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董建華在2005年初「腳痛」下台後,每年7.1上街的市民數目已大減,不再是數以十萬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在臨近7.1的敏感時期,突然硬推「替補機制」的條例草案,防止立法會補選變成「公投」,並要急急完成立法程序,很明顯是「別有用心」的。
一般人以為林瑞麟不過是聽命中央,藉此機會爭取表現,希望中央賞識,明年可以繼續留任當問責官員。亦由於過去九年出任問責局長後,林瑞麟凡事聽命中央,唯中央的命是從,故此被議員及傳媒稱為「林公公」。
林局長官場生涯一帆風順,肯定有其獨特本領。2002年之前,當他還是公務員時,便獲得當時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提拔,像坐直升機一般,42歲便成為D8,月薪達20萬元,還有房屋津貼。後來陳太成為立法會議員,後悔提拔了林瑞麟。
董建華在2002年連任後推行問責制,林瑞麟順利出任問責局長,月薪30萬元。到2005年董建華下台後,林瑞麟又順利過檔曾蔭權。明年若能成功過檔新的特首,相信會是唯一服侍三名特首的問責官員。
由此可見,林瑞麟的E.Q.(情緒智商)肯定高人一等,即使不時被千夫(及婦)所指,亦能一笑置之,大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氣概。亦由於早紮職,林瑞麟家底豐厚,在本地和海外擁有物業,早已毋須為「五斗米折腰」。
近幾月傳媒懷疑他在南區舂坎角的豪宅有僭建物,他為了釋除公眾疑慮隨即拆除。今次他卻「企硬」不肯把「僭建」的「替補機制」拆除,好像要激發市民在7.1上街抗議,或者到最後關頭才拋出「次劣」機制。這不禁令筆者想起董建華因硬推23條而被封為香港「民主之父」,林瑞麟是否同樣忍辱負重,暗地裏為港人爭取民主?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逢周三、五刊出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6-29 A23|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