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近年本地大學畢業生的質素每下愈況,工作態度和語文能力欠佳,不少僱主情願聘用那些在海外升學,回流香港工作的大學畢業生。
筆者以為本地大學畢業生質素下降,與大學走商業化路線,視學生為「顧客」有關。加上一些大學院系過於著重學生對教員的評分,令教員不斷遷就學生,教學內容和方法投其所好,把大學變成像中小學,甚至補習社般。學生的興趣是教員任教的科目是否易合格,功課是否容易,筆記內容是否足夠應付考試和測驗,及教員有否要求學生簽到的習慣。
二、三十年前,當筆者仍在大學學習時,資訊科技和教學設施遠不及現在。那時班房沒有電腦和上網設施,沒有powerpoint等軟件,大學教員(不論是教授抑或講師)沒有派發詳盡教學筆記,最多在黑板寫幾隻字或拿幾片膠片(transparency)放上投影機講解一番。但學生能吸收到的知識,學習到的思想方法,和鍛鍊到的分析能力,肯定較現在的大學生優勝得多。幾位對筆者影響較大的大學教授和講師,他們上課時往往只提供幾頁課程大綱,及參考書籍和期刊文章,完全沒有具體教學內容和筆記。學生上課時,總要一面聽一面抄筆記,要經過思考和消化才能稍為明白老師想帶出的訊息。若要更全面掌握教學內容,下課後便要多閱讀參考書和期刊文章。
這個學習過程,相對於教師提供全面的教學內容和筆記,學生當然較辛苦吃力。但當學生日積月累,不斷聽、寫、思考和提問,肯定有所得,明白到求學應有的態度,絕不能希望一步登天,一蹴而就。
然而,這種教學方法若應用到今日的大學生身上,恐怕學生問卷評分十分低,老師遲早被「叮走」。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最新課程:由林本利博士教授新高中經濟學,請致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1-27 M27|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