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大工作時,校方定期進行工作表現評核,審視教員在教學、研究和校內校外服務三方面表現。筆者在1999年接受校方評核後,竟然 相隔逾10年,到2010年校方才進行另一次評核。本來評核最少要在3年內進行一次,即使教員屬於終身制而非合約制,亦要接受定期評核。但在2002年, 由於新來的院長準備進行各院系架構重組,故筆者任教的商業學系決定留待架構重組後才進行評核。
在2003年,筆者任教的商業學系「被殺」,十多位任教經濟學的教員被編入新成立的會計及金融學院,由會計學同事領導。同年,理大校方在未經廣泛諮詢的情 況下,突然推出新的評核,不單要每年進行,兼且要把同事的表現分成多個等級,當中需要有某一百分比的人屬於表現欠佳的級別。
新制度推出後,同事大表反對,但校方一意孤行,限期各院系完成評核。當時筆者負責評核部分任教經濟學的同事,與另一負責評核的同事劉佩瓊一同出席學系的評 核大會,一同討論一些特殊個案,學院院長亦有出席。我們看見院系的領導人刻意針對個別教員,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雖然我們二人屬於經濟學團隊,但卻花 了不少時間替任教會計和財務學的同事說好話。
最經典的針對說話包括學生聽不明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授(不是印度人)所說的英語,是教授的錯;又有領導人自己絕大部分學術著作與別人合作,卻竟然質疑其 他教授的合作著作是否「不勞而獲」。在這種互相攻擊的評核制度下,自然影響工作士氣,之後不少優秀學者請辭,轉投其他大學。
2004年,理大管理層推「肥上瘦下」節流方案,觸發近千名教職員抗議並舉行聲討大會,準備對潘宗光校長投不信任票。校長急忙收回方案,承認與教職員溝通 不足,並要求各院系及人事部銷毀過去一年所做的評核報告,承諾經廣泛諮詢後才再推新制度。延至2009年,新校長上台後才推新制度,評核教職員表現。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林本利、黃元山及陳肇賢教授「理財有道」課程,請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3-16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