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壹角度:活化居屋要免補地價

過去一年多,本地樓價持續攀升,情況類似1996年的時候。當時政府被迫出手壓抑樓價,幫助市民置業。

但當時個別政策,反而減少私樓的短期供應(例如限制樓花買賣)和增加需求(例如增加置業貸款),刺激樓價進一步上升。在樓價高企時以高折扣價格出售夾屋和居屋,以及出售公屋(即租置計劃),更令大量資助出售單位的流轉量(或流通量)降低。由於業主在自由市場出售單位要補回巨額地價,他們自然缺乏誘因將單位出售,放棄原有的房屋福利。

今年五月,房委會發表文件諮詢公眾關於活化居屋的建議。之後不久,政府又開始進行資助市民自置居所的公眾諮詢,直至今年九月中。政府推出新的房屋政策,必須汲取過往教訓,能夠達到真正活化居屋,讓樓市平穩發展,以及令市民安居樂業的目標。政府要活化居屋,不單要方便市民購買,還要鼓勵居屋業主出售單位,不然成交量依然十分有限。

根據過往經驗,政府提供置業貸款,資助市民置業,無助改善現時樓宇供求失衡的局面,只會刺激樓價進一步上升。不少沒有足夠首期的市民勉強入市,日後要償還銀行和政府貸款,一旦利率回升,供樓必然倍加吃力,將會再次出現大量斷供情況。事實上,即使最近按揭保險公司收緊審批,首期不足的置業人士依然可以借足九成。

不少市民要求政府復建居屋,以折扣價格出售給現時租住私樓的市民。但政府復建居屋,以低於市價的水平出售給市民,日後又如何鼓勵他們出售單位,增加住宅單位的流轉量?現時香港已經有接近40萬個未補地價的租置、居屋和夾屋單位,這些單位流轉量極低。再加上超過74萬個房委會和房協提供的出租單位,政府資助市民住屋,大大減低住宅單位在市場上流轉。

早期的公屋和居屋,大部分位處市區交通方便的地區;後來由於市區缺乏土地,新落成的公屋和居屋,大部分則位處新界和大嶼山。早年遷入市區公屋或居屋的市民,現在不少已退休。但他們的子女,卻被編配至新界公屋,或者要購買新界居屋。

結果是住在新界的上班一族,每天要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到市區工作,或者探望年老父母。年老退休的父母又不想放棄市區公屋或居屋,搬到新界區與兒女為鄰。年輕上班一族若想出售居屋,方便上班或照顧父母,又要補回巨額地價給房委會,剩下來的款項根本不足夠支付首期購買私樓或者在公開市場(要補地價)購買居屋或夾屋。

政府若要活化居屋(以至租置和夾屋單位),實應考慮讓所有符合白表申請資格的人士,類似申請公屋人士一樣,可以獲得白表資格證明書,毋須補地價便可在第二市場購買居屋。將居屋出售的市民,他們若仍然符合白表申請資格,亦可以在第二市場另覓合適的居屋。換言之,政府及房委會要放棄現有政策,讓合資格市民可以多次免補地價購買居屋。

若要活化居屋,增加住宅單位的流轉量和降低市民的交通成本(包括金錢和時間),政府不能單靠透過按揭證券公司去幫助市民補地價。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提供誘因,放棄每年約10億元的補地價收入,讓現正接受資助而收入不足購買私樓的居屋業主,願意將單位出售,不怕失去政府資助。政府向合資格的市民發出白表資格證明書,讓他們在第二市場免補地價購買居屋,亦可以紓緩市民要求復建居屋的壓力。

至於如何增加私樓供應,理順私樓「豪宅化」和「內地化」(售給內地人)的歪風,筆者留待下次討論。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出處: 壹週刊 | 2010-09-02 | A004| 時事| 壹角度 |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