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樓價租金高企,市民居住環境擠逼。根據學者估計,本地人均居住面積只得150呎,遠低於新加坡及內地城鎮超過300呎的水平。以同等購買力計算,香港的人均收入位列全世界前七位,但居住環境卻如此擠逼,這當然和政府房地產政策有關。
筆者一直不相信香港缺地,只因政府限量供應,不願意收回大量閒置土地,或者只供少數人享用的廉價土地,才令人覺得缺地,需要大規模移山填海。
過去幾年政府為了增加房屋供應,要求發展商興建小型單位,令私樓平均面積越來越細。其實若要改善港人居住環境,政府反而應該要求發展商多建中型和大型單位,令樓價下調,方便中產家庭換樓,將面積較細的單位轉讓給上車客。現在發展商以天價出售蚊型單位給上車客,平均呎價較豪宅還貴。
小市民窮一生積蓄只能購得200多呎(實用面積)的私樓上車,不少人每月要支付數千元租住數十呎的劏房。但房委會對公屋租戶卻極其慷慨,一人住戶居住面積超過366呎,二人超過732呎才算作嚴重寬敞戶,需要調遷。而實際上,房委會根本沒有732呎公屋單位,結果容許二人住戶長期佔用500多呎的大單位,享受巨額資助。這對納稅人和其他市民又是否公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