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宣布與地產商新世界發展合作,把尖沙咀星光大道重建及活化工程交給新世界負責,並且打算簽訂為期20年的管理合約,直至2035年。
政府沒有經過公開招標便批出合約給新世界,自然惹來各方批評。負責有關項目的康文署高官要四出「解畫」,強調有關工程及管理合約不會為新世界帶來利潤,政府依然享有相關土地的擁有權及最終管理權。
看見康文署高官備受指摘,確實替他們感到不值。首先,他們不過是公務員,並非負責制定政策,只是負責執行。若然要問責,亦應找民政事務局,而局長正是剛接替曾德成的劉江華。劉江華指星光大道自2004年起一直由新世界營運,現在重建及活化鄰近大片海濱優質地帶,雙方繼續合作是「順理成章」。
副局長好一句「順理成章」,隨即促使市民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查究有關擴建計劃未經公開諮詢和公開招標,是否順理成章,符合政府既定程序。
今次政府未經公開諮詢和公開招標,便把尖沙咀海旁大片土地交給新世界發展和營運,自然令人想起十多年前,時任特首的董建華以同樣方式,把港島薄扶林臨海26公頃土地批給李嘉誠兒子李澤楷發展數碼港。雖然兩個項目的規模及營運模式有所不同,但政府沒有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實在叫人感到驚奇。
1998年,李澤楷的盈科拓展集團,聯同一眾財技高手及前電訊管理局局長,向政府提出數碼港構思。負責的政府官員說是盈拓首先提出計劃,只有該公司有能力吸引高科技公司來港經營。之後又說為了追上世界科網潮流,要保證數碼港盡快落成,故此沒有時間公開招標。
政府把土地批給盈拓後,要先行負擔前期工程費用,還要經過多年洽談才能落實補地價金額,所需時間遠多於公開賣地,兼且要等待至項目完成才能取得所有售樓分賬收益。而當日負責有關項目的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鄺其志,事後離開政府加入由李業廣當主席的港交所,出任行政總裁。
最要命的是盈拓原本是一間成立時間很短,資金有限,連發展地產經驗也沒有的公司,卻可以藉着數碼港項目借殼上市(公司叫盈動),之後股價大幅飈升,製造科網泡沫。2000年2月,盈動更宣布舉債900億元吞併百年老店香港電訊,把股價推上142元(以五合一後計算)。合併後李澤楷及一眾公司高層率先出售股權套利,股價隨即大瀉,一度跌至不足兩元。數碼港最終變成地產發展項目,並沒有協助香港追上世界科網潮流。
還記得2005年1月,當時的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在報章發表文章,否認數碼港項目存在「官商勾結」和「利益輸送」。但文章無助董建華平反,兩個月後董建華因「腳痛」下台。
政府沒有經過公開招標便批出合約給新世界,自然惹來各方批評。負責有關項目的康文署高官要四出「解畫」,強調有關工程及管理合約不會為新世界帶來利潤,政府依然享有相關土地的擁有權及最終管理權。
看見康文署高官備受指摘,確實替他們感到不值。首先,他們不過是公務員,並非負責制定政策,只是負責執行。若然要問責,亦應找民政事務局,而局長正是剛接替曾德成的劉江華。劉江華指星光大道自2004年起一直由新世界營運,現在重建及活化鄰近大片海濱優質地帶,雙方繼續合作是「順理成章」。
副局長好一句「順理成章」,隨即促使市民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查究有關擴建計劃未經公開諮詢和公開招標,是否順理成章,符合政府既定程序。
今次政府未經公開諮詢和公開招標,便把尖沙咀海旁大片土地交給新世界發展和營運,自然令人想起十多年前,時任特首的董建華以同樣方式,把港島薄扶林臨海26公頃土地批給李嘉誠兒子李澤楷發展數碼港。雖然兩個項目的規模及營運模式有所不同,但政府沒有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實在叫人感到驚奇。
1998年,李澤楷的盈科拓展集團,聯同一眾財技高手及前電訊管理局局長,向政府提出數碼港構思。負責的政府官員說是盈拓首先提出計劃,只有該公司有能力吸引高科技公司來港經營。之後又說為了追上世界科網潮流,要保證數碼港盡快落成,故此沒有時間公開招標。
政府把土地批給盈拓後,要先行負擔前期工程費用,還要經過多年洽談才能落實補地價金額,所需時間遠多於公開賣地,兼且要等待至項目完成才能取得所有售樓分賬收益。而當日負責有關項目的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鄺其志,事後離開政府加入由李業廣當主席的港交所,出任行政總裁。
最要命的是盈拓原本是一間成立時間很短,資金有限,連發展地產經驗也沒有的公司,卻可以藉着數碼港項目借殼上市(公司叫盈動),之後股價大幅飈升,製造科網泡沫。2000年2月,盈動更宣布舉債900億元吞併百年老店香港電訊,把股價推上142元(以五合一後計算)。合併後李澤楷及一眾公司高層率先出售股權套利,股價隨即大瀉,一度跌至不足兩元。數碼港最終變成地產發展項目,並沒有協助香港追上世界科網潮流。
還記得2005年1月,當時的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在報章發表文章,否認數碼港項目存在「官商勾結」和「利益輸送」。但文章無助董建華平反,兩個月後董建華因「腳痛」下台。
既然尖沙咀星光大道擴建項目屬蝕本工程,不會為新世界帶來利潤,政府官員及新世界負責人又何須懼怕公開招標,擔心其他地產商會搶奪這「蝕本貨」。還望特首梁振英及民政事務局局長吸取數碼港一役的教訓,儘快把項目公開諮詢和公開招標,以釋除公眾疑慮。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09-17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09-17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