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樓價和股價同樣上升超過兩成,若參考歷史數據,兩者所處的情況則截然不同。去年恒指雖然上升23%,但市盈率處於較低水平,仍不足11倍,與歷史平均的14至15倍仍有一段距離。
恒指較2007年10月的歷史高位31,958點仍低約三成,但樓價則已升穿1997年的歷史高位。若不是政府頻頻出招打壓,恐怕去年平均升幅不止兩成多。
樓價及股價是反映資產的未來預計收益,而非過往表現;但歷史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從過去的資產泡沫中吸取教訓,避免承受巨大損失。根據中原的供樓負擔比率數據,過去近20年平均負擔比率約40%;現時是45%,已超過平均水平。日後息率只會向上調整,到時負擔比率將進一步上升。
還記得2007年8月,恒指正處於今日的水平(約23,000點),市盈率升穿18倍;中原樓價指數不過57點,供樓負擔比率約33%。當時投資者若選擇買樓作長線投資,現在已享受樓價倍增的回報。至於選擇炒股的人,之後三個月股價確實因炒「港股直通車」概念而大升三、四成,但不久便打回原形,到今日仍未返回家鄉。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du.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爽報 | 2013-01-01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