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全球各地的股票市場大幅波動,個別公司的股價在短時間內下挫兩、三成。倘若打工仔臨近退休,眼見公積金餘額突然間少了兩三成,自然會感到徬徨和沮喪。
過去十多年,各主要股票市場明顯出現了結構性的改變,有波幅而無升幅。美國杜瓊斯指數早於1999年已突破10,000點大關,但近期卻可以被推低至返回10,000點的水平。香港的恒指在2000年突破18,000點,近期同樣一度返回18,000點的水平。英國富時指數早於1997年升穿5,000點,近期曾經跌穿5,000點。其他股票市場亦有類似情況,更不要說迷失20多年的日本日經指數。
上世紀九十年代歐美股市出現科網泡沫,投資者誤以為資訊科技的發展可以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紛紛以高價追捧科網公司,結果是透支了未來十多年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泡沫爆破後,美國聯儲局故意推低利率挽救經濟,結果帶來樓市泡沫。當樓市泡沫爆破後,聯儲局便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變相大量印鈔認購國債,讓政府可以先使未來錢去刺激經濟,結果又帶來債市泡沫。信貸評級機構看準機會調低美國主權評級,觸發新一輪的股市拋售潮。
另外過去十多年市場上充斥大量衍生工具,監管機構又容許金融大鱷肆意沽空圖利,加劇市場的波動。股票市場不再是為了方便企業集資,讓投資者分享長期經濟增長的成果,反而淪為只求短期利益的大賭場。在大幅波動過後,只有少數人享受到龐大的經濟利益,絕大部份的人,包括那些長線投資者和公積金供款人,都蒙受損失。長此下去,又如何令到投資者對股票市場存有信心?
過去幾個月,歐洲各地出現示威暴動,一定程度反映年輕一輩對政府處理財政問題的不滿。年輕人面對金融市場的連串波動,資產價格下跌,物價上升,就業前景一片灰暗等問題,已到了輸無可輸的地步。掌權者實應小心處理貧富懸殊惡化的問題,不然社會只會變得更為動盪和不穩。
蘋果日報 | 2011-08-19 A25|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