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蘋論︰ 利國偉臨危受命 恒生升值二千多倍

被喻為銀行界教父的恒生銀行前董事長利國偉,於本月10日病逝,享年95歲。

利國偉可算是香港鮮有的傑出人物,在商界、政界和教育界三個領域都能夠作出巨大貢獻,為香港回歸前的政治和經濟奠定穩固基礎。回顧利國偉的一生,不單可說是香港金融業的發展史,亦可以看到過去數十年本地政治和教育的種種轉變。每逢到了關鍵時刻,利國偉總是臨危受命,最終力挽狂瀾,推動香港各方面的發展。

利國偉生於1918年,在澳門出生,二次大戰後1946年加入恒生銀行前身恒生銀號工作。恒生銀號創辦於1933年,初期實收資本不過10萬元。恒生銀號最初座落上環永樂街一棟舊樓內,之後不斷發展,業務擴展至廣州和上海。二次大戰期間,恒生銀號被迫暫停營業,轉往澳門經營。利國偉在澳門協助恒生的股東處理業務,戰後恒生銀號在港復業,獲邀加入公司,協助處理黃金買賣。

1960年,恒生銀號正名為恒生銀行。1964年,利國偉晉升為銀行副總經理。當年正值地產高寐期,地產商趁政府在1966年正式實施收緊地積條例前,向銀行大舉借款清拆舊樓重建。1964年中,一幢舊樓在拆卸中倒塌,引致附近多幢樓宇成為危樓。政府於是提高建築安全要求,結果減慢地產商拆樓和資金回收速度。個別倚靠銀行信貸的地產商無力還款,導致銀行資金不足,出現擠提情況。

1965年4月,一直作風穩健的恒生銀行,亦被謠言所累而被擠提。創辦人之一何善衡授權利國偉與匯豐談判,僅用了一天的時間便完成交易。匯豐以5,100萬元購入恒生51%權益,避免恒生因資金不足而倒閉。

1983年,利國偉晉升為恒生銀行董事長,當時他亦為行政局議員。時值中英會談,港人對香港前途感到悲觀,樓價股價大跌,港元兌美元暴瀉。利國偉與當時的財政司及一眾行政局議員,一起制訂聯匯政策,令港元過去30年大致保持穩定,為香港發展成為金融中心奠定基礎。

1987年10月,香港出現股災,恒指幾日內大跌50%。股災後利國偉獲政府臨危受命,重組聯交所並擔任主席,負責平衡外資和本地證券商的利益,讓香港的股市進一步走向國際化。1997年,利國偉帶領恒生順利過渡,於翌年正式退休。

利國偉除了在回歸前,每次金融危機中都能力挽狂瀾外,還在教育事業上作出深遠貢獻。50年前,即1963年,中文大學在資源極度匱乏的環境下創校,利國偉是校董之一。1980年,利氏捐錢創立恒生商學書院,培養不少有志從商的中學生。由於恒商高考成績優異,過去多年更成為預科生首選學校。隨着學制轉變,中學文憑試取代高考,恒商已升格為恒生管理學院,提供大學學位課程。利氏對教育的付出和捐獻,值得那些只懂沽名釣譽和從中取利的人深切反省。

利國偉的一生,見證香港經濟起飛,政治環境的變遷。1969年,利國偉倡導推出的恒生指數開始向外公佈,過去近50年恒指成為反映香港經濟的寒暑表。恒指是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日,指數是100點,現在處於22,000點的水平,49年的升幅是220多倍,平均每年升12%(未計股息)。

恒指反映大市市值的升幅,恒指的升幅遠遠不及恒生銀行的市值升幅。1965年4月,恒生出售股權給匯豐,當時資產估值為一億元,現在恒生的市值已是2,400億元,48年上升2,400倍,每年升幅達18%(未計股息)。若然當日恒生在擠提下倒閉,這2,400億的財富便煙消雲散了!

(本文內容參考馮邦彥所著的《香港金融業百年》及《香港地產業百年》,謹此致謝。)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3-08-20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