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4年11月20日星期四

壹週刊:董建華香港的「負資產」

過去兩個月,前特首董建華「出山」,一面硬銷大人「篩選」方案,一面組織什麼民間智庫,希望多做政策研究,團結港人,推動經濟發展,回應年輕人的訴求。

自從董建華在1997年7月上任後,香港便面對七年多的浩劫,直至2005年3月他因「腳痛」下台後,市民生活才得到一些改善。今日香港社會出現嚴重撕裂,貧富問題惡化,年輕人看不到前景,董建華亂港七年,肯定是罪魁禍首。現在董建華「出山」,找來一群平均年齡接近六十歲的顧問,無非是想憑藉其政治影響力,延續財閥權貴的利益,市民千萬不要再次「上當」。

眾所周知,董建華是已故船王董浩雲的長子,1981年父親過身後接管家族生意東方海外。但幾年後,即1985年,東方海外瀕臨破產,要勞煩北京政府透過霍英東注資打救,才避免破產。之後董建華與李嘉誠、周凱旋等人到北京投資發展東方廣場,李嘉誠旗下公司持有近10%的東方海外股權,到2003年才向外披露。

董建華出任特首後,提出「八萬五」房屋政策,無視亞洲金融風暴令利率颷升,樓價急速下滑的現實。樓價從1997年高位大跌七成,到2003年6月底,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超過10萬宗,不少市民一生積蓄化為烏有。上述數字還未計算居屋及發展商提供二按的負資產物業。

董建華不單製造大量負資產家庭,他在1998年8月動用千多億元外匯儲備,認購近10%恒指成分股,人為地推高股市。加上他大力推動創新科技,製造科網泡沫,結果恒指從6,000多點急速反彈,到2000年初升穿18,000點,之後泡沫爆破,恒指下挫過萬點,到2003年跌至8,000點水平,大量小股民損失慘重,不少要破產,甚至自殺。2002年破產數字高達26,922宗,是1997年829宗的32倍!

董建華最被人詬病的,自然是他在1999年不經公開競投,把數碼港批給李嘉誠兒子李澤楷,美其名推動香港發展資訊科技,實質是讓一眾財技高手把小股票的財富轉移。2000年2月,李澤楷的盈動宣告舉債900億元,收購百年老店香港電訊,盈動(之後改名電盈)股價創出142.5元新高。

合併後,李澤楷及一眾財技高手率先拋售電盈股權,獲利數十億元。之後電盈股價急挫,2003年跌至不足4元,從高位下挫97%!一眾小股東損失慘重,而電盈因負債800多億元,資不抵債,賬面上變成一間負資產公司。

李嘉誠操控的和黃,因大舉投資3G失利,在2005年出現346億元的虧損。若非透過香港的貨櫃碼頭、港燈、零售及地產業務賺取豐厚利潤和現金流,真不知如何應付每日近一億元的3G投資虧損。

董建華在任期間,把十號貨櫃碼頭的規劃及競爭法丟進垃圾箱,又容許港燈興建新電廠,擴大資產和利潤,實應要記一功。

董建華在任期間,政府財赤連年,大量港人要面對破產和「負資產」的痛苦,但他的家族生意東方海外,市值卻由上任前的20多億元上升至下台時的超過200億。2012年特首選戰期間,有傳董建華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推薦梁振英出任特首,取代原先欽點的唐英年。最近澳洲傳媒揭發梁振英未當選前任職的公司戴德梁行面臨清盤,最後將業務出售給澳洲UGL集團,梁振英獲買家給予400萬英鎊,而公司小股東則一無所有。

由此可見,董建華一生與「破產」及「負資產」結緣,港人千萬不要讓他重返政治舞台,不然勢必再湧現大量「破產」和「負資產」個案。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4-11-20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4 則留言:

  1. 林博士大力撻伐財閥庸官互相勾結深得我心, 例如講某電力公司鑽和政府的利潤保証協議的空子, 以香港為家的上市公司如何大玩財技cap水魚肉股民再投資海外, 在沒有競爭法或集體訴訟之下令巨企對香港上下其手予取予攜, 為什麼不考慮在免費報, 收費報寫專欄, 盡我能, 施憐憫, 令更多市民了解一下如此迷你的彈丸之地為什麼可以出產那麼多超級富豪? 為什麼不是民選的特首可以出現那麼多徇私枉法之事? 為什麼回歸後香港競爭力每況越下而財閥的資產卻幾何級暴漲? 謝謝你. 我是你的讀者, 粉絲也

    回覆刪除
  2. 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40923/large/a0901a.gif

    這張照片相信會令林博士聯想到很多話題吧?

    回覆刪除
  3. 董建華老而不死是為賊。

    回覆刪除
  4. 當年上司對電盈股蠢蠢欲動,但其不買理由,是對李氏 [反感],情願財在別處賺。當小股東損失慘重時,上司歡天喜地分享,能避過一劫的理由只是對其反感二字。
    上司問我何故沒有購買,除了對買賣沒有興趣外,理由都是二字 [不信]。李氏甚麼的我都不會相信,包括植物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