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3年6月11日星期二

蘋論: 全面轉直資 增家長選擇

有過百年歷史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其附屬小學,計劃在2015-16學年轉為直資學校,事件惹來廣泛關注。支持和反對轉直資的家長和舊生,透過傳媒各自表述立場。傳統名校紛紛轉直資使人擔心本地教育越來越變得貴族化和商品化,減少清貧學生入讀名校和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

在港英管治期間,由教會創辦的傳統名校,培育一代又一代的社會精英。當中不少是出身基層,透過苦學,在升中試中考取優異成績而進入名校,藉着教育最終得以脫貧。然而,隨着教育逐漸普及,教育當局廢除升中試和學能試,派位隨機因素增加,傳統名校在學術成績方面的優勢已大不如前。現在不少在公開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不再是出身名校,而是來自新界或屋邨學校。

個別傳統名校眼見收生水準下降,學生能力差異擴大,便申請轉為直資,希望取回收生的自主權。加上直資學校可以因應學生不同需要而自行設計課程,額外收取學費,不受教育局的教學語言和《校本條例》所約束,自然促使越來越多學校轉為直資。

過去審計署曾經發表報告,指出本地七十多間直資學校,絕大部份都出現管治上的問題,包括賬目混亂,向校董貸款,未經校董會授權購置住宅,沒有向學生提供足夠獎助學金等。

但這些管治問題,並不是出於直資制度本身,而是因為校董會沒有發揮應有的監察功能,學校運作缺乏透明度和問責性所致。上述管治問題,同樣出現在本地大學和資助學校。只要完善管治機制,增加學校的透明度和問責性,學校校董和高層便難以任意妄為,損害家長和學生的利益。

反對轉直資的家長和舊生,擔心學校變得貴族化,扼殺清貧學生的入讀機會。但事實上,教育局早已設定機制,要求直資學校提供獎助學金,確保有學習能力和合適的學生,不會因經濟原因失去入讀機會。大部份直資學校的收費不高,有些甚至完全免費,只依靠政府的直接資助。

從另一角度看,直資制度反而是個扶貧制度。倘若沒有直資制度,家境清貧的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入讀學費高昂的私校,只能接受資助學校千篇一律的「免費教育」。直資學校出現,並且設有獎助學金,讓有學習能力和合適的學生,即使家境清貧依然有機會入讀。況且直資學校不一定要額外收費,若辦學團體、家長和舊生認為資源已經足夠,實毋須額外收取學費。

反對轉直資的家長和舊生,若擔心學校趨向貴族化,便應該積極監察學校轉直資後,收費是否合理,額外得到的資源是否用得恰當。學費是用來提升教學質素,幫助有學習和經濟困難的學生,抑或是用作宣傳,大幅度調高管理層薪酬,以及聘用大批冗員。

現時全港共有七十多間直資學校,只佔約一千間中小學的一個極低比率,當中只有十多間較受家長歡迎。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個別直資學校自然「吊高來賣」,收費高昂。倘若全港所有學校轉為直資,在供應大增的情況下,家長選擇增加,學費亦必相應下調。

現行的世襲計分制和根據校網的派位機制,奪去家長自由選擇學校的權利,因此,若要避免直資學校變得貴族化,實應該鼓勵所有學校轉為直資,變相推行學券制,由家長決定政府資助如何分配。現時不論教學表現,學校一律收取政府同等資助的制度,對表現傑出的學校絕不公平。


經濟學家 - 林本利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3-06-11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