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務學,如何計算風險是個極具爭議的課題。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一眾美國經濟學者將經濟學方面的理論應用在投資理財上,慢慢地建立一套財務理論,幾名在這方面具有卓越成就的經濟學者都先後奪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論歸理論,實踐歸實踐。當個別獲獎經濟學者將其理論應用在真實的投資市場上,結果是慘淡收場。負責管理的對沖基金,輸了大錢,需美國政府及聯儲局打救,才可避免破產倒閉。這些財務理論,一般是假設投資者是理智的,有足夠訊息作出投資決定,投資市場又極有效率,股價完全反映公司盈利前景。但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投資者不一定理智;市場訊息並不完全,並不對稱;投資市場又不一定具效率,有時市場甚至突然完全消失,沒有成交,要斬倉止蝕也不能。即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投資大師、投資銀行的CEO,在投資市場亦要謙卑,認清風險,以免一鋪輸清。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活道教育中心校監
(最新課程:暑期通識及英文班,新高中經濟學及BAFS,請電2512 0699查詢。)
(最新課程:暑期通識及英文班,新高中經濟學及BAFS,請電2512 0699查詢。)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am730 | 2012-06-08 M28| 財經| 經濟人看世界|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