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財政年度,政府原先估計是會出現200多億元赤字,但結果卻錄得700多億元盈餘,誤差近1,000億元。
庫房水浸,財政儲備達到6,000億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制定來年財政預算案時,自然來得十分輕鬆。情況與歐美政府要在經濟不景時大幅削減支出,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但預算案一出,財爺竟然被人大喝倒采,甚至「喊打」,實在叫人始料不及。特別是在稅收大增的時候,財爺以不想加劇通脹為由,一改過往退回部分稅款給納稅人的做法,改為動用240億元,不設入息上限地向300多萬個強積金戶口注資,每個戶口可得6,000元。
誠然,預算案諮詢期間,不少市民、議員和學者,都表示政府應把巨額盈餘投放在一些對香港長遠發展有益的項目上,不該只顧爭取民望而「派糖」。過去出現巨額盈餘時亦曾經向低收入僱員的強積金戶口注資,但在界定合資格人士時出現不少技術問題。今次向所有強積金戶口注資,可以避免再次出現這些技術問題。
只可惜一如過往,特區政府官員制定政策時似乎掌握不到民情,與市民的期望出現很大落差。筆者相信,大部分納稅人並非貪圖6,000元的退稅,而是對政府剝奪他們的選擇權而感到氣憤。納稅人得到6,000元的退稅,可以自由選擇即時消費,或者儲蓄起來。若將6,000元用作投資,亦可以自由選擇認購不同的投資產品,而不會被政府強迫要向強積金管理公司進貢。
眾所周知,本地的強積金管理公司收費特別高昂,而投資表現卻十分差勁,過去10年每年平均回報只得5%,不少基金還錄得負回報。市民對政府注資強積金的憤怒,多少反映他們對管理公司食水太深的不滿。
過去政府單單向低收入僱員的強積金戶口注資,並沒有遭到納稅人的投訴和反對,顯示納稅人並非介意自己的強積金戶口是否獲得注資。而事實上,政府若要幫助低收入工人,特別是那些「五無」人士,便應引入負入息稅制度,或者提供收入津貼,直接幫助他們渡過經濟困難。
去年10月特首曾蔭權提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到12月政府提出新計劃內容,惹來各方責難。特別是二人家庭的入息上限只得8,500元,與申請公屋的12,000多元的入息上限相差甚遠。後來在各政黨施加壓力下,政府一再修改有關計劃,最終到2月底才獲立法會通過撥款。今次財爺的預算案,相信又會惹來各方的責難,恐怕又會擾攘兩、三個月,不知最後政府又是否會作出讓步。
特區政府官員的政策三番四次與市民的期望出現明顯落差,不禁令筆者懷疑政府是否故意轉移視線,促使市民和政黨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討論600元交通津貼,或者6,000元退稅等小恩小惠,而忽略了其他更重大的利益輸送。
去年10月施政報告提出要管制「發水樓」,卻給予寬限期至今年3月底;最近又再多給半年寬限期。這差不多一年的寬限期,讓大地產商可以趕搭「發水樓」尾班車。若然未來幾年興建的數萬個單位,每個繼續多收100萬元,總值便超過300億元,平均每個大地產商分得60億元。
政府在提高煙草稅和私家車首次登記稅時都宣布即時實施,為何涉及數百億元的管制「發水樓」措施,卻可以一再寬限呢?
出處: 壹週刊 | 2011-03-03 |A008| 時事| 壹角度 3/3/2011|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