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討論到政府不單要為強積金收費封頂,更重要的是要為投資回報設定下限(通脹加1%,或實質回報1%),以保障打工仔的退休權益。
香港是個富裕城市,港人的財富估計超過20萬億元,是每年本地生產總值(GDP)的10倍,遠較歐美國家財富是GDP 4至6倍的數字為高。單單計算130多萬個自住物業的市值,以每個600萬元計算,便高達8萬億元。這百多萬個擁有自住物業的業主,退休時完成供樓,可以申請安老按揭(即逆按揭),600萬元物業每月可領取約12,000元年金,兼且可以繼續居住在物業之內,直至終老。
港人年輕時購買物業,除了可以自住或出租外,還可以透過安老按揭作為退休金。這個概念,同樣適用於強積金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只要投資得到最低保證,便可以讓打工仔無後顧之憂。
筆者推算過,一個打工仔每月儲蓄3,000元,投放在強積金或其他基金,每年保證賺取通脹加1%回報(即1%實質回報),每月供款額隨通脹增加(即保持3,000元實質供款),35年後戶口便有150萬元的實質結餘(以現時購買力計算)。
退休時這個打工仔把這150萬元投放在類似保證基金,每年繼續賺取通脹加1%的回報,每月提取5,000元,金額隨通脹上升,150萬元足夠提取29年。換言之,若然這個打工仔從65歲開始提取年金,可以提取至94歲。若然退休人士仍擔心不夠積蓄終老,每月可以拿出小部分金錢購買保險,保險公司將部分保費收入用作支援長壽的投保人,直至他們終老,性質類似安老按揭計劃的保險收費。
筆者認識不少朋友,他們退休時已有百多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積蓄,每月花費不過數千元,但依然擔心積蓄不夠終老。有些投資港股,過去數年損失慘重。有些購入巨額人民幣,以為可以「財息」兼收,收取高息又可享受升值的好處,料不到開始入市後不久人民幣便大幅貶值,於是急忙兌回港幣,蝕息又蝕價。更有一些不幸的退休長者,被無良的銀行職員欺騙,購入一些根本並不適合的投資產品(包括投資連壽險),短短三年間,200萬元投資損失80多萬元。
根據調查,香港有70多萬人擁有超過100萬元流動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元。正如之前所述,一個打工仔只要每月肯儲蓄3,000元,一年36,000元,35年便超過100萬元,退休前或退休後擁有過百萬元積蓄並不困難,困難是如何確保打工仔的積蓄可以獲得合理回報,不會被強積金及無良的基金公司蠶食,令打工仔退休生活缺乏保障。
因此,特區政府應勸喻強積金中介人及基金公司,提供最少有1%實質回報的基金供打工仔選擇。退休時他們可以定期提取年金,年金隨通脹增加,直至終老。若然私營市場連1%實質回報也無法承諾,政府便應主動出擊,成立公共年金,讓退休長者參與計劃。政府準備發行銀色債券,供長者認購,保證至少兩厘回報,是朝着正確方向發展。既然政府可以保證電力公司的利潤,為何不能保證打工仔的投資回報?
上述保證基金,有望改變金融界的生態,不再專注短線炒賣,要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和合理的實質回報。保證基金具有龐大市場需求,金融界實應把握機會發展相關產品;不然政府一旦介入市場,金融界便會白白失去一個超過1萬億元的市場。
香港是個富裕城市,港人的財富估計超過20萬億元,是每年本地生產總值(GDP)的10倍,遠較歐美國家財富是GDP 4至6倍的數字為高。單單計算130多萬個自住物業的市值,以每個600萬元計算,便高達8萬億元。這百多萬個擁有自住物業的業主,退休時完成供樓,可以申請安老按揭(即逆按揭),600萬元物業每月可領取約12,000元年金,兼且可以繼續居住在物業之內,直至終老。
港人年輕時購買物業,除了可以自住或出租外,還可以透過安老按揭作為退休金。這個概念,同樣適用於強積金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只要投資得到最低保證,便可以讓打工仔無後顧之憂。
筆者推算過,一個打工仔每月儲蓄3,000元,投放在強積金或其他基金,每年保證賺取通脹加1%回報(即1%實質回報),每月供款額隨通脹增加(即保持3,000元實質供款),35年後戶口便有150萬元的實質結餘(以現時購買力計算)。
退休時這個打工仔把這150萬元投放在類似保證基金,每年繼續賺取通脹加1%的回報,每月提取5,000元,金額隨通脹上升,150萬元足夠提取29年。換言之,若然這個打工仔從65歲開始提取年金,可以提取至94歲。若然退休人士仍擔心不夠積蓄終老,每月可以拿出小部分金錢購買保險,保險公司將部分保費收入用作支援長壽的投保人,直至他們終老,性質類似安老按揭計劃的保險收費。
筆者認識不少朋友,他們退休時已有百多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積蓄,每月花費不過數千元,但依然擔心積蓄不夠終老。有些投資港股,過去數年損失慘重。有些購入巨額人民幣,以為可以「財息」兼收,收取高息又可享受升值的好處,料不到開始入市後不久人民幣便大幅貶值,於是急忙兌回港幣,蝕息又蝕價。更有一些不幸的退休長者,被無良的銀行職員欺騙,購入一些根本並不適合的投資產品(包括投資連壽險),短短三年間,200萬元投資損失80多萬元。
根據調查,香港有70多萬人擁有超過100萬元流動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元。正如之前所述,一個打工仔只要每月肯儲蓄3,000元,一年36,000元,35年便超過100萬元,退休前或退休後擁有過百萬元積蓄並不困難,困難是如何確保打工仔的積蓄可以獲得合理回報,不會被強積金及無良的基金公司蠶食,令打工仔退休生活缺乏保障。
因此,特區政府應勸喻強積金中介人及基金公司,提供最少有1%實質回報的基金供打工仔選擇。退休時他們可以定期提取年金,年金隨通脹增加,直至終老。若然私營市場連1%實質回報也無法承諾,政府便應主動出擊,成立公共年金,讓退休長者參與計劃。政府準備發行銀色債券,供長者認購,保證至少兩厘回報,是朝着正確方向發展。既然政府可以保證電力公司的利潤,為何不能保證打工仔的投資回報?
上述保證基金,有望改變金融界的生態,不再專注短線炒賣,要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和合理的實質回報。保證基金具有龐大市場需求,金融界實應把握機會發展相關產品;不然政府一旦介入市場,金融界便會白白失去一個超過1萬億元的市場。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6-30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6-06-30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