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階段政改諮詢已經結束,政府正整理市民提出的意見和方案,預計在下半年提出較具體的政改方案,再進行公眾諮詢。
任何在香港生活和成長的人,都知道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缺乏認受性和代表性,必須盡早廢除。經過17年的實踐,這個選舉制度只能保障財團福利和少數特權階級的利益,分化社會,破壞香港的法治、廉潔、新聞及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
民建聯、工聯會、鄉議局等政治既得利益者,不但建議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方法,照抄選舉委員會的框架,還要求特首參選人,要取得過半數提委會委員支持,才可「出閘」成為候選人參與普選。就連屬建制派的經民聯、新民黨及自由黨,亦公開反對上述方案,認為篩選門檻
過高。
值得一提的是13名社會科學及經濟學者,提出「提委會民主漸進方案」,建議提委會人數最多為2,400人。這2,400人當中,一半是按照現行1,200人的選委會組成,另外1,200人,是由全港合資格的選民選出的增選委員,而出選特首的門檻是得到20%的提委支持。
倘若方案包括取消公司和團體票,讓全港屬於這四大界別的選民可以一人一票選出1,200名提委;而不屬於四大界別的選民(包括筆者),則可以參與增選委員的選舉,有權提名、參選和投票,達致間接公民提名的效果,相信這個方案可以得到廣大市民的認同和支持。
只可惜方案原封不動地保留1,200人小圈子選舉的選委會,違反《基本法》45條列明提委會須具廣泛代表性的要求。按照過去兩屆特首選舉經驗,泛民在小圈子選舉中,最多只能得到一成多的選委提名,僅僅超過八分一的提名門檻,情況與他們在直選中超過五成的得票率明顯出現巨大差距。
至於13名學者建議新增的1,200名委員,是先由小圈子選舉的選民提名,之後再由全港合資格的選民選出。選民若有意成為增選委員,要先取得四大界別中其中一個界別300分一的選民提名支持,之後再取得2,500名合資格選民的選票,才可成為增選委員。方案剝奪全港選民的提名增選委員的權利,讓四大界別的20多萬人繼續享有特權。
現時選委會四大界別共有24萬名登記選民,接近20萬人是來自第二界別(專業界),佔登記選民八成多,其餘三個界別,由4萬個登記選民(包括公司和團體)所操控。第四界別(政界)更完全由親中保守勢力所控制,連同立法會70名議員,只得700多名選民。若要在第四界別取得300分一的選民支持,便需要有二至三名選民提名,以泛民在該界別只得27個立法會議員的數字計算,最多只能提名9至13人參選增選委員的選舉。泛民要在全部2,400名提名中得到480人支持,顯然有一定難度。
回歸後幾屆的特首選舉,是極不民主、極不平等和極不光彩的選舉,這段歷史不值得尊重。廣大市民對普選特首的底線是清晰的,提委會須具廣泛代表性,取消公司和團體票,不設篩選或預選,出選特首的門檻不應較小圈子選舉(即八分一提委支持)為高。13名學者若能夠按照上述原則修訂方案,必能取得更多市民的支持。
任何在香港生活和成長的人,都知道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特首,缺乏認受性和代表性,必須盡早廢除。經過17年的實踐,這個選舉制度只能保障財團福利和少數特權階級的利益,分化社會,破壞香港的法治、廉潔、新聞及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
民建聯、工聯會、鄉議局等政治既得利益者,不但建議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方法,照抄選舉委員會的框架,還要求特首參選人,要取得過半數提委會委員支持,才可「出閘」成為候選人參與普選。就連屬建制派的經民聯、新民黨及自由黨,亦公開反對上述方案,認為篩選門檻
過高。
值得一提的是13名社會科學及經濟學者,提出「提委會民主漸進方案」,建議提委會人數最多為2,400人。這2,400人當中,一半是按照現行1,200人的選委會組成,另外1,200人,是由全港合資格的選民選出的增選委員,而出選特首的門檻是得到20%的提委支持。
倘若方案包括取消公司和團體票,讓全港屬於這四大界別的選民可以一人一票選出1,200名提委;而不屬於四大界別的選民(包括筆者),則可以參與增選委員的選舉,有權提名、參選和投票,達致間接公民提名的效果,相信這個方案可以得到廣大市民的認同和支持。
只可惜方案原封不動地保留1,200人小圈子選舉的選委會,違反《基本法》45條列明提委會須具廣泛代表性的要求。按照過去兩屆特首選舉經驗,泛民在小圈子選舉中,最多只能得到一成多的選委提名,僅僅超過八分一的提名門檻,情況與他們在直選中超過五成的得票率明顯出現巨大差距。
至於13名學者建議新增的1,200名委員,是先由小圈子選舉的選民提名,之後再由全港合資格的選民選出。選民若有意成為增選委員,要先取得四大界別中其中一個界別300分一的選民提名支持,之後再取得2,500名合資格選民的選票,才可成為增選委員。方案剝奪全港選民的提名增選委員的權利,讓四大界別的20多萬人繼續享有特權。
現時選委會四大界別共有24萬名登記選民,接近20萬人是來自第二界別(專業界),佔登記選民八成多,其餘三個界別,由4萬個登記選民(包括公司和團體)所操控。第四界別(政界)更完全由親中保守勢力所控制,連同立法會70名議員,只得700多名選民。若要在第四界別取得300分一的選民支持,便需要有二至三名選民提名,以泛民在該界別只得27個立法會議員的數字計算,最多只能提名9至13人參選增選委員的選舉。泛民要在全部2,400名提名中得到480人支持,顯然有一定難度。
回歸後幾屆的特首選舉,是極不民主、極不平等和極不光彩的選舉,這段歷史不值得尊重。廣大市民對普選特首的底線是清晰的,提委會須具廣泛代表性,取消公司和團體票,不設篩選或預選,出選特首的門檻不應較小圈子選舉(即八分一提委支持)為高。13名學者若能夠按照上述原則修訂方案,必能取得更多市民的支持。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4-05-15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4-05-15 |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