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壹角度:長遠房策要具彈性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上任後,表示政府會重新啟動長遠房屋策略,成立相關委員會去評估整體的房屋需求。

熟悉香港房屋發展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港英管治時期,長期沒有制定長遠的房屋政策。當時政府以為大部分港人不過是「過客」,基於不同原因「寄居」香港。到二次大戰後,共產黨接管中國,大量內地人湧入香港,搭建寮屋、天台屋、板間房和劏房棲身。幾層高的舊樓住上數十戶,香港面對嚴重的住屋問題。

1953年石硤尾寮屋區發生大火後,政府才開始興建徙置區和廉租屋,讓低收入家庭入住。到1972年,港督麥理浩提出十年建屋計劃,要在1973年至1982年的十年期間,為180萬人提供設備齊全、有合理居住環境的公共房屋單位。

十年建屋計劃宣布後不久,便爆發石油危機,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香港樓價股價大幅下挫,政府的建屋進度受到影響。1976年經濟復甦後,又出現大量內地合法及非法入境者湧入香港,幾年間人口激增50萬,打亂政府的建屋計劃。

到1982年,實際建屋量距離目標甚遠,政府於是把計劃順延至1987年,但最終只能建成供150萬人居住的單位,較原來目標少30萬人。政府在同年推出長遠房屋策略取代之前的十年建屋計劃。

1987年後,本地樓價不斷攀升,中產階層面對高樓價而又無資格入住公屋,怨聲載道。政府花了差不多十年時間去制定的長遠房屋策略,到1997年1月才推出諮詢文件,建議未來十年總共興建80萬個住宅單位。97回歸後董建華上台,宣布落實長遠房屋策略相關政策,包括每年興建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2007年年底前全港七成家庭擁有自置居所,以及2005年年底前,將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三年。

無獨有偶,董建華宣布八萬五房屋政策後不久,便爆發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樓價股價大幅下挫。在這經濟形勢下,特區政府仍然一意孤行繼續大量建屋,而地產商又趁八萬五政策以賤價取得大量土地建屋,結果令樓宇供應量激增,加速樓價向下大幅調整。


由於97回歸後人口增長放緩,而樓宇供應又大增,本地的樓宇供應和需求大致已取得平衡。1981年,香港人口510萬,共有124萬個陸上住戶,但永久房屋數量只得109萬個單位,房屋短缺10多萬個單位,總共有40多萬人住在臨時房屋之內。

到2011年的人口普查,香港人口上升至707萬,接近237萬個陸上住房,永久房屋數量增加至接近260萬個,永久房屋數量較陸上住戶數目多出超過20萬。居住在臨時房屋的人數(包括艇戶)減至4萬多人,約萬多戶。20萬個沒有人居住的空置單位中,有9萬多個屬於私人住宅(包括已補價居屋)單位,6萬多個屬於別墅、平房、村屋和員工宿舍的其他私人住宅單位。只要部分空置的單位流入市場出售或出租,相信對紓緩樓價上升有一定幫助。

政府過去兩次制定長遠房屋策略,決定大量建屋後不久,都遇上經濟衰退。今次政府重新啟動長遠房屋策略,不知道落實相關政策時會否又再遇上經濟衰退。政府實應吸取教訓,推行政策時要具有足夠彈性,以免重蹈八萬五的覆轍。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8-23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