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香港保齡球運動員車菊紅在1986年的亞運會中為港隊取得第一面金牌後,港隊在歷屆亞運會的表現一直穩步上升,獎牌總數由1986年只得的5面上升至今年的40面,增長了7倍。在缺乏政府及商界的支持下,港隊的表現實在值得市民稱讚。
港隊在今屆亞運會單車項目,取得4面金牌、4面銀牌和1面銅牌,成績實在好得叫人難以置信。女單車手黃蘊瑤「炒車」後仍然堅持負傷上陣,最後取得1面銀牌;「老將」黃金寶在公路賽衝刺受阻,金牌失而復得。各單車隊成員,不論是領隊、教練、選手,或其他工作人員,都表現得十分齊心,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一幕又一幕令人感動的比賽場景,實在叫人難以忘記。
雖然香港的單車隊在過去多屆的亞運會都有出色表現,但是香港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標準的單車場館給運動員進行訓練和比賽。港隊成員經常要離開家人,往內地接受艱苦訓練,令運動員有「寄人籬下」的感覺。亦由於缺乏訓練場地和比賽場館,本地單車運動員只能集中在公路上訓練和比賽,不時出現交通意外,先後有多名運動員因此而受傷,甚至死亡。
2006年香港單車隊在多哈亞運會中取得2面金牌,政府承諾在將軍澳興建單車室內場館,但工程一拖再拖,要到2013年才有望落成,政府當日的承諾還未兌現。
筆者自小喜愛足球運動,但由於區內缺乏足球場,小學時要在屋內的空地、大廈走廊及天台踢波。升上中學後,與同班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踢波,至今已踢了三十多年,但經常面對租不到場地的問題。筆者相信透過運動,可以鍛鍊個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團隊精神,對參與者的學業和事業都有很大幫助。
特區政府經常提到要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要與紐約和倫敦看齊,吸引資金和人才匯聚香江。然而,環顧世界各地的大都會,除了重經濟發展外,還會重視體育、文化和藝術等方面的發展,鼓勵人民強身健體和追求物質以外的優質生活,讓人民有機會在各方面發揮天賦才能。
現時特區政府擁有巨額外匯基金和財政儲備,實應有足夠財力進一步推廣本地體育運動,培育更多精英運動員。本地商界在賺取豐厚利潤之餘,亦應考慮多些回饋社會,與各體育總會合作,培訓更多傑出運動員。商界可以提供就業機會給運動員,讓他們不用太過憂慮退役後的生活。
雖然香港地方細小,但其實還有很多土地可作發展,提供更多體育和文化設施給市民使用。看看九龍東面的舊機場和西面的填海區,以及新界地區,還有數百公頃土地可作發展。這些空置土地,早已規劃用作興建新的體育場館或文化藝術設施。但過去十多年地皮卻一直空置,只見豪宅和洋房在地皮附近不斷湧現,還要再多等十年八載,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可以看到有關體育及文化設施的落成。
在香港,市民享用的體育康樂設施出現貧富極之不均的情況。一般市民要輪候長時間租用政府體育康樂設施,但少數人卻可以享受政府的巨額土地資助,在幾乎免地價或免租金的全海景土地上,興建豪華俱樂部,只供少數會員享用俱樂部的體育及康樂設施。政府又額外批地給地產商興建「公共」休和康樂設施,但結果地產商卻將設施「私有化」,把一般市民拒諸門外。
不論特區政府是否申辦2023年亞運會,申辦又是否成功,市民都期望政府官員能夠兌現承諾,盡快投放更多資源興建體育設施,推廣體育運動普及化。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出處: 壹週刊 | 2010-12-02 |A004| 時事| 壹角度 |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