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4年9月4日星期四

壹週刊:巴菲特的投資智慧(一)

十多年前,連續看了幾本關於巴菲特投資策略的書,綜合股神如何能夠長期跑贏大市,確實一生受用。雖然不少人都認識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但所謂知易行難,特別是近幾個月股市和樓市都大升,很容易便把這些智慧忘記得一乾二淨,故此有必要撰文提醒自己和讀者。

從巴菲特的傳記得知,他出身於一個頗為富裕的家庭,父親(霍華‧巴菲特)曾任大學報章編輯,婚後當過證券經紀人及國會眾議員,理財觀念被指保守,但1964年過身時仍遺下56萬美元遺產。

雖然巴菲特家境富裕,但很早便要兼職工作,五歲時在祖父經營的雜貨店售貨,11歲開始在父親的證券經紀行工作,有機會接觸股票買賣,學懂長線投資的重要性。14歲負責兩份報章的派送工作,把賺到的工資用作買地。派報的工作亦令他知道特別多家庭閱讀《華盛頓郵報》,憑此訊息日後買下該報大量股權。

除了父親外,巴菲特最推崇的另外兩人是他的恩師,分別是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和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巴菲特閱讀葛拉漢的著作《智慧型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後,奠定投資方面的基礎,就是重視分析企業數據,找出有價值的投資。從另一恩師費雪中,巴菲特學會企業前景對投資者的關鍵意義;沒有前景的企業,即使股價再低也不要買。

1954年,巴菲特24歲,應葛拉漢邀請到他的投資公司工作;兩年後,葛拉漢退休,投資公司解體,巴菲特回到家鄉奧馬哈(Omaha),在家人面前宣布要在30歲前(即四年後)成為百萬富翁。父親及親友合資了10.5萬美元,當中包括巴菲特的100美元,讓他成立首個投資合夥事業,即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公司由1956年至1969年,取得平均每年30%的複式回報,遠優於市場7-10%的回報。

1962年,巴菲特的投資公司開始收購巴郡(Berkshire Hathaway,有譯波克夏‧哈薩威)。當時巴郡不過是一間紡織公司,從事夕陽工業,只因市值低於公司營運資本,才得到巴菲特青睞。原本巴菲特打算把手上股權售回給公司,只因公司負責人臨時調低股價0.125美元,觸怒了他,才反過來大手購入巴郡股權,控制公司及辭去反口的負責人。

這一時衝動,令巴菲特日後損失巨大。他曾經說過,認購巴郡股權,而沒有把金錢直接投資在保險業,是他一生最大的投資失誤,令他之後45年損失2,000億美元的投資回報。巴菲特故意保留巴郡這紡織公司的名稱,目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再因一時衝動而作出缺乏理性的投資決定。

巴菲特上世紀50及60年代投資GEICO保險業務、迪士尼和美國運通,70年代在股市低殘時收購《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80年代購入通用食品、可口可樂和吉列刀片,當時其他投資者並不看好。但巴菲特認為這些老牌公司的業務家傳戶曉,相信它們提供生活必需品,具有龐大市場潛力,故此力排眾議,大手入貨作長線投資,日後為巴郡取得極高的回報。

重視企業數據和生活體驗,吸取失敗教訓,以及在股市低殘時人棄我取,以遠大目光看企業前景,正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資智慧。(按:內容參考Wikipedia及鹿荷:《巴菲特的投資聖經》,台北:采竹文化,2003年。)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4-09-04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