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方剛,邀請筆者就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進行一個全面評估研究。由於筆者工作忙碌,故此初時沒有接受邀請,只承諾花兩天時間搜集相關資料和數據,試看是否值得花時間去進行詳盡研究。
搜集資料時,發覺旅遊業(特別是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遠遠高於政府統計處的估算。故此決定接受邀請撰寫研究報告(研究費用全部用作捐獻),目的是方便公眾了解削減自由行旅客對香港經濟所產生的實質影響。
筆者過去有一個印象,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行業,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和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以旅遊業的經濟貢獻最小。旅遊業屬高就業、低增值的行業。以統計處2012年的估算,旅遊業只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4.7%(當中3.9%屬入境旅遊,0.8%屬出境旅遊),遠低於貿易及物流(24.6%)、金融服務(15.9%)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12.8%)的比重。旅遊業就業人數約25萬人,佔總就業人數6.9%,較金融服務(6.3%)的比重還要高。
然而,當仔細分析統計處的數據和評估方法,便知道上述數字大大低估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全面貢獻。統計處評估入境旅遊(包括自由行)的經濟貢獻時,只計算與入境旅遊業「直接」相關的行業,包括零售、住宿、餐飲、客運及其他相關行業(例如文化及娛樂、旅行代理、會議展覽等),並沒有把一些「間接」相關的行業包括在內。根據上述方法,自由行只佔香港GDP的1.3%。
舉例來說,去年本地近5,000億元的零售業銷貨總值中,約35%來自旅客。這5,000億元的零售業銷貨總值,約900億元是零售業的經濟貢獻,其餘4,100億元屬於供應鏈上其他環節的貢獻,當中除了進口產品價值外,還包括進口、批發、倉庫、運輸、廣告、市場推廣、銀行融資、寫字樓租賃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例如會計及法律)的貢獻。
若然削減自由行旅客,對經濟的影響當然不會局限於零售業的900億元收益,對其他「間接」相關的行業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最近一些從事進出口貿易及批發的朋友告訴筆者,他們的定單和生意額已下跌多個月。同樣,若然旅客下降,不單酒店及餐飲業「直接」受到影響,其他供應商和建築業也會受到牽連。
自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推行自由行後,過去10年,香港經濟明顯由本地消費帶動,由2004年至去年本地消費開支上升約8,200億元,較同期約8,100億元的GDP增長還要多。去年近16,000億元的本地消費開支中,近兩成(即3,000億元)屬非本地居民的消費,其餘近13,000億元屬本地居民消費,較2004年上升6,000多億元,若然旅客減少,旅遊及零售業萎縮,從事相關行業(包括直接及間接)的人收入下降,勢必影響港人的消費能力。
因此,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全面貢獻肯定遠高於統計處所估算的4.7%GDP。近日筆者發現原來今年3月,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發表報告,全面評估旅遊業對澳門的經濟貢獻。報告顯示澳門旅遊業(包括博彩業)佔去年GDP的43.1%,但若連同供應鏈、相關政府開支及投資,以及衍生的收入影響,佔GDP比率高達86.2%。報告亦列出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全面貢獻,包括帶來4,600多億元GDP,佔GDP比重高達21.8%,直接間接聘用76萬人,佔總就業人數19.1%。雖然筆者近日發表的報告並沒有參考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的報告,但結論與該報告一致。
市民了解自由行實際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不局限於1.3%的GDP後,可以作出取捨,應如何作出調控,這方面不是筆者的研究範圍。
搜集資料時,發覺旅遊業(特別是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貢獻,遠遠高於政府統計處的估算。故此決定接受邀請撰寫研究報告(研究費用全部用作捐獻),目的是方便公眾了解削減自由行旅客對香港經濟所產生的實質影響。
筆者過去有一個印象,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行業,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及物流、旅遊和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以旅遊業的經濟貢獻最小。旅遊業屬高就業、低增值的行業。以統計處2012年的估算,旅遊業只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4.7%(當中3.9%屬入境旅遊,0.8%屬出境旅遊),遠低於貿易及物流(24.6%)、金融服務(15.9%)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12.8%)的比重。旅遊業就業人數約25萬人,佔總就業人數6.9%,較金融服務(6.3%)的比重還要高。
然而,當仔細分析統計處的數據和評估方法,便知道上述數字大大低估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全面貢獻。統計處評估入境旅遊(包括自由行)的經濟貢獻時,只計算與入境旅遊業「直接」相關的行業,包括零售、住宿、餐飲、客運及其他相關行業(例如文化及娛樂、旅行代理、會議展覽等),並沒有把一些「間接」相關的行業包括在內。根據上述方法,自由行只佔香港GDP的1.3%。
舉例來說,去年本地近5,000億元的零售業銷貨總值中,約35%來自旅客。這5,000億元的零售業銷貨總值,約900億元是零售業的經濟貢獻,其餘4,100億元屬於供應鏈上其他環節的貢獻,當中除了進口產品價值外,還包括進口、批發、倉庫、運輸、廣告、市場推廣、銀行融資、寫字樓租賃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例如會計及法律)的貢獻。
若然削減自由行旅客,對經濟的影響當然不會局限於零售業的900億元收益,對其他「間接」相關的行業都會產生負面影響。最近一些從事進出口貿易及批發的朋友告訴筆者,他們的定單和生意額已下跌多個月。同樣,若然旅客下降,不單酒店及餐飲業「直接」受到影響,其他供應商和建築業也會受到牽連。
自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推行自由行後,過去10年,香港經濟明顯由本地消費帶動,由2004年至去年本地消費開支上升約8,200億元,較同期約8,100億元的GDP增長還要多。去年近16,000億元的本地消費開支中,近兩成(即3,000億元)屬非本地居民的消費,其餘近13,000億元屬本地居民消費,較2004年上升6,000多億元,若然旅客減少,旅遊及零售業萎縮,從事相關行業(包括直接及間接)的人收入下降,勢必影響港人的消費能力。
因此,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全面貢獻肯定遠高於統計處所估算的4.7%GDP。近日筆者發現原來今年3月,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發表報告,全面評估旅遊業對澳門的經濟貢獻。報告顯示澳門旅遊業(包括博彩業)佔去年GDP的43.1%,但若連同供應鏈、相關政府開支及投資,以及衍生的收入影響,佔GDP比率高達86.2%。報告亦列出旅遊業對香港經濟的全面貢獻,包括帶來4,600多億元GDP,佔GDP比重高達21.8%,直接間接聘用76萬人,佔總就業人數19.1%。雖然筆者近日發表的報告並沒有參考世界旅遊業理事會的報告,但結論與該報告一致。
市民了解自由行實際對香港經濟的貢獻不局限於1.3%的GDP後,可以作出取捨,應如何作出調控,這方面不是筆者的研究範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