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恒生指數期貨(期指),便幫助股票的投資者對沖風險。投資者持有股票,擔心日後股價大跌而受損,可在期指市場沽出期指。日後若恒指真的大跌,投資者所持股票價格大跌;但早已沽出期指,在期指市場則獲利,可抵銷手上股票價格下跌的損失。
若然股市不跌反升,這名一早沽空期指的股票投資者,手上股票價格上升,但持有的期指淡倉則受損,股市上升的得益大減。因此,投資者是否做對沖,要衡量本身的風險承擔能力。若透過對沖去減低風險,預期的回報率自然下降。正如之前所述,不少投資產品和衍生工具,以至各類期貨市場,包括農產品期貨市場,原意都是幫助投資者或經營者透過對沖減低風險,以免收入、成本或利潤出現大上大落的情況。
但在現實世界,不少期貨市場已變成賭場,買家和賣家參與市場的目的不是對沖,而是投機賭博。投機者根本沒有持有股票,便借貸沽空期指;他們根本不需要石油或者農產品用作生產,卻大手買入石油或者農產品,試圖推高價格去獲利。
過去十多年的投資市場,充斥着這些只顧追求短期利潤的投機分子,令油價和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損害那些真正需要使用石油作為燃料的經營者,亦令到不少倚靠進口糧食的國家面對價格高企,被弄得民不聊生。
早前有報道指,美國監管機構調查期油市場有否出現人為造市的不法行為。過去在美國的能源市場亦發現有公司人為造市。筆者相信類似情況在本地投資市場同樣出現。投資者切忌被投機者誤導,以羊群心態爭相入市,最終接大鱷火棒而損失慘重。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最新課程:暑期通識及英文班,新高中經濟學及BAFS,請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7-27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