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壹角度:大部分住宅單位流通量極低

自從去年一月,私人住宅樓價便持續上升,到現在平均樓價已上升差不多五成。樓價上升,市民要求政府出手干預,復建居屋或以其他方法協助市民置業。房委會亦有意推出政策,透過按揭證券公司幫助買家分期補地價,藉以活化居屋第二市場。

過去年半的樓價上升,很明顯是因為香港實行聯繫匯率,銀行跟隨美國聯儲局大幅度減息。現時供樓息率,若以銀行同業拆息計算,低至不足一釐,屬於歷史新低。在低息環境下,自然吸引大量買家入市,推高樓價。

此外,大量熱錢從內地及其他地區湧入香港,部分流入樓市,進一步推高樓價。特別是新樓,發展商透過中間人物色大量境外買家,以高價認購單位。發展商將旗下物業,不論位處什麼地區,打扮成豪宅,以天價發售。結果,新界元朗區的新樓,呎價超過7,000元;鴨洲船廠旁邊的樓宇,呎價逼近兩萬元,樓價完全脫離本地家庭的購買力。

現時新樓呎價動輒超過一萬元,實用面積只得六、七百呎的單位,售價也接近1,000萬元。試問香港又有多少個家庭,可以負擔得來?即使現時息口超低可以負擔供款,但日後利率回升至正常水平,即大約五釐時,到時肯定有不少小業主無法負擔供款而被迫斷供。

發展商將新樓包裝成豪宅,以天價發售,主要購買對象很明顯不是本地居民。自從2002年政府推出「孫九招」試圖挽救樓市後,每年新樓的落成量便持續下跌,由2002年有31,000多個單位落成,跌至近兩年,每年不足10,000個單位。發展商控制供應量推高新樓樓價,市民只好購買或租用二手樓宇,令樓價和租金向上攀升。

去年年底,香港永久性屋宇單位總數共有255萬個,遠多於全港共234萬個住戶數目,表面數字似乎沒有供應不足的情況。但我們若仔細分析這255萬個單位,便會發覺當中超過一半單位是流通量極低的單位,絕少在市場上出售。

255萬個住宅單位,當中有74萬個(約29%)屬於房委會及房協的租住單位,不會出售給市民。另外有接近40萬個屬於未補地價的租置、居屋和夾屋單位。由於業主購買單位時享有折扣,租置單位達到七成以上,居屋則達六成,故此他們絕少將單位放售,放棄享受到的房屋福利。

過去多年,總共只有六萬多個居屋單位補足地價在公開市場出售,而補足地價出售的租置單位,更少於1,000個。即使樓價大幅上升,由於要補地價,業主出售單位後所得現金有限,根本不足夠應付購買私樓的首期。

除了公營租住和出售房屋外,有接近142萬個單位屬於私人永久性房屋,表面上佔總數五成半。但這142萬個單位中,其實只得109萬個屬於私人住宅單位,當中還包括接近五萬個空置單位,以及近40萬個樓齡超過30年的單位。餘下的所謂私樓,包括六萬多個已補地價的居屋單位,小量已補地價的租置和夾屋單位,近20萬個村屋及平房,以及數萬個員工宿舍。上述單位,流通量有限,絕少在市場上買賣。

全港255萬住宅單位,實際流通量較高的恐怕只得六、七十萬個單位。本地住宅單位流通量極低,除了帶來房屋問題,亦導致交通和就業等問題,筆者日後再分析。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出處: 壹週刊 | 2010-08-26 | A004| 時事| 壹角度 |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