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主席李嘉誠早前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以「真是天方夜譚的笑話」去回應撤資指控。又說長和系永遠不會離開香港,規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後的一個銅板。
長實去年稅後溢利322億元,當中142億元來自長實業務,40億元來自物業重估及出售投資溢利,140億元來自和黃。李嘉誠不時強調長和系已是全球跨國企業,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香港佔集團的收益比重不高。
至於長江基建,一直依靠電能提供的利潤和現金,以及夥拍電能到世界各地進行收購。電能自誇去年香港以外業務賺到51億元,高於港燈在香港所賺的46億元。但這51億元所謂海外利潤,其實有13億元是海外聯營公司向電能支付的債務利息,若扣除這筆款項,電能在港燈的利潤依然較海外業務的利潤為多。電能在澳洲及英國投資七個公用事業項目,所賺到的總利潤仍不及香港的一間港燈。
長實去年稅後溢利322億元,當中142億元來自長實業務,40億元來自物業重估及出售投資溢利,140億元來自和黃。李嘉誠不時強調長和系已是全球跨國企業,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香港佔集團的收益比重不高。
事實又是否這樣呢?現時長和系四間主要上市公司,是透過李嘉誠垂直(或縱向)操控。李嘉誠持有43%長實,長實持有近50%和黃,和黃持有78%長建,長建持有39%電能。李嘉誠動用千多億元持有長實,便可以控制四間市值接近10,000億元的上市公司。日後電能分拆港燈上市,便進一步操控五間公司,市值有望突破10,000億元。
即使李生以此方法控制系內四間上市公司,亦難以掩飾長和系其實依然十分倚靠香港業務,去賺取每年數百億元的溢利。去年長實的營業額為311億元,當中62%來自香港。若以此比重推算,長實本身(不計和黃)所賺的182億,有113億元來自香港。根據年報資料,長實去年物業銷售的營業額為265億元,收益為100億元,毛利率接近四成。這100億元的售樓收益,相信絕大部分來自香港。
長實極之倚重香港業務,那麼和黃又如何?和黃的六大業務,包括地產及酒店、電訊、港口、零售、長江基建和赫斯基能源,除了最後一項,其餘五項依然十分倚靠香港。去年和黃的租金收入合共38億元,當中近九成(34億元)來自香港。在電訊業務方面,和記電訊香港在小小的港澳兩地,為和黃賺取近18億元除息稅前溢利(EBIT);和記電訊亞洲虧蝕8億元,在歐洲等國的3G投資即使止蝕,EBIT不過31億元。若考慮到因投資3G而要舉債,利息支出可能較這31億元溢利還要多。
長實極之倚重香港業務,那麼和黃又如何?和黃的六大業務,包括地產及酒店、電訊、港口、零售、長江基建和赫斯基能源,除了最後一項,其餘五項依然十分倚靠香港。去年和黃的租金收入合共38億元,當中近九成(34億元)來自香港。在電訊業務方面,和記電訊香港在小小的港澳兩地,為和黃賺取近18億元除息稅前溢利(EBIT);和記電訊亞洲虧蝕8億元,在歐洲等國的3G投資即使止蝕,EBIT不過31億元。若考慮到因投資3G而要舉債,利息支出可能較這31億元溢利還要多。
至於港口業務,2011年分拆港深兩地上市的和記港口信託賺了30多億元,但因和黃分拆套現(400多億元)後現在只持有28%權益,故此只為和黃賺取9億元。港深兩地港口為和黃賺取30多億元,其餘約50個港口只能進貢不足70億元,可見和黃在港深兩地「食水之深」。
今年七月,和黃有意拆售香港百佳業務,消息傳出香港百佳200多間分店,去年營業額217億元,賺到10億元,每間賺300多萬元。但這相對於和黃旗下屈臣氏集團,全球30多個市場合共超過10,000間零售店鋪,合計只不過賺100億元,即每間賺100萬元,香港百佳分店已多賺兩、三倍。
至於長江基建,一直依靠電能提供的利潤和現金,以及夥拍電能到世界各地進行收購。電能自誇去年香港以外業務賺到51億元,高於港燈在香港所賺的46億元。但這51億元所謂海外利潤,其實有13億元是海外聯營公司向電能支付的債務利息,若扣除這筆款項,電能在港燈的利潤依然較海外業務的利潤為多。電能在澳洲及英國投資七個公用事業項目,所賺到的總利潤仍不及香港的一間港燈。
由此可見,香港依然為長和系生「金蛋」,去年為長和系進貢至少200億元,佔整個集團500多億元溢利(扣除重複計算)四成以上。李嘉誠在其他國家所賺到的投資回報遠不及香港,又怎會捨得撤走?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12-12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12-12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