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有份投資建設及營運的北京及深圳地鐵,先後發生扶手電梯意外,造成一人死亡三十多人受傷。
港鐵前身是地鐵公司,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成立,原先由政府全資擁有(直至2000年上市),以商業原則運作。平情而論,過去地鐵的表現相當出色,獲得市民高度評價。加上九七回歸前,樓市經歷十多年的快速增長,樓價上升十倍,地鐵以物業發展利潤補貼鐵路發展的模式十分奏效。
九七回歸後,樓價在六年間大跌近七成,地鐵為了維持利潤增長,不惜在淡市中繼續推盤,之後又大量興建發水樓圖利。地鐵有份參與興建的發水樓,是各大地產商之冠。
2004年,政府要求地鐵考慮與九鐵合併,筆者獲邀與一眾地鐵高層討論地鐵未來前景。地鐵以為與九鐵合併後,成為世界一流的鐵路公司,可以憑藉公司的優良品牌進軍內地和海外的鐵路市場,令公司利潤大增。
當時筆者十分直率地指出,地鐵公司是一間沒有前景的公司,日後西九龍及將軍澳的車站上蓋物業發展完成後,便難有作為。鐵路及相關業務的利潤極之微薄,衝出香港可以產生的利潤亦十分有限。試問內地及其他國家的政府又怎會將大量土地價值,拱手出讓給地鐵呢?地鐵若想繼續增長,只有攤大手板問特區政府「乞地」和「乞錢」。
六年過去,地鐵吞併九鐵後,藉着政府賤價出租九鐵鐵路資產而每年多賺20多億元,以及得到政府額外批地和注資近千億元發展鐵路網絡。去年港鐵香港以外鐵路附屬公司的收入超過100億元,但利潤貢獻只得一億多元,完全不成比例。
近年港鐵負面新聞越來越多,接二連三發生扶手電梯意外進一步損害公司聲譽。政府作為港鐵的大股東,實應檢討公司的管治及營運狀況,看看公司是否已經擴展到難以監控的地步。
作者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逢周三、五刊出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7-22 A25|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7-22 A25|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