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筆者在本欄發表文章,指出政府若想鼓勵市民就業和儲蓄,便應該引入負入息稅制度,這遠勝於不倫不類和被市民詬病的交通津貼計劃。文章發表當日,前《蘋果日報》副總編輯陸錦榮在《明報》發表文章,同樣提出引入負入息稅去紓緩貧富不均的問題,與筆者的觀點不謀而合。
事實擺在眼前,過去十多年,香港的貧富不均問題日趨嚴重,堅尼系數是一眾已發展國家和地區之冠。特首曾蔭權說不應把香港這個城市經濟體系(city economy)的堅尼系數,與其他國家相提並論,只是將頭埋在沙堆裡,不肯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有意見認為香港不單存有「仇富」的情緒,還出現「仇貧」的問題。過去幾年,政府在經濟好景、累積大量財政盈餘時,便向市民「派糖」。當通脹加劇、金融海嘯來到時,又推出紓困措施,幫助市民渡過經濟難關。然而,不少「派糖」和「紓困」措施,例如豁免公屋租金和綜援戶「出雙糧」等,根本無法幫助那些自力更生,租住私樓的低收入家庭,結果導致基層市民互相比較和互相仇視的情況。
政府每年投放在社會福利的開支超過400億元,當中超過七成是用作提供經濟援助;另外透過房委會每年興建數以萬計公屋,以市值兩、三成的租金租給低收入家庭。政府投放大量資源去改善基層市民住屋和生活條件,為何依然得不到市民大眾的認同?政府若不肯面對問題的癥結,即使引入最低工資法例,提供交通津貼,繼續向市民「派糖」,對改善政府的形象並沒有多大幫助。
筆者以為引入負入息稅制度,正好針對現存問題的核心,不單能夠紓緩貧富不均的問題,而且能夠更有效運用政府財政資源,避免出現所謂「綜援養懶人」的情況。
現時共有28萬宗領取綜援的個案,受助總人數接近47萬人,當中失業類別個案約有3萬宗,低收入類別個案1.5萬宗,總數4.5萬宗。
60歲以下的健全單身人士領取綜援,每月標準金額約1,800元(見附表),連同長期個案補助金、社區生活補助金和交通補助金,總數約2,300元。加上其他特別津貼,包括租金、水費和排污費等,總數超過3,000元,甚至4,000元,視乎申領人是否入住公屋。
三人家庭(包括兩名成人和一名小童)領取綜援,每月標準金額是4,900元,連同其他補助金和特別津貼(包括租金、水費、排污費、與兒童就學有關的支出和幼兒中心費用),再加上「出雙糧」,租住私樓(月租5,000至6,000元)的三人綜援家庭,每月平均可以領取超過12,000元。
一些低收入、租住私樓的三人家庭,即使夫婦二人出外工作,賺取每小時28元的最低工資,亦未必可以每月賺取到12,000元。倘若月入超過12,000元,便沒有資格申領新推出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還可能失去原來政府1,200元的交通津貼。
這些三人家庭,為了符合申請入住公屋資格,亦不能「太過」努力工作,以免超出13,130元的入息上限。一些僱主,亦看到這種情況而故意壓低工資,將給予工人合理工資、足夠支付生活所需的責任轉移到政府身上。
由此可見,現行的綜援計劃、出租公屋計劃和即將推出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嚴重扭曲本地勞工市場,影響工人的工作意慾。政府若認真研究和落實負入息稅制度,正好針對上述問題,不單增加工人的工作意慾,還可降低行政成本,以及紓緩貧富不均的問題。(二之一)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出處: 壹週刊 | 2011-01-27 A004| 時事| 壹角度 27/1/2011| By 林本利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出處: 壹週刊 | 2011-01-27 A004| 時事| 壹角度 27/1/2011|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