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會以為,政府免地價或以超筍價批地,用作興建康樂及體育設施,理應是開放給公眾使用,性質類似康文署管轄的康體設施。一些由非牟利或慈善組織營運的設施,為青少年及家庭提供服務,促進個人健康和家庭和諧,是絕對值得支持的。
至於私人會所,既然屬於「私人」性質,市民自然會以為會所用地是私人名義,以市價購入,故此只供少數會員享用設施。不料到實際情況是這些私人會所用地,竟然同樣是以零地價或超筍地價批出,讓少數人可以享受巨額地價資助,做法完全不符合公眾利益。
很明顯,這個批地政策是殖民地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實應儘快廢除。殖民地時期,港英政府主要官員來自英國,香港經濟由幾大英資財團操控。殖民地高官及英資洋行大班,住在山頂或半山,各方面享有特權。這些移居香港的洋人,喜愛打高爾夫球、網球和木球,以及坐遊艇出海作樂和傾生意。在殖民政府管治下,這些洋人向政府取得廉價土地,興建設施供「圍內人」玩樂,變得順理成章。
九七回歸前後,華資逐漸取代英資操控香港的政治和經濟,私人會所自然多了華人作為會員,甚至負責會所的管治。在殖民地時期,來自英國的殖民地官員和英資財團高層,他們享有特權,能夠取得廉價土地興建私人會所,供同聲同氣的會員享用,一般市民亦難以反對。但現在香港已回歸祖國將近16年,特區政府實在沒有任何理據可以延續這項殖民地政策。在香港嚴重缺地的環境下,政府讓一小撮富有人享有特權,獲得巨額地價資助玩樂,政策顯然十分荒謬。
就以清水灣鄉村俱樂部為例,這間私人會所佔據清水灣東面129公頃土地,即接近1,400萬平方呎,相等於六個半維園。私人會所佔用整個山頭,實行「山頭主義」,一般市民不能隨便進入,無法欣賞附近的自然景色。倘若政府將土地收回拍賣,以一倍地積比率建屋,估計每呎至少可以賣8,000元,地價超過一千億元。香港哥爾夫球會租用上水的土地,面積高達170公頃,即1,800多萬平方呎,適合興建私樓和公營房屋,地價至少300億元。若僅以一倍地積比率發展,足夠興建接近40,000個500呎單位,可供超過十萬人居住。香港哥爾夫球會另一幅在深水灣的土地,地價更驚人。過去多個月,有報導指李兆基有意捐出新界農地,以免地價方式興建上車盤給年輕人,每個單位300餘呎,售價約100萬元。特區政府與李兆基一方商討至今仍未能落實有關建議,似乎擔心被市民質疑捐地一事,可能影響政府發展新界東北的收地政策。李兆基控制的恒基地產,在新界擁有大量農地,多達4,000多萬平方呎。李兆基不如考慮捐出農地,讓私人會所興建康體設施給富豪玩樂,然後將原有會所用地交還政府用作興建房屋。這樣,政府便毋須再覓地建屋,惹來各方爭議;而李兆基亦可以達成回饋社會的心願,不用擔心被人質疑捐地的背後動機。這個捐地方案,可謂一舉多得,促進整個社會和諧。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6-06|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6-06|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