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香港股市從高位開始大幅回落,恒指一度大跌近三成,而國企股指數跌幅更達四成。股市大跌,加上人民幣貶值,令不少炒家損手爛腳,自然影響樓市表現,樓價隨之下滑。
根據過往經驗,樓市往往隨股市及經濟表現欠佳而下跌,滯後大約數個月。因此,股市在今年四、五月見頂回落,而樓價在十月開始向下回調,是正常不過的現象。今年七月,筆者一再呼籲手上持有多過一個物業,負債較重的業主,要趕快售樓套現。
只可惜,樓市往往不能以理性角度去分析,準買家容易受情緒影響,被發展商的廣告手法蒙蔽。他們明知樓價處於高危水平仍然爭相入市,排隊認購發展商的樓花,最終接下火棒,不知怎樣甩身。
今次始作俑者,苦害樓花買家的明顯是特區政府的財金官員。2014年初,在政府多番出招後,樓市已有逐漸降溫跡象,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指數,由2013年3月的123點,下跌至2014年3月的117點,跌幅約5%。隨着樓價輕微下調,加上家庭住戶收入上升,中原地產的私人住戶供樓負擔比例,亦由2013年3月的53.2%下跌至2014年4月的47.8%。
樓價輕微下調,讓市民購買力追上,樓市本應可望軟着陸。奈何不知是出於哪些高官的主意,政府突然在去年5月宣布「減辣」,改變過去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作準的做法,容許樓花買家入伙後才計算半年雙倍印花稅的豁免期。政府高官美其名是為了方便樓花買家換樓,可以等待至入伙後才出售自住物業,不用搬出搬入,實情卻是幫助發展商散貨,吸引換樓客認購樓花。
當樓市上升時,換樓客手持樓花和自住物業當然高興,兩個單位同時漲價,財富顯著增加。然而,一旦樓市逆轉,樓價大幅下調,持有兩個物業的換樓客便兩面受敵。由於負債過重,隨時出現資不抵債的慘況。九七回歸後樓市爆煲,筆者認識不少人因持有多於一個物業,每月收入不夠供樓,因負債過重而無法翻身,最終物業變成銀主盤,甚至走上破產之路。
去年五月政府宣布「減辣」後,發展商大賣樓花,估計數目至今超過兩萬個。認購樓花後的換樓客不急於出售手上物業,結果二手樓供應大減,樓價飈升兩成多,細價樓更上升超過三成,中原供樓負擔比例升至55%。現在樓市逆轉,不少已經認購樓花的換樓客仍不知水浸眼眉,日後若然未能順利出售手上物業,隨時有機會資不抵債,變成負資產一族,兼且要支付雙倍印花稅。
舉例來說,今年夏天樓市高峰期,換樓客自住物業市值600萬元,尚欠銀行200萬元按揭,估計售樓套現後可得400萬元,有足夠首期認購一個800萬元的樓花。現在樓市低迷,若不割價一成亦難以出售手上物業。同時發展商繼續以低價清貨,樓花估值下跌一成,獲批按揭金額下降,售樓所得已不足夠支付樓花的首期。日後樓價進一步下跌,恐怕損失更慘重。近期便有不少樓花買家,因財力不足而被迫撻訂。
政府高官偏幫發展商而貿然「減辣」,苦害無知的樓花買家,即使不引咎下台,亦應負上道德上的責任。
根據過往經驗,樓市往往隨股市及經濟表現欠佳而下跌,滯後大約數個月。因此,股市在今年四、五月見頂回落,而樓價在十月開始向下回調,是正常不過的現象。今年七月,筆者一再呼籲手上持有多過一個物業,負債較重的業主,要趕快售樓套現。
只可惜,樓市往往不能以理性角度去分析,準買家容易受情緒影響,被發展商的廣告手法蒙蔽。他們明知樓價處於高危水平仍然爭相入市,排隊認購發展商的樓花,最終接下火棒,不知怎樣甩身。
今次始作俑者,苦害樓花買家的明顯是特區政府的財金官員。2014年初,在政府多番出招後,樓市已有逐漸降溫跡象,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指數,由2013年3月的123點,下跌至2014年3月的117點,跌幅約5%。隨着樓價輕微下調,加上家庭住戶收入上升,中原地產的私人住戶供樓負擔比例,亦由2013年3月的53.2%下跌至2014年4月的47.8%。
樓價輕微下調,讓市民購買力追上,樓市本應可望軟着陸。奈何不知是出於哪些高官的主意,政府突然在去年5月宣布「減辣」,改變過去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作準的做法,容許樓花買家入伙後才計算半年雙倍印花稅的豁免期。政府高官美其名是為了方便樓花買家換樓,可以等待至入伙後才出售自住物業,不用搬出搬入,實情卻是幫助發展商散貨,吸引換樓客認購樓花。
當樓市上升時,換樓客手持樓花和自住物業當然高興,兩個單位同時漲價,財富顯著增加。然而,一旦樓市逆轉,樓價大幅下調,持有兩個物業的換樓客便兩面受敵。由於負債過重,隨時出現資不抵債的慘況。九七回歸後樓市爆煲,筆者認識不少人因持有多於一個物業,每月收入不夠供樓,因負債過重而無法翻身,最終物業變成銀主盤,甚至走上破產之路。
去年五月政府宣布「減辣」後,發展商大賣樓花,估計數目至今超過兩萬個。認購樓花後的換樓客不急於出售手上物業,結果二手樓供應大減,樓價飈升兩成多,細價樓更上升超過三成,中原供樓負擔比例升至55%。現在樓市逆轉,不少已經認購樓花的換樓客仍不知水浸眼眉,日後若然未能順利出售手上物業,隨時有機會資不抵債,變成負資產一族,兼且要支付雙倍印花稅。
舉例來說,今年夏天樓市高峰期,換樓客自住物業市值600萬元,尚欠銀行200萬元按揭,估計售樓套現後可得400萬元,有足夠首期認購一個800萬元的樓花。現在樓市低迷,若不割價一成亦難以出售手上物業。同時發展商繼續以低價清貨,樓花估值下跌一成,獲批按揭金額下降,售樓所得已不足夠支付樓花的首期。日後樓價進一步下跌,恐怕損失更慘重。近期便有不少樓花買家,因財力不足而被迫撻訂。
政府高官偏幫發展商而貿然「減辣」,苦害無知的樓花買家,即使不引咎下台,亦應負上道德上的責任。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12-17 |A006|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5-12-17 |A006|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