競爭,提高香港的科研水平,於是成立第三間大學,即科技大學。97回歸前幾年,大量高學歷港人移居海外,政府為了增加大學畢業生人數,效法英國政府,將幾間大專院校升格為大學,令香港突然間由缺乏大學生,變成大學人才過剩。筆者亦因為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由大專講師逐步成為大學副教授。

很明顯,每間大學的歷史背景不同,本身有其獨特使命,有些較著重科研,有些講求教學質素,亦有一些專門為工商界培訓人才,提供服務。但過去10多年,本地各間大學差不多都走同一路線,首先要求教員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之後再計算論文的引用次數和影響系數(impact factor),到近年再大玩院校排名,爭取成為世界前100位、50位,甚至25位的大學。

香港八大院校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由於政府撥款有限,各間院校便要想盡辦法去爭取額外資源,聘用更多「名牌」教授去提高院校的排名。

過去10年,特區政府鼓勵各院校開辦副學士課程,不再資助授課式的碩士課程,以及讓大學教職員薪酬和公務員脫,這些政策正好提供機會給各院校大量印製畢業證書圖利,將額外收入用作提高教授薪酬,有大學高層的月薪高達三、四十萬元以上(還未計其他額外收入),較特首和司局長更高。院校另一個爭取額外資源的方法,就是進行募捐,特別向富豪勸捐。院校除了將校園內的教學大樓或學院以捐款人命名外,還不理會捐款人是否對社會有實質貢獻,一律送上榮譽博士銜頭。更有甚者,個別院校以政治掛帥,向權貴大派榮譽學位,希望能夠獲得更多撥款。最令人不齒的就是一些大學高層,本身不學無術,沒有什麼研究著作,或者只是把自己的名字加在別人的著作上,但卻對下屬要求多多,玩弄權術。在爭取較高排名時,個別高層更挖盡心思,故意隱藏一些不達標的教員,甚至向負責排名的機構提供不盡不實的資料。這些缺德的做法,在學術界似乎變得理所當然。《四書》中的《大學》,開首幾句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過去10多年,筆者眼見大學教育走向商業化,變得功利。不少大學高層缺乏誠信,像生意人多於學者,只顧和商界及權貴打交道,為退休生活鋪定後路。大學管治日趨低落,外表擁有華麗的軀殼,但內裡早已失去靈魂,不能明辨是非黑白。還望有心辦好大學教育的人能夠撥亂反正,把各院校重新納入正軌,挽回失去的靈魂。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壹週刊 | 2011-06-16 A004| 時事| 壹角度 14/6/2011|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

林氏力牆:葛輝事件與教院風波

前資訊科技總監葛輝指控政府官員,在「網上學習支援計劃」的遴選事件中,明益有建制背景的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

從各種象可見,這個支援貧窮學童上網計劃,是有其政治目的。過去政府對香港貧富不均問題並不十分關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卻突然宣佈動用二億多元公帑,去搞網上學習支援計劃,自然使人產生疑惑。

其實,政府及公營機構在合約招標和招聘高層職員時,往往早有屬意機構和人選,整個遴選過程不過是做場大戲而已。政府及公營機構可以為屬意機構和人選,度身訂做一些合資格條件,令其他對手知難而退。

筆者在大學任教多年,不時看到大學批出合約給與校董會及高層有關連的公司。招聘高層職員時,說會全球招聘,又重金禮聘獵頭公司(公司亦與高層關連)代勞,但結果原來又是晉升「自己友」。

因此,不論這個網上學習支援計劃的遴選,是徵求意見書,抑或是招標,其實並不太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各方面要互相配合,達到預期的結果,令政府高層屬意的團體入圍。葛輝在整件事的過程中,盡了力去保iProA,卻換來不獲續約的通知。之後他才作出種種指控,自然令人懷疑他背後的動機。

葛輝事件令筆者聯想到四年前的教院風波。20071月,當時的教院校董會否決校長莫禮時續任後,莫禮時及多名教院職員便指控政府為迫使教院與中大合併,多次干預教院內政。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更被指干預學術自由,要求教院開除批評教改的教員。倘若當日莫禮時獲得續任校長,真不知道他會否「爆大鑊」。

回歸後,政府及公營機構私相授受的情況日趨嚴重,盼望有心糾正歪風的「爆料人」,不要等待至不被續約時才講出真相,以免被人懷疑背後動機。

林本利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15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林氏力牆:感謝律敦治醫護人員

今個星期二,早上接受電台訪問後,兩名記者送上一盒朱古力餅。筆者吃後,全身出現紅腫,到傍晚左右,四肢無力,幾乎暈倒,要急送東區醫院急症室;初步診斷為食物敏感,要留院觀察。

由於居住在南區,加上有購買醫療保險,故此打算入住跑馬地的養和醫院。但抵達醫院後,才知道「全院滿座」,正準備前往其他私家醫院時,再次腳軟暈倒,幸得家人在旁照顧及養和醫院醫護人員即時急救,再轉送至附近的律敦治醫院。住了兩晚,到星期四獲准出院。

這是筆者一生人首次因病住院。原來疾病可以如此突如其來,防不勝防。香港實在慶幸有完善的醫療制度,令市民的健康得到保障。過去幾天的親身經歷,筆者除了要感謝家人的關懷和照顧外,亦十分多謝各間醫院的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特別是律敦治醫院的醫護人員,看見他們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下,依然能夠以愛心去照料每一位病人,這種專業精神真值得我們敬重。

雖然筆者已離開理大,正在休假中,但對理大的情況仍然十分關心。住院期間,剛好有理大護理系的同事,帶着一組學生在律敦治醫院進行實習。老師和同學都很認真工作和學習,照顧每一名病人(包括筆者)。

而剛好在這幾天住院期間,區域法院法官裁定蔣麗莉串謀詐騙、欺詐及批准發出不實招股章程三罪成立,需要還押監牢等候判決。蔣麗莉在理大取得博士學位,獲選為理大傑出校友和香港傑青。她犯案所涉及的其中一間上市公司環康集團,亦與理大有密切關係。

過去十多年,理大的公司管治問題多多,除了環康集團外,還有其他公司出現類似私相授受、利益衝突的問題。監管當局實應深入調查,防止類似情況在學術界繼續出現。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11 A18|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林氏力牆:唐英年不應急於「拍馬屁」

由於明年還沒有普選,一般市民仍然無資格參與特首選舉,故此有關各路人馬有意競逐特首的消息,市民只能透過傳媒的報道和「路邊社」消息。

從種種跡象顯示,被傳媒暱稱為「唐唐」的唐英年,對競逐特首職銜最感興趣。傳媒以「跑馬仔」比喻作參選特首,唐唐急於「入閘」,希望盡快得到各方有權有勢人士的支持,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溢於言表。

不少人覺得唐唐面形像馬,他急於入閘跑馬仔,看起來十分有趣。唐唐的生活和政治生涯,又確實和馬扯上不少關係。他是香港賽馬會會員,跟孫公一樣喜愛養馬,名下有多匹馬。以唐唐的家庭背景和財力,應該不用和地產商合資買馬,避免被人質疑有利益衝突之嫌。

論到從政經驗,唐唐有豐富經驗。他在1991年出任立法局議員,九七回歸後成為行政會議成員。2002年,前任特首董建華搞問責制,他退出自由黨,出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長。之後接替因涉嫌偷步買車的梁錦松出任財政司司長。

官場人士相信,董建華2007年卸任後,唐唐便會成為新的特首。誰不知董建華在2005年突然腳痛下台,曾蔭權冷手執了個熱煎堆成為特首,唐唐只能做二奶,出任政務司司長一職,要再多等五年至2012年,年屆60歲時才有希望。

雖然在政界縱橫馳騁了20年,但要找找唐唐的突出政績,確實十分困難,反而令人想起他一系列的失敗政策,包括維港巨星匯、昂坪360、擴闊稅基(引進銷售稅)、西九發展……稍為做得較好的,就是2008年香港負責北京奧運的馬術比賽,這或許是和他面形像馬和熟悉馬性有關。

可能因為忍辱負重多年,唐唐開始表現得急躁,為要爭取各路人馬支持,不惜首先向80後開戰,指摘他們「剛愎自用勇往直前」,很容易「車毀人亡」,接又大拍本地富豪的「馬屁」,爭取他們的選票。唐唐這樣的表現,即使跑出成為特首,也難獲一般市民的支持。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09 A23|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壹角度 : 內銀股前景暗淡

20089月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後,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中國政府為了緩和金融海嘯對經濟的衝擊,在當年11月宣布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方案,大量投資基建和擴大內需,避免經濟增長急速下滑。

內地四大國有銀行,為了配合中央政策,紛紛批出巨額貸款給地方政府和國企,用作大興土木,投資在房地產和基建工程。結果在2009年及2010年,內地銀行的貸款急增,新增貸款每年逼近10萬億元人民幣,這還未計透過會計手法隱藏的貸款。

這些新增貸款,不少是投放在沒有足夠盈利能力的基建項目上,亦有不少是落入貪官污吏的口袋裡,再以不同渠道,流往其他地區作炒賣。相信有不少資金,從內地流入香港炒賣房地產,推高本地樓價。

隨中國經濟在2009年第三季起急速復甦,樓價升,物價上揚,中國人民銀行便開始收緊貨幣供應,不斷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試圖遏止樓價及物價進一步上升。現時存款準備金率已調高至超過20%,令一些國有銀行出現資金不足,需要供股集資的情況。

自從去年初開始,筆者已經對內地銀行的經營前景感到憂慮。雖然過去兩年,內地銀行的業績依然有可觀增長,去年底工行更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銀行股,其他三大國有銀行,包括建行、中行和農行,都打進全球十大市值的銀行榜當中。但這個市值排名上升的現象,反而令筆者更加擔心。

過去二十多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成為全球十大市值的銀行或金融機構,不一定是個良好兆頭,反而是「凶兆」。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急速增長,房地產價格升,日經指數逼近4萬點的水平,全球十大銀行(以資產值計算)中,頭六位全屬日本銀行。之後日本地產泡沫爆破,樓價股價大跌,一眾日本銀行陷入嚴重財務危機,瀕臨破產,日本政府及央行要出招(包括實行零息)打救。

同樣,2008年金融海嘯前,英美兩國的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信貸急升,銀行市值大幅攀升。2005年,全球市值十大銀行及金融機構,差不多全部由英美兩國包辦。2006年之後爆發次按危機,銀行壞賬急增,保險公司(AIG)及投資銀行接二連三出現財困,需要英美政府注資打救。若非政府打救,恐怕出現骨牌效應,所有大銀行都會相繼破產倒閉。

根據一些專家分析,內地銀行貸給地方政府及企業的款項中,最少有兩成以上屬不良貸款,總額超過三萬億元人民幣。不少地方政府投資的基建項目,最終可能成為大白象,收入不足以償還貸款。過去兩年,內銀股A股股價一直低於香港的H股股價,折讓有兩成之多;今年上半年,社保基金陸續減持內銀股。這一切似乎顯示內地投資者可能掌握較多訊息,對內銀股前景感到悲觀。

然而,即使內地房地產泡沫爆破,銀行壞賬急升和出現財務危機,一般人都相信中央政府必定會出手打救,正如之前日本和英美政府的做法一樣。由於內地四大國有銀行已經上市,到時股價必然會大幅波動,投資者最好綁好安全帶,準備玩過山車遊戲。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作者網誌: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壹週刊 | 2011-06-09 A004| 時事| 壹角度 9/6/2011|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林氏力牆:擴建機場對屯門居民有利

機管局公佈《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擴建方案包括未來十多年投資1,300多億元,興建第三條跑道,預計可以為香港帶來超過9,000億元的經濟收益。

九七回歸後,香港的經濟發展可謂乏善足陳,各方面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過去20年,政府再沒有批出興建貨櫃碼頭的土地,任由大財團在深港兩地操控貨櫃碼頭處理費,令香港失去貨櫃吞吐量的領先地位,大量工人因此而失業或者開工不足。

反而九七回歸前,港英政府在八九年六四後,毅然宣佈千億元的玫瑰園計劃,在赤角興建新機場和其他相關基建設施,為香港過去十多年的發展奠定鞏固的基礎。興建新機場,不但沒有花光儲備,反而透過填海和賣地,令政府收入大增,為特區政府留下數千億元的儲備。

過去十年,赤角新機場的客運量由每年3,000多萬人次上升至現時超過5,000萬人次;貨運量更由每年200多萬公噸幾乎倍增至超過400萬公噸。若增長趨勢持續,未來十年機場肯定達到飽和,有需要興建第三條跑道,以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的地位。

不錯,擴建機場需要大幅度填海,增加空氣污染和噪音,令鄰近居民(特別是屯門區)承擔一定的社會成本。市民除了期望有關方面做好環境評估工作,盡量減少對環境生態的破壞外,亦希望環保團體積極和有關方面溝通,避免再出現透過司法覆核延誤工程的情況。

政府正計劃興建屯門至赤角連接路,日後工程完成,除了方便屯門區居民到機場工作外,還可以促進區內物流和旅遊業的發展。因此,擴建新機場對屯門區居民亦帶來不少好處。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07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林氏力牆:五大原因孫公應請辭

人稱「孫公」的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被揭發寓所內有僭建物,民調調查及多份報章的社評都要求他引咎辭職。綜合各方意見,促請孫公下台的原因共有五個。

1)首先,五年前孫公身為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負責落實清拆僭建物的政策。孫公其身不正,寧願被「釘契」也不清拆寓所內的僭建物,變相鼓勵其他業主僭建。

2)孫公現在主管教育政策,剛好政府推出中小學德育及國民教育新政,實應在道德誠信方面樹立良好榜樣,作良好守法的公民,讓中小學生效法。現時兩位主管教育政策的主要問責官員,一位愛好養馬,一位之前專職搞馬會投注,這又如何令市民對本地推行德育和國民教育有信心呢?

3)早前傳媒揭露孫公患上腎衰竭,需要在家洗腎,進行「腹膜透析」治療(俗稱洗肚)。據筆者了解,患腎病而要洗肚的病人,每星期花上十多小時洗肚,精神和身體都十分疲倦。孫公已經年屆六十七,早早過了六十歲的退休年齡,為健康想,實不宜勉強留任。

4)可能由於身體健康欠佳,孫公在監管直資及推行中學縮班的政策上,都惹來各方面的非議。孫公說自己是無牙老虎,難以駕馭直資學校。真擔心他繼續勉強工作下去,會變成「病貓」,更加無力監管全港大、中、小學。

5)有消息人士透露,未來一年政府要落實多項重大教育政策,包括推行大學四年制、分拆教科書及教材、中學縮班等。

正正由於未來一年多政府要落實多項重大政策,故此更不應讓身患腎病、民望極低的孫公留任教育局局長。要一個年近七十,身體患病的老人家勉強撐下去,又是否太殘忍呢?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03 A24|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壹角度 : 孫明揚應鞠躬下台

審計署早前發表報告,指摘政府對新界丁屋僭建問題視而不見之後,傳媒陸續揭發有問責高官及立法會議員,有法不依,知法犯法,在寓所內加建僭建物。現任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被揭發五年前擔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期間,不理會屋宇署發出的警告通知,寧願被「釘契」也不將寓所內的僭建物拆除。

孫明揚出生於1944年,即二次大戰期間,現年67歲,較特首曾蔭權大幾個月。孫明揚在1966年加入政府當政務主任,一直官運亨通,扶搖直上,在港英管治期間升任至政務司。97回歸,孫明揚被借調往候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辦公室,出任政策統籌局長一職,處理政權交接的工作。20027月,董建華推行高官問責制,孫明揚脫離公務員隊伍,出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

孫明揚成為問責局長後不久,便推出「孫九招」,試圖挽救樓市,避免樓價進一步下滑。他當時推出的政策,包括停止賣地和停止興建和出售居屋,都惹來不少非議。政府以賤價出售紅灣半島給地產商,之後地產商有意將居屋拆卸改建成豪宅,更令全港市民譁然,認為是明益地產商。當時有份處理賤賣紅灣半島的官員梁展文,正是孫明揚的下屬。後來梁展文退休後申請加入地產公司工作,被指為收取「延後」利益。

作為主管土地及房屋政策的主要問責官員,孫明揚理應和地產商劃清界線。但他卻沒有這樣做,反而與地產商十分友好,共同購買馬匹。2007年孫明揚被指與當時的地產建設商會會長何鴻燊等人合資購入馬匹,有利益衝突之嫌。但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則認為,買馬事件並不涉及房地產政策,沒有利益衝突。既然孫明揚已開了個「沒有利益衝突」的先例,又難怪他的下屬梁展文退休後急於下海,申請加入地產公司工作。

孫明揚主管土地房屋政策期間,積極打擊非法僭建物,屋宇署發出數以萬計的「警告通知」和「清拆令」,限期要求業主清拆。大約十年前,筆者購買了一個近20年樓齡的住宅單位給家人住,同樣收到屋宇署的通知,要求拆去上手業主留下來的細小僭建簷篷,信件內附有多間工程公司的資料可以代勞(不知政府官員有否入股)。

誰不知付出過萬元清拆費後,才發覺屋宇署修改了內部指引,容許一些細小的簷篷,只要不涉及安全問題,可以繼續存在。筆者眼見隔鄰單位未有理會屋宇署通知,保留簷篷遮擋雨水,自己的單位卻因清拆工程而在外牆留下釘孔,下雨時牆身滲水,自然感到不值和氣憤。

孫明揚以為在他寓所加建的僭建物,面積不過數十平方呎,又沒有即時危險,故此沒有理會屋宇署發出的警告通知。這也難怪,孫明揚掌管土地房屋政策時,容許地產商免補地價(或者以超筍地價)加建露台、工作平台、空中花園等設施,每單位額外加建的面積亦不過數十平方呎。但倘若把全港每年新建樓宇的額外樓面面積加起來,便有一、兩百萬平方呎,這些政府批准的「僭建物」,為地產商帶來過百億元收益。

作為問責局長,加上現時出掌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理應對自己有很高的道德要求,不應知法犯法,損害政府的管治威信。其實,孫明揚早已達到60歲的退休年齡,藉問責制的推行,多賺了七年高薪,總額超過2,300萬元。既然孫明揚身體健康欠佳,實在不應「鞠躬盡瘁」去完成餘下任期,倒不如提早「鞠躬下台」,跟地產商一同養馬,好好享受人生。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壹週刊 | 2011-06-02 A004| 時事| 壹角度 2/6/2011| By 林本利

林氏力牆:招標出書另一政治干預?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主管土地房屋政策期間,有法不依知法犯法,寧願被「釘契」也不理會轄下屋宇署發出的警告通知,多年來在寓所內保留僭建物。

現在孫明揚主管教育政策,立下了一個極壞的榜樣,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同意他應該引咎辭職。孫局長可能為了轉移視線,突然取代副局長陳維安的工作,高調向出版商發出最後通牒。一年內出版商若不全面分拆教科書和教材,政府將自行招標出版教科書。

過去二十多年來,筆者一直有參與教科書出版工作,對這個行業的經營狀況十分了解。導致教科書成本和售價高企的罪魁禍首,正正是教育當局「朝令夕改」的教育政策,以及教科書送審制度,為市場製造不必要的入行障礙。

試看過去十多年的教育政策,包括目標為本課程、母語教學、派位制度改革、考試制度改革(包括加入校內評審)、小班教學、普通話教學、新高中學制(課程加入大量選修單元)……不單浪費大量公帑去增聘教育官僚推行新政,還令出版教科書的成本大增,導致不少書商血本無歸而結業,市場參與者數目大減。

事實證明,分拆教科書和教材根本無法令書價下調。要令教科書的生產成本和售價下降,就需要取消送審制度,減少官僚干預,令市場可以百花齊放,讓老師、家長和學生自由選擇適合的教科書和教材。

政府準備以招標形式出版教科書,只會進一步增加出版教科書的行政成本(包括出版商及政府的行政成本),將出書成本轉嫁給納稅人。政府招標出版教科書,又難保不會出現類似上網學習計劃的招標,涉嫌政治干預招標結果的情況。到時享受高薪厚祿的問責官員和教育官僚,恐怕又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解釋、對質,實際的出書成本肯定更加高昂。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02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