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誠哥為何唱衰經濟?

最近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出席業績發報會,指現時香港經濟是20年來最差,並寄語「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呼籲不同政治取向的人不要再傷害香港,令香港競爭力繼續下跌。
誠哥的言論出街後,一眾專欄作家及應聲蟲同聲附和,認為誠哥對經濟的看法十分準確,市民和投資者不可不信。現時香港失業率仍處於3.3%的低水平,遠遠低於2003年沙士時超過8%的水平,又怎能說經濟是20年來最差?此外,若然誠哥有遠見,便應早一兩年提出警告,呼籲市民不要盲目入市買樓和買股,而非等到現在市民持有大量「蟹貨」後才唱衰香港。
其實早於2013年中,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息率升穿3厘時,負債過萬億元的長和系(包括轄下聯營和合營公司)已察覺到形勢不妙,有需要套現減債,誠哥自己也公開說過要減債。之後兩年多,長和系便動作多多,在香港和內地不斷出售大量資產套現,在內地「走資」速度之快,促使官方喉舌要發炮攻擊,別讓李嘉誠跑了!

其實誠哥在香港「走資」套現的規模遠較內地為大,只不過本地官方喉舌甚少評論,受人錢財的評論員不敢出聲,誠哥轄下的喉舌更說在商言商,在自由市場上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是天經地義。但誠哥要出貨,明顯對經濟及經營前景不感到樂觀,為何當時又聽不到這些應聲蟲提醒市民和投資者,不要隨便在高價接收誠哥的樓盤和股票。

2014年1月電能分拆港燈上市,之後再出售近20%股權給卡塔爾投資局,令電能持有的現金增至700億元。2015年1月,長和系再接再厲,宣布合併長實及和黃,再分拆長地上市,美其名是釋放公司價值,實質又是為了套現,方便日後進行收購。經過一輪搞作後,重組後的長和持有現金增至超過1,200億元。換言之,現時電能及長和持有現金高達2,000億元,但港燈及長地則因為分拆而要額外舉債千多億元,用作償還電能及長和。去年6月重組後,長和及長地股價及市值大跌。
長和系原本去年11月進行第三輪重組,長建及電能將會合併,殺掉電能後便可以派送更多現金股息給長和及誠哥。由於換股比率偏低,遭到電能小股東反對。到今年2月23日,長建突然宣布發行近5%新股,套現90多億元。兩日後,恒指公司宣布把長建納入恒指成分股,股價飈
升至81元,之後又回落至74元。

正如之前所述,長和及電能手上已持有2,000億元現金,長建若然「欠水」,大可以透過電能派發巨額現金股息補充,實毋須在市場抽水,增發股份,損害原有股東的利益。另外,過去兩年,長實及長地趁政府減辣,以高價出售大量樓花套現,包括萬多元一呎的新界劏房。現在樓市下滑,不少已認購樓花的小業主苦不堪言。當時又聽不到誠哥提醒準買家經濟將會是20年來最差,反而聽到有人說樓市領先經濟的荒謬言論。
正如誠哥所說,黃台之瓜,何堪再摘。香港經濟受盡財閥壟斷的禍害,不少行業的競爭力大幅倒退,年輕一輩看不到前景。而財閥則趁高價套現逃跑,在市場抽走2,000多億元,經濟又怎會好?現在唱衰香港,好方便低價入貨。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3-31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3月24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全民退休保障 必須多管齊下

去年12月,扶貧委員會正式開展為期六個月的退休保障公眾諮詢。政府拋出「不論貧富」及「有經濟需要」兩個方案讓公眾討論。

關於香港應否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已經討論了半個世紀。上世紀九十年代,港英政府曾經作過廣泛諮詢,最終放棄推行隨收隨支的「老人退休金計劃」,引入現行的強積金計劃。

經過十五年的驗證,強積金計劃明顯未能有效解決打工仔的退休生活問題。強積金除了收費高、回報低,長期跑輸盈富基金外,還有僱主供款可以用作對沖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變相成為無良僱主的提款機,蠶食打工仔的戶口結餘。

現時強積金戶口結餘約為6,000億元,以平均收費比率1.6%計算,一年便蠶食100億元。保守估計,過去十五年,打工仔的強積金被金融機構(包括中介人及基金公司)蠶食800多億元,數字還未計算基金公司經常買賣的交易費用。

最離譜的是法例竟然容許管理強積金的基金公司,可借出不多於10%強積金資產,用作沽空活動,即所謂「借貨沽空」。大鱷借貨沽空,質低股份,強積金持有人眼見增長基金的單位價格大跌,在低價時沽出增長基金轉買保守基金。當股市反彈時,便白白失去基金單位價格大升的得益。

筆者年多前已建議政府優化強積金計劃,除了要求中介公司提供低收費,追蹤大市的「核心基金」(或預設投資策略)給打工仔選擇外,亦應考慮引入「公共年金」計劃。打工仔65歲退休時,把強積金戶口結餘(加上積蓄)投放在公共年金計劃,便可每月獲發一定金額的養老金,金額隨通脹調整,類似公務員長俸。

退休人士把強積金及積蓄投放在公共年金計劃,政府可以把收到的款項購買追蹤大市的基金。例如以100萬元用作購買盈富基金,年息4厘多,一年便有4萬多元,可以每月發放3,000多元養老金。過去五十多年,恒指成分股股息收入平均有3.6厘,即使市況波動,政府亦可以動用公帑暫時支付養老金,待日後市況轉好時再償還庫房。

筆者高興聽到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推介公共年金計劃,今年財政預算案建議推出為長者而設的銀色iBond,保證年息最少2厘,以及把安老按揭計劃擴展至未補價資助房屋,可算是從正確方向邁進。日後政府應推出公共年金計劃,入場費100萬元,保證每年最少4%回報,相信必然吸引大量退休人士認購。私營金融機構同樣可以提供類似計劃,與政府公共年金競爭。若然4%的保證回報也做不到,金融機構實應退出基金市場,不要再欺騙小市民的金錢。

現時全港共有百多萬個自住物業,70多萬人擁有超過100萬元流動資產。政府協助擁有物業的長者申請安老按揭,為較舊的樓宇提供擔保。另外,向擁有過百萬元流動資產的長者,以及300多萬強積金及職業退休計劃參與者提供公共年金計劃,讓他們每月收取至少數千元退休金,直至終老。再加上20多萬公務員,退休後可獲得長俸,絕大部分港人退休生活已經得到保障。政府的資源,應該集中支援那些「漏網之魚」,向他們提供基本退休生活津貼(不是綜援)。

香港確實需要全民退休保障,但政府卻不能一刀切,必須多管齊下,顧及政府財政承擔能力,以及市民本身的財政能力和實際經濟需要。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3-24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3月17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市價由「傻瓜」決定?

金融海嘯已過了七年多,全球央行不斷推行量寬(QE),收購政府債券和垃圾債券,但經濟依然未見起色,正處於衰退和通縮的邊緣。電影《沽注一擲》在香港上畫期間,適逢全球股市大跌,「沽空」股市的投機者財源廣進,不禁令長線投資者感到欷歔。

過去十多年,全球股市有波幅,無升幅,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正是衍生工具氾濫。香港恒指1964年起步時是100點,到2000年升上18,000點,但近月重返18,000點水平,16年來沒有寸進。其他歐美及新興市場股市亦有類似情況,更不用說日股早於30年前,即1986年,日經指數已處於15,000點。

投資者購入房地產或股票,自然是期望資產價格穩步上升,並且定期收到租金或股息。若然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或持有的股票缺乏信心,擔心價格下跌,他們可以選擇把物業或股票出售套現,等待價格下跌至合理水平時再入市。

投資市場本應由持貨的投資者,以及沒持貨的準買家組成,他們在市場上放盤買賣,最終市價由他們決定。只可惜市場不純粹由投資者和準買家組成,還有所謂做對沖和套戥的人,以及透過價格波動而賺快錢的投機者。財務學說這些市場參與者,幫助市場尋找出合理價格,令市場更有效率。

但事實告訴我們,這些所謂市場參與者,總體而言不過是社會的寄生蟲,不單未能幫助市場尋找出合理價格,反而不時令市場大幅波動,完全偏離合理價格水平,誤導真正的買家和賣家,令他們變成「傻瓜」,高價接貨,賤價沽貨。

2014年初,本地樓價由2013年高位下調約5%,中原指數由123點跌至117點,同期市民收入上升約5%,正好讓過熱的樓市軟着陸。財金官員在2014年5月卻突然放寬地產商賣樓花,買家入伙後才計算半年換樓期(可豁免繳納雙倍印花稅)。由於樓花買家不急於出售手上物業,以致二手成交銳減,每月跌至只得三千宗。在二手盤不足的情況下,樓價大幅飈升,中原指數在一年間上升兩成多。不少市民擔心樓價繼續飈升,恐慌地搶購樓花和二手樓,竟然願意付出數百萬元認購百多呎劏房,變了「傻瓜」。有從事地產業的人告知筆者,一些地產商為了高價開盤,找友好在同區抬高二手樓價(然後撻訂),又在一手市場人為地製造超高認購數字,請君入甕。

電影《沽注一擲》提到有基金經理預期美國樓市爆煲,便想到與投資銀行對賭,透過信貸違約掉期(CDS)這類衍生產品,在樓市下挫中取得巨利。結果是CDS氾濫,就連貸款給業主買樓和發行次按債券的金融機構也大量認購,賭自己公司破產,整個金融市場已完全扭曲,「賤精」橫行,如此市場,到底又有何效率可言?

至於股市,交易所和監管機構容許無貨的投機者可以「借貨沽空」,實在很富想像力。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又有哪個「傻瓜」願意把股票借出,賺取些微利息,讓投機者把股價推低至賤價水平而自遭損失?由於市場容許借貨沽空,故此市價並不真正反映持有股票的人對投資前景的看法。事實上,股市每日成交金額不超過股市總市值的半個百分點,由一小撮「傻瓜」,以及借貨沽空和造市的人去決定市價,又如何說得通?

正如其他賭博一樣,投資者之間的得失不過是零和遊戲,他們甚至要輸掉交易費用。筆者始終相信,長線價值投資法,才能為投資者帶來真正利潤。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3-17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3月10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監管寬鬆 股市成大鱷提款機

自從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開通後,香港股市波動幅度大增,變成內地走資及大鱷的提款機,國企股指數一度跌穿7,500點,市盈率低見5.5倍。本地監管機構若然繼續放縱大鱷,不認真徹查違規造市行為,恐怕在本地上市的國企股,股價仍會屢創新低,國企指數隨時見6,500點,恒指將被拖累,跌至16,000點水平。

眾所周知,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由於資金自由流動,上市機制漏洞百出,監管寬鬆,故此方便內地貪官污吏進行洗黑錢活動,讓一些垃圾企業在港上市抽水。金融大鱷亦很容易在市場散播謠言,透過製造恐慌和造市賺個盆滿鉢滿。加上小股民喜愛短線跟風炒賣,自然成為大鱷的點心。過去十多年港股有波幅無升幅,最終只肥了一小撮造市的大鱷,大部分散戶都損手爛腳。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全面爆發後,歐美以至新加坡的監管機構,都發覺大量很有名堂的金融機構,從事違規活動,包括協助客戶洗黑錢、逃稅、銷售「有毒」的金融產品和衍生工具,操控同業拆息市場和外匯交易。最令人驚訝的是全球外匯市場24小時操作,每日成交額數十萬億港元,竟然可以人為操控,被擒獲的金融機構願意支付罰款,即默認曾經造市。只可惜實際被罰的是金融機構的小股東,從事違規活動的「賤精」早已袋走數以億元計的薪酬和花紅,毋須為事件負責。

至於香港,港元拆息市場及港元買賣的規模相對細小,大鱷若然聯手借入及沽空港元,推高港元拆息,推低港元兌美元的匯價,實在易如反掌。這些大鱷早已沽空期指和港股,透過推高拆息和推低港匯(蝕些少匯價和利息),人為地製造恐慌,在期貨及股票市場賺個不亦樂乎。最可笑的是個別傳媒幫助大鱷造勢,不單大篇幅免費報導大鱷的宣傳廣告,還誇大拆息的上升及港匯的下挫幅度,說拆息由0.4厘「飈升」0.2厘至0.6厘,港匯「大幅下挫」至7.829港元兌一美元,令散戶恐慌沽售股票。

今年1月和2月的大跌市,已經是過去10個月的第三次。去年4月初大量資金流入香港,恒指在短短一個月內由25,000點升上28,000點以上;到7月初大幅下挫至23,000點以下。之後在7月底回升至25,000點以上,到9月又下挫至20,000點。10月底重上23,000點水平,到今年2月跌至18,000點。同期國企指數的跌幅更驚人,由高位14,962點跌至7,498點,下挫50%之多。

很明顯,今次跌市的戰場在國企股,大鱷趁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及地方債問題嚴重,大舉沽空國企指數期貨指數及國企股,未平倉國企指數期貨合約一度超過50萬張,遠遠高於10多萬張的恒指期貨合約。假設淡友在國企指數10,000點以上沽空,當指數下挫2,000點時平倉,每張合約便可大賺10萬元(每點50元),50萬張合約即可賺取500億元,數字還未計算高價沽空國企股,低價補倉可獲的利潤。

今年2月12日的跌市,國企指數40隻成分股的總市值跌至只得3萬多億元,其中6隻重磅股佔國企指數比重超過50%,佔總市值六成多;一隻建行市值已達1萬億元,佔總市值三成多。若然扣除中央機構的持股量,它們真正流通(即街貨)市值不過1萬多億元,故此很容易被大鱷操控股價,借貨沽空殺好友,或者突然搶高股價挾淡倉。監管機構若不正視市場低流通量的問題,放縱聯手操控市場,甚至無貨沽空等違規活動,恐怕食髓知味的大鱷,會像97及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在期貨及股票市場不斷提款。到時肯定把已經疲弱的經濟,再進一步推下去。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3-10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2016年3月3日星期四

壹週刊(壹角度):長建何以成為恒指成分股?

今年2月25日,期指結算前夕,恒生指數公司宣布,把長江基建納入恒指成分股。消息公布後,長建翌日股價飈升至81元,市值高達2,000億元;持有長建76%股權的長和市值亦不過3,600億元。當日長建預期市盈率(PE)高達20倍,遠高於恒指8倍的市盈率。

過去兩年多,長和系已經多次宣布分拆和合併系內公司,說是要釋放系內公司價值(其實是為了套現)。長和系重組的消息,讓市場「有心人」有機會把系內各公司的股價舞高弄低,小股民若然跟風炒賣,隨時中招,損失可以十分慘重。

2014年1月,系內的電能率先將港燈分拆上市,由於市場反應欠佳,即使只能以招股價下限定價,首日掛牌依然跌穿上市價,令捧場客損手。

現時電能仍然持有港燈33%股權,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上市時入股20%,與長和系關係密切的投資銀行高盛持股7.5%,卡塔爾投資局去年中購入19.9%股權,這四個主要股東合共持有超過80%港燈股權。換言之,市場真正流通股份不足20%,合共約100億元,港燈每日成交只得幾千萬元,「有心人」要舞高弄低確實易如反掌。

去年1月,長實和黃宣布世紀重組,6月3日重組後長和取代長實,長地取代和黃恒指成分股地位。恒指公司破例讓一間新上市、未有業績的公司成為恒指成分股,基金經理自然要吸納長地,首日掛牌股價隨即衝上77.55元,市值高達3,000億元。記得當時還有人說長地每股值90多元,不知這些唱好的人(以及幫長地估值的專業人士),有否趁「低」吸納。

重組後,長和及長地兩間公司市值一度逼近8,000億元,近月跌至只得5,000億元,長地市值更大跌近半。那些相信重組能釋放價值的人,若然在高位接貨,現在肯定苦不堪言。

長和世紀重組後不久,長和副主席李澤鉅在去年9月,宣布重組自己有份「湊大」的長建(但靠港燈及港人的奶水餵養),將電能合併到長建內,市場估計合併後長建可以取代電能,再次成為恒指成分股。李澤鉅提出每股電能可獲分派1.04股長建,並獲派5元特別股息。由於換股比率偏低,合併計劃得不到小股東支持;即使李澤鉅後來願意提高換股比率至1.066,最後依然被小股東否決合併方案。

去年11月合併方案遭到否決後,長建股價反而不斷上升,甚至超越電能的股價。筆者還以為「有心人」舞高長建股價,想要證明小股東的決定是錯誤的,方便將來再搞合併。近日恒指公司把長建納入成分股,才恍然大悟,可能有人早着先機,從中大賺一筆。

現時長和系已有三間公司屬於恒指成分股,包括長和、電能和長地,合共佔恒指比重7.4%。股東長和持有76%長建股權,另外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佔8%,加起來已84%,餘下市場流通量只得16%,較港燈還要低,市值不過300億元,以如此低的流通量又怎能成為恒指成分股?

過去數個月,長建成交量上升,不過是因為合併消息帶動。長建海外基建業務回報率極低,加上外匯大幅貶值,實在看不到有什麼利好因素。若然長建合資格成為恒指成分股,那麼恒指公司又為何在2008年將之剔除?最巧合的是在2月23日,即消息公布前兩日,長建剛好發行12億美元證券認購協議,為此長建將發行1.31億股新股,每股作價約71元,佔擴大後股本近5%。

過去兩年多,長和系實在太多特別消息,恒指公司選取成分股的決定亦來得突然。有關方面實應進行調查,看看當中有沒有人藉內幕消息炒作圖利,以保障廣大投資者的利益。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3-03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