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蘋論:僭建特首劏房局長 無力領導東北發展

最近政府公佈新界東北發展的最終規劃,將斥資1,200億元開拓古洞北和粉嶺北新市鎮,暫時擱置最具爭議的「坪輋/打鼓嶺」發展。但觀乎整個所謂「加強」版本的發展規劃,容許以公私合營方式開發新市鎮,肯定會荊棘滿途,難以按照原定計劃上馬。

負責推銷這個發展規劃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本身是會計師,對城市規劃、土地發展和保育等議題認識有限,根本難擔重任。陳上任後被傳媒揭發經營違規劏房業務,委任他的梁振英,亦在其山頂大宅內僭建近千呎樓面。二人面對傳媒追訪時故意隱瞞事實,公信力早已蕩然無存。由梁陳二人領導新界東北發展,又如何面對那些長期霸佔官地,僭建寮屋和出租劏房的村民,要求他們接受遷拆?

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過去擔任發展局局長時,便曾經公開宣佈以傳統收地方式發展新界東北。現在政府又突然改口容許公私合作,自然引起公眾質疑,是否明益地產商,讓他們可以將農地改變成商業和住宅用地,賺取豐厚利潤。

陳茂波說地產商若想更改土地用途,需要補足地價,故此不存在利益輸送。但過去數十年的經驗顯示,地產商向政府申請更改土地契約,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需要支付的補價往往低於市價。當地產商認為補價過高時,自然會提出上訴,直至補價下調至低於市值時才肯接受。

政府不以傳統方式向地產商收地,將土地改變用途後公開拍賣,不但導致公帑出現損失,還會拖慢整個發展計劃。政府官員和地產商私下討論補價金額,拖拖拉拉,整個制度缺乏透明度,容易讓貪官有機可乘。過去便出現過高官賤賣紅灣半島,退休後加入地產商附屬公司工作的事件,政府實應避免重蹈覆轍。

政府若想釋除公眾疑慮,便應以先收地後拍賣方式發展新界東北。現時擁有農地的地產商,對土地情況瞭如指掌,競投時享有絕對優勢。即使採用公私合營方式,政府亦必須定期將部份新界東北土地以拍賣形式出售,按照賣地價格作為地產商申請補價的指標,並且要求地產商在指定限期內完成補價和發展土地,不然便由政府收地再公開拍賣。

事實上,政府毋須急於發展新界東北。現時政府還有2,000多公頃土地儲備可作發展,再加上數百公頃私人會所「熟地」,未來十多年已有足夠土地興建商業和住宅大廈。陳局長說新界東北的規劃是由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故此不應再拖。然而,當時政府的人口預測是到2011年,香港人口將達到750至810萬,而現時實際人口數字只得710萬人。既然人口增長大幅放緩,政府又何須急於發展新界東北?

這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根本缺乏成本效益,花費1,200億元(當中包括300億元收地賠償)去開發333公頃(約3,600萬平方呎)可用的土地,每方呎開發成本高達3,300元。政府計劃興建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四成,即2萬多個是私人住宅。倘若不計其他收入,每個住宅單位的地價要達到600萬元,才能收支平衡。試問又有多少港人有能力和願意付出600萬元地價,搬入新界東北?

加上政府漠視市民訴求,對鄰近170公頃,只供2,000多人享樂的高球場「寸土不收」,實在難以說服公眾接受這個「重富輕貧」、「厚此薄彼」、「捨易取難」、「不公不義」的發展規劃。政府還是押後發展大計,把高球場納入規劃,避免日後沒完沒了的官民衝突,進一步撕裂社會。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蘋果日報 | 2013-07-12 |A08| 專欄專論| 社論 | 經濟學家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