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0年10月21日星期四

壹角度:仇商情緒特首有責

今年的施政報告,特首曾蔭權用了不少篇幅,談論到香港的貧富差距問題,社會出現分化對立的氣氛。

較早前,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在報章撰文,指出近年社會出現一股「仇商」情緒,特區政府應負上很大責任。筆者同意政府有責任,但原因卻不是政府沒有做好扶貧工作。

筆者亦認同曾特首的言論,香港人並不仇富、也不仇商。社會出現仇商情緒,主要是針對一些不公義、不公平的營商手法。然而,政府沒有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而讓少數財團及地產商巧取豪奪,予取予攜,實在亦難辭其咎。

97回歸前,末代港督彭定康委託消費者委員會向六個缺乏競爭的行業進行研究,以及提出建議加強市場競爭。這六個行業包括地產、銀行、電訊、廣播、超市及家用燃料市場。1996年,消委會完成各項研究,並且提交總結報告,建議政府制定公平競爭法。

除了上述六個行業外,一些學者及市民發覺到電力市場、貨櫃碼頭及燃油市場同樣缺乏有效競爭,壟斷的情況十分嚴重,建議政府開放市場或加強規管。

97回歸後,特區政府只願意開放由英資操控的電訊市場,以及逐步撤銷銀行業的利率協議。由外資操控的燃油市場,政府則透過更改油站競投制度,引入新經營者,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和煤氣公司。

至於由本地華資富豪操控的行業,特區政府卻沒有推出過任何政策,試圖打破市場被壟斷和操控的局面。結果地產、廣播、超市、家用燃氣、電力及貨櫃碼頭等行業,繼續由華資財團壟斷,小市民及中小企任由宰割,缺乏真正的選擇。

更令人氣憤的,就是回歸後幾次經濟大波動,小投資者及小市民損失慘重,但幾個大財團和地產商卻依然可以賺個盆滿滿。97回歸後地產泡沫爆破,樓價暴瀉,小業主損失慘重,數以十萬計的家庭成為負資產一族。但特區政府卻動用千億元入市托高藍籌股(包括眾多華資財團的的上市公司)股價,一面停止賣地和出售居屋,一面容許地產商巧立名目,大量增建樓面面積去圖利,令樓宇供應量大增,樓價跌個不停。

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小股民損失慘重,但一眾華資財團的科網公司,包括電盈、TOM.com、新意網、路訊通及長江生命,卻能夠成功上市,從股民身上取去數以百億元的資金。

2001年,政府全面撤銷利率協議,大銀行為了維持盈利,一面削減分行、調低存款息率及增加收費,一面向市民銷售大量有毒的迷你債券去圖利。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閉觸發全球金融海嘯,數以萬計的小市民因購買迷債而損失慘重。還有電盈私有化,中信泰富炒澳元,恒地天匯撻訂事件,政府執法部門遲遲才介入調查,調查至今仍未有進展。

從回歸前至今,曾蔭權先後出任財政司司長、政務司司長及特首等職位,對市場上種種不公義及不公平的營商手法應該十分清楚。過去10年,政府以提供環保設施、公共設施和公共空間為由,不經公開拍賣方式向地產商送上過千億元樓面面積。

自2001年起,筆者便不斷指出「發水樓」的問題。個別「專欄作家」為地產商辯護,指出政府給予數,地產商為股東利益又怎能不盡數?一些高舉自由市場競爭的人,更說地產商爭取政府數,也是競爭的行為!

現時800人的選委會中,相信有近一半,甚至超過一半的人,直接和間接代表大財團和地產商的利益。倘若曾特首的任期不是只餘下年多,相信他也不會突然醒覺,為「發水樓」的不義行為感到氣憤。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出處: 壹週刊 | 2010-10-21 | A004| 時事| 壹角度 |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