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清楚明白,現行的選舉制度,不論是功能組別選舉,抑或是地區直選,最終目的就是要削弱民主派人士的力量,令他們即使獲得六成選民的支持,最終在立法會內的議席亦不足四成。
在只得半數屬於直選議席和採用比例代表制下,民主派各政黨不但要互相競爭議席,政黨內的黨員為了出選,亦爭持激烈,甚至出現內訌。回歸前的選舉制度鼓勵港同盟及滙點兩個政團合併成為民主黨,回歸後的選舉制度則鼓勵各政黨分拆,各走各路。
結果屬民主派的政黨愈來愈多,政治光譜愈拉愈闊。民主派變成泛民,主要分為三大陣營,包括溫和派、激進派和處於兩者之間。每個政黨集中吸納一小撮理念和政見相近的支持者,便可以在地區選舉中取得一席。
今次泛民選舉慘敗,有評論認為是選舉策略錯誤,浪費大量選票,贏了選票卻失去議席。但若考慮到過往選舉經驗,要泛民有效地配票,又談何容易?2004年的港島區直選,民主黨因打告急牌而令選票分配不均,結果導致何秀蘭出局。當年民主派在新界選區合組「鑽石名單」,效果亦不理想,票數不足以取得最後一席。
2008年,泛民改變策略,在新界選區不再合組「鑽石名單」,各自拉票,結果反而取得較多議席。公民黨在港島區選擇不分拆名單,余若薇成功帶領陳淑莊進入立法會。今次選舉,公民黨採用同樣策略,余若薇和陳淑莊成功帶領新人進入立法會,自己卻不夠票數而失去議席。
民主黨李永達以不足1,000票落敗,歸咎自己沒有做好地區工作,並沒有怪罪於公民黨搶走選票。民主黨在地區直選中大敗,很明顯與政改一役中不參與五區公投,願意與中方談判有關。今次選舉,參與五區公投的公民黨、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共取得52萬張選票,與公投中所得選票相若。當中不少選票相信來自民主黨,這自然逼使民主黨改變過往較保守和溫和的選舉策略,走較激進和抗爭的路線。
今次泛民慘敗,整體得票率下降,明顯是敗在各政黨自以為是,唯我獨尊,不願意團結合作,做好選舉的協調工作。泛民實應慶幸在新界東取得六席,不然地區直選議席跌至只得17席,不到總數一半。若非選民理智,沒有太多人響應投白票,不然泛民在超級區議會選舉中可能只取得兩席,輸給親中派。連同在功能組別選舉中若只能維持四席而非取得六席,泛民是有可能最終只得23席(17席+2席+4席),拿不到三分一議席的否決權。
由此可見,泛民各政黨若繼續採用今次選舉策略,恐怕將繼續流失選票和議席,日後即使落實真普選,也只淪為少數反對派。中央和特區政府透過選舉制度成功分化港人,亦令社會失去和諧,管治變得更困難。當權者若想香港保持穩定繁榮,長治久安,政府施政在議會內得到廣泛支持,便應改革選舉制度,建立一個能真正反映大多數港人意願,而又保障少數人權益的選舉制度。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2-09-20 A004|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