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壹週刊:各方努力推動藝術發展

曾任地產分析員的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幾年前成立智庫組織「香港黃金五十」,領導一群年輕人規劃香港未來五十年的發展方向。他們發表多份研究報告,當中包括推動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

長久以來,香港被人譏為文化沙漠,只着重潮流文化,忽略其他表演藝術的發展。不少人以為政府花費巨額公帑發展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最終恐怕變成大白象,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去達致收支平衡。

然而,正如「黃金五十」的研究報告指出,香港絕非文化沙漠,每日都有大量多元化的文藝活動舉行。香港擁有相當多具備國際經驗的藝術人士,願意跨境或者回流香港參與建設藝術。每年香港藝術節的入座率達到九成以上,不少節目一票難求;當代藝術,包括電影藝術和攝影等,均享譽國際。

過去數十年,香港一直倚重發展地產和金融業,為港人及政府累積巨大財富,現在實在要停一停,想一想未來的發展方向。香港一直希望成為紐約、倫敦之後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以躋身「紐倫港」為榮;但在文化藝術發展方面,卻遠遠落後紐約和倫敦。

有評論說紐約和倫敦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已有超過200年的歷史,香港實在很難迎頭趕上。可是,我們若考慮香港所處的地理位置,正正是東西文化的匯聚處;由英國殖民統治至回歸中國,過去百多年的香港歷史亦正好提供藝術工作者不少創作空間。

若果我們與年輕人接觸,便知道過去三十年在香港成長的新一代,有更多機會接觸中西音樂、戲劇和舞蹈等表演藝術。不少年輕人渴望成為藝術工作者,發揮個人在藝術方面的才能。只可惜,香港一直缺乏足夠的表演場地;過去十多年,西九發展以「龜速」前進,令不少年輕藝術工作者失去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

不錯,在今日數碼科技高度發展的年代,管弦樂、歌劇、話劇、舞蹈等傳統「真人」表演,既缺乏成本效益,又要顧及藝術效果,實在難以達到收支平衡,始終需要政府提供資助。表演藝術若能夠普及,可以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質素,擴闊思考空間,對平日生活和工作都有裨益。即使以經濟效益來說,藝術發展可以帶動旅遊業,創造不少就業機會。

現時獲政府資助的九大藝團,每年總收入(包括票房、政府資助、贊助和捐款)四億多元,當中約65%的收入來自政府資助。事實上,過去幾年,各藝團已積極努力拓展觀眾,爭取商界贊助和捐獻,政府資助的比率逐步下降。

例如香港管弦樂團,每年獲得太古集團數以千萬元計的贊助;而城市當代舞蹈團獲得創辦人曹誠淵捐出物業用作舞蹈中心,學費收入可以補貼舞蹈團的支出。亦有不少商界、政界和專業人士,出錢出力,不論個人政治理念,為各藝團出謀獻策。

「黃金五十」認為未來十年將有數以十萬計的港人踏入退休年齡,手上持有充裕現金,退休後享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逛逛博物館,購票欣賞表演藝術。但文化藝術又豈能局限於少數「有閒」階級或者富裕一族?藝術應當普及發展。現在已「上岸」的企業老闆,應該讓年輕一輩作息有時,避免要求他們長時間工作,以致連欣賞或者參與表演藝術的演出也沒有時間。




作者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3-05-16|A008| 時事| 壹角度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