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教科書的第一課,便是探討市場經濟和政府規劃經濟的利弊。市場經濟主要是倚靠價格機制去分配資源。當私有產權受到保障,人們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達致有效率地分配資源。
在政府規劃下,產權屬於「公家」,由政府以政治方法而非價格機制去分配資源。當官定價格低於或者高於市價時,便出現求過於供或供過於求的現象,要市民浪費時間去排隊輪候、走後門或者行賄,才能得到物質供應或者工作職位,結果浪費大量人力物力。
不錯,政府干預市場確實有其弊端,但一個社會又不能變成「無政府狀態」,政府始終有其職能。要市場有效運作,首要條件是私有產權得到確立和受到保障,故此政府有責任建立完善的法制,保障私有產權。
此外,市場會出現失效情況,例如私人公司生產時忽略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市場被壟斷,或者沒有私人公司願意提供防洪、防疫等共用物品。在這些情況下,政府便可能有需要介入,訂立法規去制止肆意破壞環境生態的生產活動,打破壟斷,以及提供一些共用物品給市民享用。
市場過份看重資源是否有效分配,而忽略了分配制度的公平性。作為政府,有責任去保障市民得到基本生活所需,透過稅制的再分配效果去縮窄貧富不均,避免出現貧富差距兩極化而令社會動盪不安,影響政府管治。
聖經提醒作為審判官和官長的,必須按公義的審判判斷百姓,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賄賂(申十六18-19)。聖經又提醒我們不要欺負窮乏的雇工和寄居的,對孤兒寡婦和缺乏人要給予幫助(申廿四14-22)。
市場和政府不是萬能的,兩者皆有其弊端。雖然香港始終是個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但我們亦應知道這體系的不足之處,政府適當時候有需要介入。這不是要讓官員有機會去謀取私利,而是要令香港成為一個更廉潔、更公義和更關愛弱勢社群的社會。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時代論壇: 第一二九八期.二○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