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瑞麟的激發下,今年7.1上街遊行的人數果然創了2004年後的新高,亦是曾特首任內最多人上街的一次。
這次「替補機制」鬧劇的劇情發展,與筆者的估計相同。政府5月中急急推出替補機制,事前完全沒有經過公眾諮詢,強行在本月13日在立法會表決。林瑞麟說去年五區補選只得17%選民投票,已充份反映市民支持「替補機制」。如此荒誕和反智的推論,很難令人相信是來自月薪30萬元的局長。
曾蔭權和林瑞麟都是政務官出身,能夠過關斬將升任至現時的官職,肯定有其政治智慧。筆者亦相信二人土生土長,接受殖民地教育,經歷過去數十年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又怎會不知道港人的核心價值。今次二人在敏感時刻硬推「替補機制」,肯定「別有用心」。
政府考慮民意民情後,終於決定押後表決和進行公眾諮詢,不少市民要求林瑞麟為此問責下台。倘若林瑞麟真的下台,他可以考慮學效以前的同事葉劉淑儀小休一會,再以全新形象參加立法會選舉,不論是直選抑或「補選」(若果還有的話),相信可以憑豐富的官場經驗繼續為市民服務。
過去幾年,政府推出的政策不時作出急轉彎,當中包括豁免外傭稅、增加生果金、擴大交通津貼、注資強積金……今次為「替補機制」立法再來一次急轉彎,又再令「保皇黨」或「建制派」議員處於極之尷尬的局面。這些議員不時要打倒昨日的我,自圓其說一番,不知內心有何感受。
其實,政府要防止有人藉補選去搞「變相公投」,提出的政策有足夠票數獲立法會通過,便應考慮引入西方議會模式,讓政黨上台執政。政黨為取得大多數市民支持,往往要走中間路線,不會選擇以過激和過於暴力的方法去表達意見。
林本利
曾任教理大,現為教育中心校監
逢周三、五刊出
出處: 蘋果日報 | 2011-07-06 A20| 專欄專論| 林氏力牆| By 林本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