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網絡媒體強大衝擊  報業還有前途嗎?

最近與二十多位傳媒朋友,相約一起觀看紀錄片《紐時風暴》,並互相交流對報業前景的看法。

過去十多年,隨着資訊科技急速發展,網絡媒體逐漸取代傳統報業,外國不少知名報紙相繼宣佈結業。有160多年歷史的《紐約時報》面對網絡媒體的衝擊,被迫裁減人手,抵押物業,並推出網絡版本向讀者收費。

不知道《紐約時報》能否撐下去,但筆者對香港報業的前景是樂觀的。在這個700萬人的城市,竟然有十多份收費報紙,以及多份免費報紙,每日加起來的總印刷量多達數百萬份。報業百花齊放,左中右的政治取向都有,互相制衡,讀者可按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

筆者認識不少傳媒工作者,都是抱有理想,願意透過採訪報道,監察企業和政府的運作,推動社會變革。眾所周知,本地傳媒工作者的待遇一般,前景亦非一片光明。 但每年依然有不少成績優異的學生選擇入讀大學的新聞和傳理系,亦有不少大學畢業生願意投身傳媒工作,背後的動力相信是來自那份使命感。事實上,過去不少企 業和政治醜聞,是由傳媒工作者率先披露,最後將犯案人士繩之於法。

本地報業競爭激烈,報社盈利有限,甚至要虧本。但過去十多年依然有投資者願意進場,開辦免費報紙,或者收購歷史悠久的報章,當中包括《am730》、《新報》、《成報》、《信報》和《星島日報》等。

個別投資者辦報,首要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希望透過報章這個平台,去影響社會、宣揚個人信念。投資者投入報業的資金,不過是個人財富所賺到的收益一小部份。拿這小小資金去建立「傳媒大亨」的形象,對社會發揮一定影響力,十分過癮。故此,本地報業不愁沒有投資者,傳媒工作者不愁沒有工作。

近年社交 媒體(social media)日漸普及,每人拿着一部手機,變身成為傳媒工作者,將所見所聞,再加上個人意見和感受,透過社交網站發佈。然而,這些社交網站發佈的即時「新 聞」或「消息」,到底是「真實」抑或是「虛構」,外人實在很難分辨。上月便發生黑客入侵美聯社的微博twitter賬戶,發佈「白宮爆炸,奧巴馬受傷」的 虛假消息,令道指瞬間暴跌145點。因此,一個憑着多年努力建立起來的報章品牌,把自己的公信力押上,絕非一些社交媒體所能輕易取代。

儘管未來收費報紙的銷量仍會下跌,但取而代之是更多人會透過網絡和免費報紙獲取資訊,本地報業仍然大有可為。傳媒工作者不用悲觀,應謹守崗位,繼續監察社會,推動社會各方面向前邁進。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爽報 | 2013-05-10 |A23| 論壇| 蘋果日報| 經濟學家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