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教育中心



詳情請參閱活道教育中心網址: http://www.livingword.edu.hk/

Email: lampunlee@livingword.edu.hk

2011年7月8日星期五

林氏力牆:復建居屋如何定價?

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先後訪問香港和澳門,對兩地的住屋問題作出一些評論後,特首曾蔭權似乎改變口風,有意復建居屋。

究竟復建居屋是否能夠解決市民的置業問題?自1978年政府開始資助市民置業,香港在這方面已經累積了三十多年的經驗。不錯,居屋確實能夠幫助市民置業和改善居住環境。但當樓市逆轉,樓價下跌時,居屋便會製造不少社會問題,成為市民的一大包袱。

還記得回歸前樓價飆升,市民憂慮成為「無殼蝸牛」,紛紛要求政府增建夾屋和居屋,以及增加自置居所貸款。港英政府和特區政府於是順應市民和議員的訴求,大量增建夾屋和居屋。199799年每年出售的居屋單位平均超過二萬個。

過往居屋的價格一直和市場掛,再打個折扣。隨樓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急升,房委會為了顧及市民的供樓能力,居屋的折扣由原先的兩、三成,一直上升至五、六成。換言之,一個市值400萬元的居屋單位,房委會只能以200萬元(或以下)出售。

當時抽中居屋(或夾屋)的市民以為自己很幸運,但過了幾年後才知道上了當。九七回歸後,樓價大幅下滑,幾年間下跌了一半。當日以200萬元折扣價購入的居屋單位,只餘下100萬元價值,但仍欠百多萬樓按,變成了「負資產」。大量居屋業主趁機在限制轉售期內,將單位以原價退回給房委會,但那些認購夾屋的市民則沒有這麼幸運,要揹「負資產」多年。

即使那些繼續供樓還款的業主,到今日樓價終於回到家鄉,但他們若想換樓改善居住環境仍是十分困難。因為根據條例,居屋業主必須補足差價才可以將單位出售。出售居屋單位後,市民便失去巨額資助,售樓所得實難以在市場上購買私人樓宇。

結果過去數十年房委會出售30多萬個居屋單位,只得六萬多個是補了地價。大量居屋居民不能出售單位去改善居住環境,嚴重影響房屋市場的流轉性。政府若復建居屋,定價時謹記要吸取過去的慘痛經驗。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活道教育中心 http://www.livingwordec.com.hk
網誌:lampunlee.blogspot.com
逢周三、五刊出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7-08 A21|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