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5年3月26日星期四

壹週刊:《五個小孩》創造香港故事

早前獲好友邀請看早場,說是由楊千嬅擔任女主角,反映教育問題的港產片。筆者聽到楊千嬅擔任女主角,又知道吳耀漢和馮淬帆有份演出,還以為是部「搞笑」片。入座後才知道是一部賺人熱淚,可以令人由頭喊到尾的寫實片,片名叫《五個小孩的校長》。

2009年,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多年,原本已提早退休的呂麗紅,從報章得悉元朗一間村校(元崗幼稚園),以4,500元極低月薪(當時還未有最低工資法例)招聘校長。校監希望找到有心人幫助,教育餘下的五名學生,讓他們至少可以完成該個學年的學習。呂麗紅掙扎一段時間後,決定義不容辭,出任這間只有五名學生的村校校長。今天,這間幼稚園的學生數目,已增至超過60人。《五個小孩》正是以呂校長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電影,導演關信輝把故事搬上銀幕,目的顯然是要我們反思教育的真正意義。

電影一開始講述「怪獸家長」,不惜一擲千金把年幼子女送入幼稚園名校,不斷「催谷」,下課後要補習功課和學習五花八門的東西,誓要子女能夠贏在起跑線。子女升中後,求學目的側重應付公開試,故此造就補習社其門如市,名師年薪過千萬元,補習社甚至成為上市公司,為老闆再賺一大筆。正如片中飾演呂校長的楊千嬅所說,教育竟變成不折不扣的商品,完全失去教育原本應有的意義。

《五個小孩》除了反映香港教育問題,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失衡狀況外,還暴露地產商與新界鄉紳勾結,為求收地和改變土地用途,不擇手段逼遷和殺校。香港的弱勢社群,包括傷殘人士、少數族裔和單親家庭,在教育、房屋、就業和福利上得不到足夠支援,他們的子女缺乏照顧,在極度貧困的環境下成長。

《五個小孩》的導演關信輝過去拍攝過《流浪漢世界盃》,同樣是反映社會實況。故事講述一群被人遺忘的街頭露宿者,如何透過足球比賽重新建立自我,尋找夢想,希望能夠衝出香港,參加「無家者世界盃」。

今次關信輝攝製《五個小孩》,從400名參加面試的小孩中選出五名,悉心栽培訓練。五名小演員的出色表現,令筆者想起童星馮寶寶,盼望她們日後能夠繼續追求演戲夢想,不會被教育制度壓得透不過氣來而放棄夢想。此外,一眾不同世代、不同種族的演員,能夠互相配合,把真實感人的故事,活生生呈現在觀眾眼前。

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在1963年發表演講,重複使用「我有一個夢想」,盼望種族平權,黑人享有真正的投票權。差不多半個世紀後,黑人已可當上美國總統。周星馳在電影《少林足球》中的一句對白:「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不少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輩,他們有理想,有夢想。只可惜我們的管治者,依然相信家長管治方式,以為過去香港依賴地產、金融,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今天依然適用,完全漠視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轉變。

《五個小孩》的演員當中,有多個是港視藝員,因港視不獲政府發牌而失去發揮演技的機會。從近月傳媒報導,知道梁振英的女兒也希望參與電影演出。筆者真期望香港的管治者和家長,能夠改變思維,提供更大空間給年輕一輩。好讓他們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在教育界、創意產業及其他方面追求夢想,生活得更精彩和更有意義,以生命影響生命,為香港創造更多感人故事。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03-26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

壹週刊:港燈資產回報只得3%

今年1月長實宣布重組,與和黃合併而成長和,新公司將於3月18日在港交所掛牌。長和系重組,遷冊海外,相信是李嘉誠覺得在香港已賺夠,業務難再有突破,趁高價套現。其實早於2011年3月,和黃把深港兩地的港口業務分拆,成立和記港口信託,並且在新加坡上市,作價高達685億元,獲利440億元。之後深港兩地港口業務利潤倒退,和記港口信託股價大跌,可見李氏的眼光十分獨到。

自從2012年7月梁振英上台出任特首後,長和系加快撤資套現行動。和黃在2013年7月有意出售百佳業務,但因多名潛在買家出價「未到價」而放棄,最後在去年3月出售近25﹪屈臣氏股權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套現440億元。但這兩次高價套現行動,仍然不及電能出售50.1%港燈股權所帶來近530億元利潤。

電能未分拆港燈上市前,總資產值不過500多億元,資產淨值123億元,為何分拆後竟然能夠為港燈帶來500多億元利潤?相信不少投資者也不明白箇中道理和原因。上市公司的資產不一定以市價入賬,可能是以購入價入賬,每年再扣減折舊開支。由於港燈受到利潤管制計劃保障,准許利潤是以固定資產的賬面值計算,故此公司不能隨意按市價調整資產值。

例如2013年港燈的固定資產賬面值為491億元,以准許回報約10﹪計算,當年港燈的准許利潤便有49億元。去年1月,電能分拆港燈上市,上市前港燈重估固定資產值,重估後的所謂「公平價值」為722億元(年終下跌至715億元),以49億元的准許利潤推算,固定資產回報率約6.8﹪(49億÷722億),屬於合理水平。然而,固定資產回報率與港燈實際賺到的資產回報率及股本回報率並不相同,因為要考慮其他資產的價值和負債。

港燈上市前,向銀行貸款近500億元,當中270多億元用作償還母公司電能,故此上市後港燈每年利息支出(財務成本)將由不足3億元激增至超過10億元。上市前經過重估資產值,港燈的資產淨值仍不過224億元,但新公司向電能付出的收購代價高達560億元,故此產生336億元的「商譽」價值。按照港燈說法,這商譽來自「因生產並供應電力予香港而帶來的未來穩定現金及利潤及擁有專長及技術的港燈全體從業人員。」港燈最後以招股價下限(5.45元)上市,市值約480億元,遠低於原先560億元的估值,上市後市值更一度下跌一成多。

公司在2014年依然以336億元商譽入賬,令總資產值暴升至1,128億元,電能亦因為以高價出售港燈而獲得巨利。若以港燈全年利潤30多億元計算,資產回報率跌至3﹪左右。上市後,港燈的總負債高達600多億元,超過總資產值的一半,較千萬元豪宅只能按五成還要高。但不要忘記,總資產值中有336億元是「商譽」,隨時按市況而變動。若撇除這「商譽」價值,負債比率更高。去年和記港口信託便要為「商譽」減值190億元。

2018年後政府有機會進一步調低兩電的准許利潤,到時息口亦可能上升2-3﹪,港燈能否繼續提供穩定現金及利潤,實在存着很大變數。那些打算靠港燈收息的小投資者,實要明白箇中風險。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03-19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5年3月12日星期四

壹週刊:多元發展為年輕人創造空間

今年一月,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發炮攻擊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指摘刊物有主張「港獨」的傾向,與年輕學生「駁火」。一個多月後,財爺曾俊華發表財政預算案,不在「港獨」問題上糾纏,反而很聰明地再三強調「香港人」身份,以作為「香港人」感到驕傲。

去年香港經歷79日的「佔領運動」,整個社會進一步撕裂,理應休養生息,修補社會創傷,回應年輕人的訴求。事實上,「港獨」根本脫離現實,沒有市場,絕大部分港人以「香港人」的身份為榮,不少內地高幹子女亦爭相來港申領一張「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搶購港貨,這反而值得當權者深切反思。

曾財爺除了政治技巧遠較梁振英成熟,政策上亦跑贏幾條街。綜觀今次財政預算案,整體表現遠勝施政報告,獲得大多數市民讚許。當然,錄得九百多億元財政盈餘,財爺較容易博取到掌聲,可以先撥275億元設立房屋儲備金,又可以「派糖」340億元,依然有數百億元的盈餘。

筆者以為今次預算案最大的亮點,就是政府似乎開始覺醒,知道香港經濟不能再像回歸前,太過倚賴地產和四大支柱行業,應該多元發展,為年輕人創造空間,這正好回應不少人(包括筆者)多年來的呼籲。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或之後成長的一輩,與之前的一代的經歷已截然不同。隨着香港經濟增長和發展,物質生活改善,新的一代有更多機會參與文化和藝術活動,對創意工業有濃厚興趣。只可惜回歸後十多年,政府對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無心無力」,西九和數碼港只是用作利益輸送。結果蹉跎歲月,浪費年輕人在這方面的才能。

預算案談到經濟發展時,不再老調重彈,反而一開始便提倡多元發展,大談初創企業、社會企業、時裝業、電影業及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財爺一再強調政府為更多青年人、香港人、年輕一代提供自我實現的平台,讓「渴望心中富有」的新一代充分發揮創造力,帶動香港經濟多元發展。

政府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50億元,預留1.5億元發展社企,向時裝業投放5億元新資源,向「電影發展基金」再注資2億元。並且撥款3億元推行「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為合資格的藝團所籌得的私人捐款和贊助,提供配對。筆者多年前參與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時,已建議政府引入「配對資助計劃」,認為有關計劃在大學籌款上成效顯著,現在政府終於肯落實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反對政府資助社企,認為政府不應資助虧本的企業,應該由市場決定企業能否生存。這種完全由市場主導的思維,已不合時宜,漠視市場的缺陷,社企可以創造的正面「界外」利益。

筆者的好友紀治興不時提到,一些社企讓更生人士有機會就業,重投社會,可以避免他們因走投無路而再次犯案,節省政府在懲教署方面的開支。根據今年預算案,懲教署在監獄管理方面的每年開支約26億元,以8,800名在囚人士推算,平均每年花在每名在囚人士身上接近30萬元。社企若能協助更生人士就業,從事有價值的生產活動,將有助降低政府開支。

筆者的願景是每間私人企業都顧及社會整體的長遠利益。企業若只顧短期賺取最大利潤,一味強調弱肉強食,不理會生態環境,以及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實非人類長遠之福。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03-12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5年3月5日星期四

壹週刊:港大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今年一月,特首梁振英發表的施政報告,在引言中嚴厲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指摘刊物主張香港「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之後不久,左派報章連珠發炮,攻擊港大法學院前院長陳文敏,內容還包括未公開的大學研究評審報告。

左 派報章指陳文敏不務正業,把太多心思放在政治活動,拖累了學術研究質素,並指陳文敏包庇下屬戴耀廷發起「佔中」行動和接受有問題的捐款。隨後有報章披露擔 任港大校監的梁振英,自己或透過其他人士,向港大校委會委員施壓,阻止陳文敏出任港大副校長,以及運用權力刪減港大名譽博士名單。

面對上述 一連串干預大學自主、學術和言論自由的事件,港大的領導層,包括校委會主席和大學校長及其他高層,都沒有作出積極回應,或者提供多些資料,亦沒有人敢站出 來作證,以捍衞大學的核心價值。既然大學的領導層也不着緊大學自主和學術自由,不學無術的當權者以及他們的「打手」,自然有恃無恐,繼續向個別學生和學者 進行政治打壓,出言侮辱和恐嚇,藉以警惕其他學生和學者。

作為港大的畢業生,看見自回歸以來十多年,大學個別高層依附權貴,是非黑白不分, 背離「明德格物」的校訓,實在令人痛心。1996年,鄭耀宗從城大過檔港大,接替王賡武出任校長。鄭校長在任期間,被指透過副校長黃紹倫向民意研究計劃主 任鍾庭耀施壓,要求鍾停止發表對董建華施政不利的報告,又威脅會「陰乾」研究經費。經過港大校委會成立的獨立調查小組深入調查,鄭校長在2000年9月為 其事件請辭。

2002年,港大覓得徐立之出任校長。徐校長上任後積極向商界籌款,期望爭取更多資源去聘請一流教授,提升港 大的世界排名。2005年,港大宣布獲本地首富李嘉誠及李嘉誠基金會捐出10億元,並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當時不少港大醫學院校友反對大學「出賣」醫學院的冠名權,但校方卻置若罔聞。

自港大醫學院改名後,負面新聞便不絕於耳,當中包括前院長林兆鑫侵吞捐獻及病人診金,外科系前系主任黃健靈偽造賬 目,兩人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的控罪均告成立。此外,醫學院不時傳出人事鬥爭,同事之間互告誹謗,學術研究被揭發多番造假等。

2011 年8月18日,港大邀請當時的副總理李克強出席百周年校慶,坐在頭位的絕大部分是官商巨賈,過去為大學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學者和校友卻未獲邀請,而示威抗議 的學生則被拒諸會場百米之外,甚至被禁錮。李克強獲安排坐上「校監椅」,而前港督衞奕信卻要站在第二排側邊位置。

校長徐立之在同年10月宣布決定不續任, 外界揣測與「818」政治風波有關。港大之後物色新校長,經過兩年時間覓得現任校長馬斐森,成為港大41年來首位非華人校長。

港大每年獲納稅人資助數十億 元,大學高層年薪動輒超過400萬元,不少更享有「終身」(tenure)職位,無須擔心被炒。在養尊處優的工作環境下,實應對社會上種種不公不義的事情 作出批判,包括小圈子選舉制度和政府政策向大財團傾斜。只可惜,大學高層不單沒有捍衞學術自由和批判社會,反而爭相與權貴打交道,賺取更多外快(不用上 繳)和為退休生活鋪路。既然大學高層自貶身份,侮辱自己,自然招致權貴的輕視和侮辱。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03-05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