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相對於物業和股票投資,買外幣收息並不是一項很好的長線投資項目。長遠而言,只要經濟有增長,出現通脹,物業和股票的價格會跟隨上升。投資者一面收取租金和股息,一面坐享資產升值,真正是「財息兼收」。但買賣外幣則不同,購買外幣即代表沽出港元,日後要外幣升值,能換取較多的港元,才算財息兼收。但一種貨幣升值,便代表另一種貨幣貶值,純屬「零和遊戲」。
買外幣賺取高息是有風險的,日後外幣兌回港元,若外幣貶值幅度大於息差所賺,便得不償失。要對沖外幣貶值風險,可以在外匯期貨市場先行沽出外幣。
但在套息及對沖活動下,一眾投資者在期貨市場沽出外幣作對沖,遠期匯價自然出現折讓(即低於現價),匯價方面的損失,最終大致相等於買外幣多賺的利息,若做足對沖,存外幣根本沒有額外收益。例如澳元一年存款息率較港元高4厘,澳元的遠期匯價自然會折讓4%。
過去多年,港人購買澳元和人民幣「財息兼收」,只不過是因為美元實在太弱。但當美元突然轉強,例如在2008年9月金融海嘯後,美元大幅反彈,澳元大跌,便把外匯投資者或投機者殺過措手不及,中信泰富(267)亦因此損失過百億元。
過去由於日圓長時間息率接近零,不少投資者以低息借入日圓,用作購買高息貨幣和資產,進行所謂「利差交易」(Carry Trade)。但這種利差交易不是套戥活動,背後是有風險的。由於投資者沒有做對沖,日後若日圓大幅升值,他們便要償還更多日圓,額外賺到的利息可能不夠償還更多的日圓。因此,現在以低息借美元從事炒賣的人,亦要引以為鑒。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最新課程:AO/EO入職課程,新高中經濟學、BAFS、通識及英文班,請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9-21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