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

壹角度: 大學國際化抑或內地化?

最近《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泰》榜)公布今年世界大學排名榜,本地各間大學的排名與另一排名榜(QS榜)相距甚遠,可以相差超過100位,令人質疑這些排名榜的參考價值。

過去十年,本地各間大學要走向國際化,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學生入讀,或者作交換生,紛紛加入這場大學排名遊戲。有些大學(包括理大)甚至委派個別高層人士制定策略,千方百計要提高排名位置。

負責排名的機構,一般都十分着重大學的研究水平,包括教員發表國際論文的數量和被引用的次數。由於《泰》榜較為重大學的研究水平,故此令個別本地大學的排名位置遠遠低於QS榜。

大學為了提高排名,可謂「無所不用其極」。2000年,當時筆者獲委任為理大的發展策略委員會成員,便見到個別高層為了大幅度提高研究水平,竟然提出要每名教員每年發表兩篇「震撼性」的A級國際論文。

當時筆者在委員會內表示反對,認為這根本是天方夜譚。但大學高層一意孤行,甚至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有關計劃。後來筆者再透過校內的諮詢組織提出反對,而大學高層亦發覺真是天方夜譚,擾攘一番後最終收回計劃,改為以其他研究指標作準。

教資會對每間大學的定位有一定要求,理大屬於教學型大學,研究要以應用性為主。可是個別大學高層為了提高國際論文的質和量,便到處收買「寫手」,以高薪聘請他們成為大學教員,不用授課,「閉門造車」專門寫文,藉此提升大學的排名。但這些不用授課,或者上課節數極少的「寫手」,當儲足一定論文數量後便離開理大,對大學的長遠發展沒有多大幫助。


大學為了提高本身的知名度和認受性,喜愛聘用一些海外評審機構進行學術評審。一些大學院系為了通過學術評審,竟然臨時「抽起」一些在研究方面不達標的教員;不用他們進入課室授課,白白支薪。又或者將一些本來聘請作教學的教員,轉為負責改卷,甚至改一些不是自己專長的科目(例如改學生英文),或者幫助高層進行研究工作,搜集資料等等。

過去十年,各間大學巧立名目,設立更多教學助理、導師、Teaching Fellow等職級,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自己在教資會研究評審中,能夠達標的「活躍研究員」(active researcher)數目。由於教資會只要求助理講師級或以上的教員提交學術著作,職級在此以下的可以免役。於是大學為了提高「活躍研究員」的比例,便紛紛取消講師及助理講師的職銜,改以其他職銜替代。這種自欺欺人,導師不是「教員」的做法,嚴重損害教員的士氣。大學為了更「國際化」,跑到世界各地招收學生和招聘教員。但由於本地二、三線的大學吸引力始終有限,很多時只能吸引到內地學生和內地的學者加入,國際化變成內地化。一些大學為了達到國際化的指標,取錄大量水準極差、英語不通的內地、亞洲和歐洲學生。過去幾年,筆者見到考試成績只得十多分的學生,不少屬於這類學生。

今年六月,中大校長沈祖堯在他的網誌撰文,痛斥這種只顧排名,不顧教育理念的做法,嚴重損害本地大學的長遠發展,對學生沒有好處。盼望沈校長能夠堅持這種看法,不會因為中大的排名下跌而有所改變。(論理大公司管治之九)(按:關於理大附屬公司的管治問題,讀者可參考調查報告,見http://www.polyu.edu.hk/cpa/IRP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壹週刊 | 2011-10-20 A004| 時事| 壹角度 20/10/2011|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